
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doc
6页摘要:微博以其简洁、短小、形式多样、良好的及时性和交互性的特 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互动平台通 过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学习模式,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的进行关键词:微博;研究性学习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模式 构建引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是针对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而开设的 一门课,对象是中小学在职教师由于一线教师对教学有着较为丰富 的教学实践,对基础教育的现状也相对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 究”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所以要加强课程研究中心与一 线教师的交流,以使课堂改革能够持续深入地推进然而学生存在有 无教学经验的差别,导致学生的案例分析、思考结论各不相同因此, 笔者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这门课中发现,采用课堂讲授 模式,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学习过程比较单调,难以激 发每个学生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刻剖析而借助学习伙伴, 在共同目的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并且通过网络学习的 新方式来完成知识建构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笔者通过研究新 浪微博,发现新浪微博以其特有的教育特性、交互特性为网络研究性 学习构建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进而提出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1微博的特点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 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 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 分享虽然它的最初的应用不是为了教育而出现,但其简洁、短小、 形式多样(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交互性强的特征,将会给 教学带来很大的改观:(1) 通过Web及Air微博客户端,实现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异步 交流和同步交流2) 微博的短小精悍使信息传递更有效每一条博文140字的字 数限制,要求信息发布者更重视语言的精简,使被传递的信息简洁明 了,容易被学生驾驭3) 微博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由它传递的教学内容将更容易为 学生接受从传播学的角度上说,微博支持图片、音频、视频以及超 链接等各种格式的内容,将有效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反应以及肢 体的参与,帮助学生全方位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4) 新浪微博推出的社交群组“微群”使得学生找到与自己有共 同爱好的学习伙伴,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并且能够使教师与 学生走出严肃的课堂,在这种非正式的平台上建立社交活动,实现学 生与教师的平等互动5) 所有成员可以通过DBank网盘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了思想 的分享。
6) 微博信息接收与反馈速度快,关注、评论与转发功能适合多 元评价,游客、专家、教师、学生之间都能进行全面、真实、多维度 的评价2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设计2.1微博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以微博辅助教学的平台主要由公告栏、学习伙伴、讨论交流、资 源共享、学习评价等5个方面组成,为教师、学生、游客、专家甚至 是家长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提供互动平台,所涉及的微博功能及构建 如图1所示图1微博辅助教学平台微博辅助教学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学资源;二是教学互 动;三是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平台主要是通过个人的DBank网盘或 者是微群里的微博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专题的可参考的图书、 论文等,并且随着课程的累积,形成以专题为关键词的网上教学资源 库教学互动平台主要是通过话题和聊天室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动 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通过创建话题,交流和讨论,有利于专题的 顺利研究教学评价平台主要是通过回复或评论实现的不仅包括教师与学 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游客、专家也可以参与进行多 方位的评价2.2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的构建为了使研究性学习有个良好的交互平台,教师首先选择合适的微博,并创建一个微博群,构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微博平台。
接着每一 个学生以实名制(或是容易识别的代号)申请个人微博,加入到教师 的微博群中这样,微博、教师、学生、专家和游客共同构建研究性 学习环境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的构想如图2所示图2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2.3研究性学习模式平台的实施环节2.3.1以专题(或者是问题、项目)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教师通过微群公告、微群话题、微群聊天室等多种渠道提醒学生 专题题目的选择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或社会 生活中选择自己的研究专题为了便于信息的查找以及交流,一般是 按照“学习专题”的形式进行分类学习小组可以通过话题复,或者是通过Air客户端与教师进行 一对一交流,通过师生合作最后确定项H O23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制定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内容的计划学 生通过微博交流自身的想法,确定出小组的草案,教师则需要对学生 的草案进行修改和回复,并且定期在公告栏上发布信息,提醒学生每 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2.3.3专题实施研究这一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 过程中完成由学习小组直接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 设,借助一定的技术工具收集信息,并且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个人发 微博、微群发言、微群聊天室一对多、AIR-对一交流想法,撰写活 动LI志,不断对初始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组的报告。
2.3.4交流研讨学生定期通过微群发言、微群话题将活动日志上传到微博平台, 教师对提交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直观地给予评判,而是要充分发掘学 生在问题研讨过程中的想法及创意点,给予鼓励,针对不同的活动日 志进度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评语,并且多方面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 性,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信息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