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9页2022年5月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小说的审美趣味是在小说家的小说观、文学观的视域下建立起来的故事表达形式它以语言为建筑材料,以人物和故事为基本元素,以时代和生活现场为背景,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本架构从人物到故事设计,从语言风格到叙事策略,从情节设置到整体结构,无不体现着作家的审美趣味小说因语言的形象、生动和诗意而被赋予艺术性和文学性;生活的滋味、跋涉的艰辛、情感的波澜,都可以成为小说语言里的一道道风景,都可以写出超凡脱俗之美好小说是天然的语言学教材和美育教材富于动感和诗意的句子,在平淡的行文里振聋发聩,在庸常世俗里光芒四射,是所有好小说的共通特质它们看似不动声色,却能在字里行间迸发出文学语言的独有魅力。
这就是语言的堂奥因为它们的大道至简,唤起了读者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或道出了世相,或揭示了哲理,或接近了真相,或反讽了现实,或提供了妙趣,或指引了方向,或开阔了视野,或开启了心智,或拯救了灵魂,或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语言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般受益匪浅者,就是好小说的美育功能在语言外壳的包裹下,是行走在小说世界中的各色人物人物与故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物产生事件,演绎故事故事反映社会,表现人性激情飞扬、生动曲折的故事,逻辑严密地连接着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这是小说动人心弦的部分,也是读者牵肠挂肚的地方而人物命运的背后,往往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着力映射一个经典的文学人物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不会因岁月的久远而褪色,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暗淡小说的情节和细节,直接表现出作家的个人喜好,是低俗还是高雅,是粗鄙还是崇高,是颓废还是乐观,是作者狭隘的个人恩怨的宣泄还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表达,这是衡量小说家审美立场和思想情操的基本尺度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世界的风云际会和世道人心,也才能奏出与时代同节拍的黄钟大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作家,会把它当成毕生追求的恒久目标。
古人认为“文章千古事”,这种追求传世之作的远大目标,尽管非一般作家所能企及,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学观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审美传统是一致的,至今都有积极的时代意义,而这个“道”就是人间正道上的思想感情,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摘编自李春平《是灯盏,是航标-—谈谈小说的审美趣味》)材料二:柳青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对当代文学影响巨大,他的创作受到“史诗”这种文学观的影响这个影响,既有来自苏联文学的,也有来自中国传统文学的,如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柳青的创作经验源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的人是最佳选择”对这种观念,路遥、陈忠实也深以为是基于这种观念,柳青的创作是宏大叙事,他写人时,总是考虑到政治以及当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他的焦点对准的是集体,是新生活,是新制度,他的主题是“要歌颂这个制度下的新生活”,在制度、集体与人物特别是个人的关系中,柳青的重心是在前者路遥的小说,重在写个人的理想,个人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受难与追寻,有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人生》中高加林“走后门”进城,抛弃刘巧珍,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路遥想为“进城”的“人生”寻求一个合理又合乎道德的解决方案,他把高加林一分为二,变为《平凡的世界》的兄弟俩,老大孙少安守望家园,老二孙少平走出土地《平凡的世界》是对《人生》的展开,它试图回答当时对《人生》亦即农民进城提出的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给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解答路遥也许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他写的高加林、孙少平,他们高中毕业,有了一定的文化,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有限度地启蒙,他们想进城,努力进城,既是自然人性的真实流露——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城市生活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现在,城乡二元对立已经被打破,农民进城,已经是正常的人生选择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结局往往体现主题思想,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人物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传统乡土中国的解体传统社会是“耕读传家”,“耕”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人与赖以为生的土地的关系,“读”是读“圣贤书”,解决的是思想和精神的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是子孙万代精神承续的问题《白鹿原》以新旧两代生动的人物画卷,艺术地展现了以“耕读传家”为命脉的农业社会、农耕文明在新时代暴风雨冲击中的崩塌过程和深刻嬗变,为读者提供了多向度思考的文本。
摘编自那小利《现实主义:从柳青到路遥和陈忠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人物、故事是小说审美世界的重要构成要素,读者可以从这些要素中感受小说家的审美趣味B. 小说语言具有能够唤起读者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并涤荡其精神世界的作用,这就是小说的美育功能C. 作家柳青的文学创作观念,既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学,还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D. 路遥把高加林变为《平凡的世界》的兄弟俩,其创作动机是试图解答当时农民进城所面临的社会和道德困境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情节与细节关乎作家的思想格调,因此作家思想格调越高,小说情节设置与细节描写就越精妙B. 柳青认为,文学创作不应该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这说明其文学作品不关心个人层面的东西C. 是否进城是农民自由的人生选择,可见路遥《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时代是不自由的D. 从路遥以及陈忠实的创作经验可知,他们的作品既有时代性,也传承了柳青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文以载道”观点的一项是( )A. 所有小说家创作时都有一个重要任务:建立自己的小说审美趣味,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情感共鸣。
B. 小说《人世间》内蕴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C. 文学创作仅满足于自己所认识的生活小圈子,或者躲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搞创作,是不会有出息的D. 作品审美趣味低俗,立意狭隘,格调低下,对社会缺乏洞见,与时代趋向和民族精神相去甚远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 柳青、路遥与陈忠实都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请结合材料从“审美趣味”的角度评析他们创作的异同之处答案】1. B 2. D 3. A 4. 先指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结构及语言等要素体现了作家的审美趣味,提出论述话题;接着从语言与人物故事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最后指出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 5. ①同: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②异: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各自的审美趣味柳青是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路遥借助于作品的思想主题,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命运来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B.“这就是小说的美育功能”错误,原文是“就是好小说的美育功能”,选项缺少“好”这一修饰词。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此作家思想格调越高,小说情节设置与细节描写就越精妙”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小说的情节和细节,直接表现出作家的个人喜好,是低俗还是高雅……这是衡量小说家审美立场和思想情操的基本尺度”B.“这说明其文学作品不关心个人层面的东西”错误,原文是“在制度、集体与人物特别是个人的关系中,柳青的重心是在前者”,是更注重制度、集体,不是不关心个人的东西C.“是否进城是农民自由的人生选择,可见路遥《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时代是不自由的”错误,强加因果,于文无据原文是“他们想进城,努力进城,既是自然人性的真实流露——对自由的渴望”“城乡二元对立已经被打破,农民进城,已经是正常的人生选择”,没有提到“自由的人生选择”并且由此推出“路遥《人生》与《平凡的世界》里反映的时代是不自由的”也没有依据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文以载道”中的“道”就是人间正道上的思想感情,是与时代精神相符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可见“文以载道”意思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是与时代、道理相关的A.“建立自己的小说审美趣味,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的情感共鸣”强调审美趣味,与道理、时代无关。
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行文脉络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直接提出观点和要论述的话题:从人物到故事设计,从语言风格到叙事策略,从情节设置到整体结构,无不体现着作家的审美趣味由“小说因语言的形象、生动和诗意而被赋予艺术性和文学性”“好小说是天然的语言学教材和美育教材”等句可知,第二段从语言的角度论述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由“在语言外壳的包裹下,是行走在小说世界中的各色人物人物与故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等可知,小说第三段从人物故事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由“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可知,结尾总结全文,指出作家应当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相同点:由“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柳青的创作经验源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的人是最佳选择’”对这种观念,路遥、陈忠实也深以为是”可知,路遥、陈忠实、柳青都有相同的审美立场——写“大作品”,即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不同点:由“他的创作受到‘史诗’”这种文学观的影响”“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可知,柳青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
由“路遥的小说,重在写个人的理想,个人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受难与追寻,有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可知,路遥侧重借助于作品的思想主题由“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结局往往体现主题思想,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人物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传统乡土中国的解体”可知,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命运来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荷花淀孙犁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