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理论.ppt
108页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 原理 2、同时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理解我国要素 禀赋的基本状况、比较优势的基本特点,在对外 开放过程中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掌握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使我国在改革开 放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 理解H-O理论的假定条件、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及理 解H-O 定理的结论 • 理解两个重要概念: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充裕度 结合实际理解这是相对的概念,与绝对量无关 • 【难点】 • 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 • 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本节内容:一 、理论创始人二、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基本假设四、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五、国际贸易与要素价格均等化生平: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于1907年 在乌普萨拉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瑞典著名的经济史 学家 贡献:方法创新——他将定量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史分析,以及 理论创新上——他在1919年发表的经典文章《对外贸易对收 入分配的影响》(The Effect of Foreign Trad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这标志着现代赫克歇尔-俄林 理论的诞生,在该文章中,他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各国 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且 认为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是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他的这些具有开拓性的观点,在其学生俄林那里得到深化 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俄林(B.Ohlin,1899-1979)生平:瑞典经济学家他于1917年在隆德大学获得数学、统计 学、和经济学学位1919年在在赫克歇尔的指导下获得经济 学学位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24年获得 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俄林先后执教于丹麦的 哥本哈根大学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 贡献:俄林的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为国际贸易理论提供的现代分 析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1933)一书, 对他的导师赫克歇尔要素禀赋理论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 俄林像他杰出的前辈李嘉图一样,把卓越的学术生涯(在瑞 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授,197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与 政府官员的身份――政党领袖、国会议员——恰当地结合起 来 n俄林于1933年出版了名著 《《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 书该书被认为是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因为俄林在这本著作中所 创立的贸易学说被经济学界 誉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从 古典发展到现代的标志。
n他的理论模式称作生产要 素比例模式,与李嘉图的比 较成本模式并列为国际贸易 中两大基本模式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n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1970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 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由于它是H-O 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 二、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 要素禀赋论的重要概念有: u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u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u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一)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p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 )是指生产 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 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 资本三要素,加上企业家的管理才能为四要 素,也有人把技术知识、经济信息也当作生 产要素 p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则是指生产要素的 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 、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管理的利润等 (二)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p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指产品生产 中某种要素投人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 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程度高。
p根据产品生产所投人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 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可把产品划分为 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factor intensive commodity) (三)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p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 )是指一国拥有 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p要素丰裕(factor abundance) 则是指在一国 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 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 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三、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基本假设 Ø 技术假设:两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 Ø 规模收益不变假设:两种商品的规模收益不变 Ø 要素密集度假设:每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总是具有更高的 某种要素密集度 Ø 不完全专业化假设:没有一个国家完全只生产一种商品 Ø 完全竞争假设:一国之内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Ø 要素流动性假设: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是完全不流动的 Ø 偏好的相似性假设:各国的需求偏好基本相似 Ø 自由贸易假设:商品在国与国之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赫—俄理论的出现是对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一 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李嘉图学说的三 个基本假定的否定上。
• 1、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的假 定 • 俄林则认为,参与商品生产的除了劳动要素外, 还包括资本和土地他认为,仅仅分析劳动要素 是不够的,必须从生产的三大要素在各国的差异 分析入手,才能探寻到产生国际贸易的真正原因 • 2、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两国生产函数(投入量与产出量 的比例)不同的假定 • 在李嘉图的分析中,生产1吨葡萄酒在英国需要120天 的劳动,在葡萄牙只需要80天的劳动,即生产函数是不同 的 • 俄林则是假设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投入一定的 生产要素都会带来相等的产出量,即生产函数是相同的 (指生产1吨葡萄酒在两国需要同样多的劳动,只是由于 劳动价格不同,才使商品的价格不同,从而发生国际贸易 ) • 3、否定了李嘉图学说的劳动能在国内充分自由流动的假 定 • 俄林认为,劳动像资本一样在国内的流动是受到一定限制 的,流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这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四、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将专业化地生产并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 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两国要素禀赋不同,导致 两国要素价格不同要素价格差异导致生产成 本差异生产成本差异导致同种产 品在两国的价格差异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价格 的差异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两国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 裕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产 品的比较优势商品相对价格技术要素价格要素供给要素的派生需求最终产品需求消费偏好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图: 要素禀赋理论的 一般均衡框架俄林的区际贸易理论俄林的区际贸易理论£俄林认为,国际贸易仅是区际贸易的一种,是由区际 贸易的发展而演化出来的,二者所适用的规律及贸易 理论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他所说区际贸易的地区范围可大也可小就全世界而 言,一个大地区可以包括若干个国家,一个小地区可 以只是一个国家或只是一个国家中的某些部分£例如:西欧各国作为一个大地区,可算作是资本要素 禀赋丰裕的地区;西欧中的葡萄牙作为一个小地区,相比较可算 作是劳动要素禀赋丰裕的地区;葡萄牙的里斯本作为一个小地区,又可算作是 技术劳动禀赋丰裕的地区£因此,俄林所说的区际贸易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 国内贸易,或者说国际贸易仅是区际贸易的组成部分 之一 £通过这种分析,俄林向人们展示出国际贸易既有别于 区际贸易,又与区际贸易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它们在 很多方面都受着相同的贸易规律的制约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俄林的要素供给比例理论是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 核心理论这种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分析,可归纳 为以下几个要点:(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直接原因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指同种商品在不 同国家中的价格差异价值规律引导着各种商品从 价格低的地方流向价格高的地方,商品经营者便会 从中获利 进出口国都会在这种国际贸易中获利 (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 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 ,但并不是凡存在商品价格的国际差异,国际贸易就 一定能够发生,还必须具备一个必要条件,即交易双 方必须是国内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就是说,必须符合 比较优势的原则为什么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 条件?下面从两个方面论证:一是证明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国际贸易能够发生;二是证明如果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 能发生 1、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n 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符合古典学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原则(比较 优势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下面的例子,美英两国都 有绝对优势),因此国际贸易能够发生n举例分析:假设两个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生产两种产品如小麦和纺织 品,1美元兑换1英镑,国内的价格比例如表7-1所示:n 表7-1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美国(美元)英国(英镑)小麦 1.00 3.00纺织品 2.00 1.00 美英两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是不相同的美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 的价格比例为1∶2,英国国内小麦与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3∶1这说明 在美国的国内贸易中,可以用1单位的小麦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 国的国内贸易中,1单位的小麦则可以换回3单位的纺织品可见,在美 国国内小麦价格便宜而纺织品较贵,在英国国内纺织品价格便宜而小麦 较贵。
.n这个交换比例上的差距决定了双方若按照差距之内 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易,都可获得利益,从而使两国间 的贸易能够发生n也就是说,小麦和纺织品的交换比例在1∶1/2~ 1∶3之间,对参加交易的两国都是有利的n从这种分析中可以看到,在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 的条件下,国际贸易能使交易双方同时获利,从而使 这种贸易有了发生的现实基础 2、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n当两个国家国内的商品价格比例相同时,国际贸易不会给 双方带来实际利益,因而也不会发生下面的例子可以证明 这一结论n 表7-2 美英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美国(美元) 英国(英镑)小麦 1.00 2.00纺织品 2.00 4.00 n在表7-2中,美国在两种商品中都处于优势,但优势一样 大,“两优无其重”,贸易难以发生n 从表中可见,美国国内小麦和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为 1∶2,英国国内小麦和纺织品的价格比例也是1∶2,两国商品 的价格比例完全相同。
这就意味着,在美国国内1单位小麦 能交换1/2单位的纺织品,在英国国内也是1单位小麦交换1 /2单位的纺织品这种相同的交换比例,使两国都不能在 国际贸易中获利 .nn 通过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 结论:两国商品价格比例相同,国际贸易不能发生 ;两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国际贸易能够发生所 以,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必要 条件 .(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 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n所谓的要素价格就是指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生产要素的 使用费用,或称为要素的报酬,比如劳动的工资、土地的地 租、资本的利息等 n各国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