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地理分区两极地区分解.ppt

23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68761645
  • 上传时间:2024-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4M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地理分区世界地理分区- -两极地区两极地区分解分解 一、南极洲(一、南极洲(AntarcticaAntarctica))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第七大陆” ” (一)位置和范围(一)位置和范围1.1.位置:位置:((1 1)经纬度位置:)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是几乎都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同时也是跨经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度最多的一个大洲2 2)海陆位置)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和大西洋3 3)交通位置)交通位置是联系南美洲、非洲和是联系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空间交澳大利亚大陆的空间交通捷径,未来南半球大通捷径,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南南美美洲洲大大 西西 洋洋太太 平平 洋洋大大 洋洋 洲洲印印度度洋洋非非 洲洲自自转转方方向向 2.2.面积:总面积约面积:总面积约1400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3.3.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积1239.3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7.6万平方千米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二)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盆地组成东南极洲东南极洲西南极洲西南极洲 海拔最高:平均海拔在海拔最高:平均海拔在23502350米以上,为七大洲之最米以上,为七大洲之最冰层最厚: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冰层最厚: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8801880米,米,最厚达最厚达4000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有有““冰雪高原冰雪高原””之称。

      全洲仅之称全洲仅2 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主要%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主要在南极半岛,被称为南极冰原的在南极半岛,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 (三)气候:酷寒、干燥、烈风(三)气候:酷寒、干燥、烈风1.1.原因(《导》原因(《导》8888):):①①纬度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②②地势高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③③西风环流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寒④④巨厚冰盖巨厚冰盖————降水以暴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降水以暴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⑤⑤气压高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大,形成干燥、烈风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大,形成干燥、烈风⑥⑥冰雪反射冰雪反射2.2.暖季:暖季:1111月~次年月~次年3 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寒极寒极””、、““风极风极””““白色沙漠白色沙漠””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25°C-25°C-25°C以下,极端气温达以下,极端气温达以下,极端气温达以下,极端气温达-88°C-88°C-88°C-88°C以下;大部分地区年以下;大部分地区年以下;大部分地区年以下;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为平均降水量为55mm55mm55mm55mm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5mm5mm5mm;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速速速17171717米米米米/ / / /秒~秒~秒~秒~18181818米米米米 / / / /秒,最大风速可达秒,最大风速可达秒,最大风速可达秒,最大风速可达100100100100米米米米/ / / /秒。

      秒 (四)资源(四)资源1.1.淡水资源:体积占冰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川体积的90%90%以上,是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南极洲的冰如果南极洲的冰如果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将升高将升高将升高50505050~~~~70707070米固体水库固体水库””2.2.矿产资源:煤(维多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此沿岸)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石油、锰等外还有石油、锰等 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南极海域的磷虾蕴藏量约为4 4亿吨~亿吨~6 6亿吨南极磷虾亿吨南极磷虾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同是高蛋白质的食物,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同时,它是南极海域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中心,是维持海时,它是南极海域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中心,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洋生态平衡的关键3.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企鹅磷虾、鲸、海豹、企鹅 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大陆生息并繁衍后代的企鹅,它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大陆生息并繁衍后代的企鹅,它是南极大陆真正的主人。

      帝企鹅是最能适应寒冷的鸟是南极大陆真正的主人帝企鹅是最能适应寒冷的鸟类,同时它还是潜水冠军,潜水深度最大可达类,同时它还是潜水冠军,潜水深度最大可达265265米,米,最长时间为最长时间为1818分钟 海豹海豹 蓝鲸是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兽类之最南蓝鲸是南极最大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兽类之最南大洋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现大洋中鲸的数量和捕获量均占世界各大洋的首位现存量存量100100万头左右万头左右 (五)考察(五)考察1.1.原因:原因: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且这些资源多为其它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意义重大大洲日益短缺或缺乏的资源,意义重大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未经人类开发,是地球上惟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一个天然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的实验室2.2.最佳考察时间:每年最佳考察时间:每年1111月至次年月至次年3 3月,极昼期,暖季月,极昼期,暖季3.3.建站国家:目前建站国家:目前, ,世界上有世界上有20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150多个科多个科学考察基地。

      学考察基地中国建有三个科考站,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是长城站(中国建有三个科考站,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是长城站(19851985年)年)、中山站(、中山站(19891989年)和昆仑站(年)和昆仑站(20092009年) 昆仑站昆仑站(中国)(中国)长城站:在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南极圈以外的乔治王岛上,(的乔治王岛上,(62°W62°W,,59°S59°S))中山站:在中山站:在南极圈以内南极圈以内东南极洲的拉斯曼丘陵上,(东南极洲的拉斯曼丘陵上,(69°E69°E,,76°S76°S))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昆仑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 A地区,(地区,(77°E77°E,,80°S80°S)) 冰穹冰穹A A和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并和南极极点、冰点、磁点并称为南极四大必争之点称为南极四大必争之点在四个点中,极点、冰点、磁点在四个点中,极点、冰点、磁点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已经被美国、法国、前苏联抢占美国占据美国占据““极点极点””,建立了阿蒙森,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占据了斯科特站;法国占据了““磁点磁点””,建立了迪蒙,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前苏联迪维尔站;前苏联占据了占据了““冰点冰点””,测到了零下,测到了零下89℃89℃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

      的全球最低气温,建立了东方站此前,人类在南极仅剩一个点尚未此前,人类在南极仅剩一个点尚未开展科学探测,那就是冰穹开展科学探测,那就是冰穹A A冰穹冰穹A 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中心,也是的一个冰穹,是东南极中心,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 (高点高点) ),最高海拔,最高海拔40394039米,气候条件极端米,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不可接近之极””北京时间北京时间1 1月月1818日日3 3时时1616分,中国分,中国科学考察队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科学考察队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了南极冰盖之巅 4.4.《南极条约》《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放射性废物等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我国已于我国已于19831983年正式加入年正式加入 二、北极地区二、北极地区(一)位置与范围:(一)位置与范围:几乎全部位于北极圈内,属于北寒带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几乎全部位于北极圈内,属于北寒带。

      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 8个环北极国家个环北极国家 (二)北极地区的特征(二)北极地区的特征————浮冰世界浮冰世界洋面:常年不化的冰盖(占洋面:常年不化的冰盖(占2/32/3))海面:从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夏季最多),巴伦支海受海面:从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夏季最多),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分支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北大西洋暖流分支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岛屿:冰川和冰盖遍布岛屿:冰川和冰盖遍布沿岸:永久冻土带(达数百米)沿岸:永久冻土带(达数百米)三)北极地区的气候(三)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寒风、多风,天气易变,特点:寒风、多风,天气易变,但没有南极那么寒冷但没有南极那么寒冷原因:原因:①①纬度高,接受阳光少;纬度高,接受阳光少;②②西风漂流阻止了热量交换西风漂流阻止了热量交换 (四)资源(四)资源生物资源:代表性动物北极熊、北极狐等,植被有苔藓、地衣生物资源:代表性动物北极熊、北极狐等,植被有苔藓、地衣等(比南极种类多,生长好)等(比南极种类多,生长好)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铁、有色金属等 (五)考察(五)考察1.1.时间:时间:4 4至至1010月,极昼月,极昼时间,比南极的要长时间,比南极的要长2.20042.2004年年7 7月月2828日,我国日,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中国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松(78°55(78°55′N′N,,11°56′E)11°56′E)建成并正式投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入使用3.3.科考准备:破冰船科考准备:破冰船 南北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南北极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地区地区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北极圈以北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南极圈以南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三大洲所包围北美三大洲所包围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大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大西、印度三大洋所包围西、印度三大洋所包围地表状况地表状况60%60%以上为海洋以上为海洋绝大部分为陆地绝大部分为陆地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及特征及特征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酷寒、大风、干燥,绝大部分酷寒、大风、干燥,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为冰原气候自然带自然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和冰原带冰原带冰原带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煤、铁、各种金属矿等煤、铁、各种金属矿等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植物:苔藓、地衣等植物:苔藓、地衣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昼夜状况昼夜状况4—114—11月为极昼,月为极昼,11—11—次年次年4 4月月为极夜,昼时长于夜时为极夜,昼时长于夜时4—114—11月为极夜,月为极夜,11—11—次年次年4 4月月为极昼,夜时长于昼时为极昼,夜时长于昼时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 The End 结束结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