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1.3.4《又呈吴郎》课件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ppt
13页杜甫 又呈吴郎又呈吴郎 杜甫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题解 大历二年(大历二年(767767),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此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因此这一首题作《又呈吴郎》。
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而有意地用了““呈呈””这个似乎与对这个似乎与对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方身分不大相称的敬词,以让吴郎易于接受 改写 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西邻的妇女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过去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这个寡妇常来打枣,我从不干涉从不干涉 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应当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善,使她安心扑枣 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怕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多心,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倒真让人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以为你要禁止她打枣呢! 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那寡妇诉说她一贫如洗是因为苛捐杂税实在太多,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我又想到现在的兵荒马乱不由得眼泪纵横! 鉴赏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苛捐杂税兵荒马乱人民贫苦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自己过去任由邻居寡妇扑枣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应该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寡妇多心只因你插上了篱笆自叙以前事自叙以前事自叙以前事自叙以前事以启发吴郎以启发吴郎以启发吴郎以启发吴郎委婉劝吴郎委婉劝吴郎委婉劝吴郎委婉劝吴郎民苦的根源民苦的根源民苦的根源民苦的根源思想普通的打枣小事普通的打枣小事人民的水深火热人民的水深火热老泪纵横老泪纵横说明:说明: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例证!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同时也说明,在此艰难的岁月中,人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们更应该互敬互爱,同甘共苦,以共渡难关!渡难关! 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 最后两句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
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诗的顶点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征求””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 艺术 首先,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首先,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却又委婉含蓄却又委婉含蓄 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如作转接如““不为不为””、、““只缘只缘””、、““已已诉诉””、、““正思正思””,以及,以及““即即””、、““便便””、、““虽虽””、、““却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本诗有什么艺术特色?本诗有什么艺术特色?残酷的战争残酷的战争堆尸如山堆尸如山我也感到痛苦我也感到痛苦现现代代矿矿工工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陕西民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