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环境微生物教大纲.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3916478
  • 上传时间:2023-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编号ENSE3124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学分2预修课程基础微生物学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简介〔200字左右〕环境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在环境领域的发展,作为一门横跨现代微生物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众多学科的新兴综合学科,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环境中众多微生物生命活动与环境和谐共存,达到环境生态和谐与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有关环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环境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理和代谢、遗传和进化以与生态规律和多样性等;第二部分阐述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包括微生物在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与土壤污染的生物治理原理、方法和技术等;第三部分介绍环境微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以与新的技术方法等.二、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推荐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环境微生物学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掌握环境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原理;理解环境微生物在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以与土壤污染修复方面的作用;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与微生物在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绪论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重要概念和研究任务44第一章微生物的生长与其环境44第二章环境微生物生态学44第三章环境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污染物代谢中的作用66第四章污染控制的微生物学原理66第五章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方法44第六章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44第七章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新进展和新技术44合计3636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重要概念和研究任务第一节 环境微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1. 人类对环境微生物的认识;2. 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3. 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4. 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习题要点: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与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应用.第二节 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1. 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2. 环境微生物的分类;3. 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4. 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习题要点:环境微生物的概念、分类以与主要特性.第三节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1. 环境微生物学的范畴;2.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3. 环境微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促进;4.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习题要点: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和专业术语以与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难点是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以与环境微生物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发展趋势与研究意义;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以与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相关的概念和术语以与基本特征.第一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其环境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1.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特征;2. 研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3.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4.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5.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习题要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纯培养的概念与如何获得;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的概念;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可存活但不可培养微生物的概念.第二节陆地环境中的微生物1. 土壤作为微生物的一种环境;2. 土壤中的微生物;3. 根际微生物.习题要点: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与分布规律;根际和根际效应的概念;主要的根际微生物类群.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微生物1. 空气中微生物的存活;2. 空气是传播微生物的介质;3. 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4. 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5. 空气微生物的卫生标准与检测.习题要点: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与检测方法;阐述空气不是微生物生存的有利环境的原因.第四节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1.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生境;2. 淡水环境中的微生物;3. 海水环境中的微生物;4. 河口微生物动态变化;5. 近海噬藻体的重要功能.习题要点:不同淡水环境中优势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阐述自然界洁净淡水中主要存在一些光能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原因;近海噬藻体的主要功能.第五节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1.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2. 低温环境中的微生物;3.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4. 高酸环境中的微生物;5. 高碱环境中的微生物;6. 高压环境中的微生物;7. 高辐射环境中的微生物.习题要点:极端微生物的概念与主要类群;研究极端微生物的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和群体生长的规律以与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难点是各种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和可存活但不可培养微生物的概念;理解极端微生物的概念和主要类群以与研究极端微生物的意义;掌握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和群体生长的规律以与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第二章 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第一节环境微生物生态学概述1. 微生物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生物种群和群落;3.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4. 生态平衡.习题要点:生物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第二节微生物之间和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1. 湿地的典型微生物生态作用;2.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3.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4. 微生物与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习题要点: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同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与动物的关系.第三节环境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1. 微生物多样性;2. 可培养微生物和不可培养微生物.习题要点: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第四节环境微生物基因组信息所展示的生物进化规律1.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2. DNA和蛋白质的进化;3. 基因组的生物多样性;4. 环境微生物抗生素抗性的生态规律.习题要点:利用系统发育分析阐明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和特点.第五节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与其分子生态学分析1. 好氧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群落;2. 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习题要点: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同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以与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是利用系统发育分析阐明物种间的进化关系以与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以与基因水平转移的方式和特点;理解如何利用系统发育分析阐明物种间的进化关系以与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掌握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不同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以与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三章 环境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污染代谢中的作用第一节微生物与物质循环1. 氧循环;2. 碳循环;3. 氮循环;4. 硫循环;5. 磷循环;6. 氢循环;7. 铁、锰循环;8. 其他微量元素的营养学和毒性.习题要点:纤维素和淀粉的好氧和厌氧分解过程以与参与过程的微生物和酶;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的概念以与参与其中的微生物.第二节环境中微生物与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1. 化学不平衡的复杂环境;2. 微生物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状态的影响;3. 微生物细胞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响应.习题要点:微生物呼吸代谢的类型和特点.第三节环境中微生物与金属的相互作用1. 环境中金属的微生物可利用性;2. 金属和类金属的生物甲基化;3. 金属对微生物细胞的毒性作用;4. 微生物对金属的抗性和解毒机制;5. 微生物转化金属的有益效应和有害效应.习题要点:阐述环境中微生物对金属汞的转化作用.第四节 环境微生物的污染物代谢1. 污染物的结构、毒性与微生物降解性之间的关系;2. 影响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环境因素;3. 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习题要点:影响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微生物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以与微生物呼吸代谢的类型和特点;难点是微生物对金属的抗性和解毒机制以与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理解微生物对金属的抗性和解毒机制以与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转化过程;掌握微生物和酶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作用以与微生物呼吸代谢的类型和特点.第四章 污染控制的微生物学原理第一节废水生物处理的环境微生物学技术1. 废水微生物处理的原理;2. 废水的污染指标与测定方法;3. 活性污泥法;4. 生物膜法;5. 氧化塘法.习题要点: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常用的废水污染指标与测定方法;活性污泥在结构组成和性质上的特点以与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氧化塘净化污水的机理.第二节废水脱氮除磷工艺与原理1. 脱氮除磷的意义;2. 脱氮除磷原理;3. 废水脱氮除磷工艺;4.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习题要点: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第三节厌氧反应器1. 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2.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发展;3.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4. 厌氧折流反应器.习题要点:好氧处理与厌氧处理在微生物学上的差异;厌氧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特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厌氧折流反应器的工作原理.第四节微生物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1.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2. 处理废气的微生物.习题要点:废气微生物处理的方法以与处理方法与废水生物处理的异同.第五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1. 堆制法;2. 厌氧消化法〔沼气发酵〕;习题要点:堆制处理的特点和与沼气发酵的异同;堆制过程人为划分的时期以与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参与的微生物.第六节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中的作用1. 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概述;2.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3.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4. 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5. 三氯乙烯的微生物降解;6.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7. 五氯酚的微生物降解;习题要点: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途径以与降解条件.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常用的废水污染指标与测定方法以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途径和降解条件;难点是废水脱氮除磷过程中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以与厌氧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废气微生物处理的方法和有机固体废弃物堆制处理的特点以与与沼气发酵的异同;理解废水脱氮除磷过程中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工艺以与厌氧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特点;掌握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常用的废水污染指标与测定方法以与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途径和降解条件.第五章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方法第一节环境微生物取样和富集1. 培养基的配置与选择;2. 环境微生物的取样;3. 从野外微生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