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语文08洛神赋并序.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31569820
  • 上传时间:2018-02-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21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洛神赋并序,曹 植,作者简介,曹植 (192~232),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洛神赋》、《名都赋》、《赠白马王彪》等曹植自幼颖慧,十余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然而他屡犯法禁,终引起父亲的不满而其兄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故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在兄、侄为帝的12年中,曹植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太和六年(232)年,曹植逝世,享年四十一岁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曹植的文学创作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曹植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的作品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叡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文体解说,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大盛于汉,建安至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更甚于诗赋形似散文,但仍然讲求字数要大致整齐;同时赋在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又与诗相似而比散文要求严格诗赋有别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比较准确地概括出二者的区别课文分析,序:说明作赋原委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植被曹丕封为鄄城王,本赋当是朝京师回封地途中行经洛水时有感而作第一段:写归藩路过洛水,得见洛神以主客问答引出下文铺张描写,这是赋的常见写法背伊阙:指路过伊阙山而将之抛于背后车殆马烦:“殆”,危险烦”,疲劳马匹劳累,故继续前行就有危险精移神骇,忽焉思散:谓此时情移神动,忽然心乱,形容洛神未现身前作者已心有所感 “精”与“情”通此句今人多释为精神恍惚,思绪涣散,似与文意不合惟《文选》李善注云:“移,变也。

      情思消散,如有所悦”能得其旨第二段:从姿态、容貌、穿戴、动作等多方面描写洛神的淑美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肥瘦高矮都很合适度:标准肩若削成,两肩狭窄而下垂,仿佛用刀刻削而成,轮廓圆润腰如约素:腰身细而柔软约:缠束素:生帛,白绢曳雾绡之轻裾:绡:生丝帛雾:形容绡轻薄如雾裾:衣服前后襟,也可泛指衣服的前后部分第三段:写对洛神的爱慕及与其相约等情事,最后写自己矛盾的心情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嗟,叹美之辞信,诚然,实在修:善,美好羌:发语词习礼,懂得礼法,言其有德明诗,知诗,言其善于言辞第四段:写洛神被自己感动后的情态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超,惆怅永慕,长相思厉,激烈弥长:久长第五段:写众神受洛神感召,来游洛水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形容身体敏捷轻灵,像飞凫一样飘忽莫测凫,野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轻步行走在水波之上,罗袜似乎扬起尘土吕向说:“步于水波之上如尘生也”,李善说:“凌波而袜生尘,言神人异也此句为作者的夸张想像之词,解释似不必过于拘泥第六段:写洛神陈述人神道殊,不得交接,虽心怀眷念而良会永绝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怨恨人神之道不同,盛年之时不得与君相配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举起罗袖掩面流泪,珠泪纷纷打湿了我的衣裳。

      抗:举浪浪,音狼狼,流泪貌第七段:写洛神去后作者的思恋与怅惘,结束全文题材源流,自屈原、宋玉直至张衡、蔡邕等人赋作中都有一种以男女之情比喻君臣关系的写作传统,其内容往往是求之不得而无限悲哀曹植的《洛神赋》承接了此种传统当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有变化自东汉张衡开始,辞赋中描写男女之情的笔墨渐多,爱情题材堂而皇之地大量出现在辞赋中,其中,人神之恋又是建安时期赋家特别喜欢的一种题材曹植的《洛神赋》是这类言情赋中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主旨,曹植在曹丕称帝后长期遭受迫害,故借洛水女神的传说,敷衍成文,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怅惘与悲哀,是作者政治失意的形象写照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 子建人品甚正,志向甚远……即《洛神》一赋,亦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其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潜处于太阴,寄心于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盖魏文性残刻而薄宗支,子建遭谗谤而多哀惧,故形于诗者非一,而此亦其类也首陈容色以表其才,次言性修以表其德,继以狐疑为忧,终以交结为愿,岂非诗人讽托之常言哉?不解注此赋者,何以阑入甄后一事,致使忠爱之苦心,诬为禽兽之恶行,千古奇冤,莫大于此。

      前人对曹植《洛神赋》创作动机颇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曹植求甄氏女不遂,后又见其玉镂金带枕,哀伤而作,初名《感甄赋》,由明帝改为《洛神赋》(《文选》李善注);有的认为曹植求甄之事于史无征,旧说系以世传小说《感甄记》误载入简,作品实是曹植为了“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选考异》、何焯《义门读书记》);也有人认为“感甄”说有之,不过所感者并非甄后,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鄄城(朱乾《乐府正义》)这些看法也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感到在理解和欣赏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时,如果过于拘执史实,把作家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历史的直接反映,那也是不足取的艺术特色,一、情节完整,想象丰富 在以往的赋篇里,对男女交际的描写往往是零碎片段的,描写的目的通常是为暗示理想或劝讽君王服务的曹植此赋则具有完整的故事内容,他幻想出一个迷离奇幻的人神相恋故事,极意刻画了和洛水女神所经历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生活过程,生动地塑造了洛水女神纯真美丽而又热情活泼的形象曹植在模拟宋玉《神女赋》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与创新宋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同时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为恋爱的一方来加以描写本赋却能从人神双方入手,抒写彼此的相慕相恋之情,把握人物心理变化。

      二、艺术形象鲜明,语言丰富新鲜讨论会,将本文中描写洛神的部分与“情感篇”中《长恨歌》诗里描写杨贵妃的部分加以比较,讨论一下二文有何不同,并进一步分析其中哪些属于受文体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不同,哪些又属于因表现内容需要而造成的不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