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doc
10页1[四年级上册由定海区教研室组织编写,仅供学习参考四年级上册由定海区教研室组织编写,仅供学习参考]四上第一单元四上第一单元 溶解溶解◆知识点: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 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均 匀混合,达到分子分布的状态) 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溶液也有 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态溶液,固态溶液混合物如合金,一般溶液只 是专指液态溶液液态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 非电解质溶液例如:食盐(NaCl)溶解于水形成食盐水溶液,食盐是溶质, 水是溶剂;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的溶液 3、什么是悬浊液? 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或叫悬浮液),如泥水、石灰水等悬浊液里固体小颗粒的直径(分散质) 一般是直径在 10-7m~10-3m,稳定性差,不均匀,不透明,容易发生沉淀现象什么是乳浊液?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称乳 状液),如牛奶、石油原油、橡胶的乳胶、油漆等都是乳浊液乳浊液一般不 透明乳浊液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分层现象。
3、 物质在水里 的溶解实际上包含着两种变化的过程: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在溶 剂分子(即水分子)的作用下,克服了相互的作用力,向水里扩散的过程,这 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另一种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 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是化学变化的过程这两种过程是同时存在的 溶质微粒在水中扩散时需要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溶质微粒和水分 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时将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一种物质溶 解在水里,温度究竟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溶解过程中两种过程所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的多少 4、为什么用热开水冲奶粉会结成块?因为水温过高会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产生 凝块,影响消化吸收,降低奶粉营养价值冲奶粉时用 65℃左右的温开水即可5、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 、 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6、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整理。
食盐 沙 面粉 高锰酸钾 砂糖 变成的微粒能否看到看不到 液体:无 色 透明沙:黄色 液体:透明液体:白 色看不到 液体:紫 色 透明看不到 液体:无 色 透明 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 匀 均匀不均匀不均匀均匀均匀是否沉淀 没有沉淀 物沉在底部 部分沉淀 没有沉淀 没有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 不能分离纸上:沙 纸:面粉 不能分离 不能分离2离 水:无色水:无色 是否溶解 溶解没溶解没溶解溶解溶解 7、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 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已达到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 ,称“饱和溶液” 如果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即尚未达到 该溶质的溶解度的溶液) ,称“不饱和溶液” 如果溶质是气体,还要指明气体 的压强8、如何区别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呢?浓溶液不一定是饱 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 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 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在 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讨论浓溶液和稀溶液不用给定条件。
9、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盐的颗粒有什么特点:盐不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分离出 来的白色颗粒颜色、形状及大小和盐接近,白色颗粒放入水中能溶于水,白色 颗粒就是原来溶解的盐 10、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科学道理碳酸钠(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温度低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气 温低可以使碳酸钠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在温度低时不会析出,所 以夏天气温高的时候晒盐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使盐结晶出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 、 、 等物体能溶 解在水中 、 、 等物体不能溶解在 水中 2、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有 、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其中 温度最高 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有一些未溶解的食盐,用哪些方法能使食盐溶解? 、 、 、 等。
二、判断题 1、用过滤的方法能分离食盐和水……………………………………( ) 2、所有的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 ) 3、将浓盐水放在窗台上,食盐和水会一起被蒸发 ( ) 4、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 5、从海水中能提炼出食用盐……………………………………… ( ) 6、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 ) 7、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 8、把混合的水和沙分离开来的办法是加热……………………… ( ) 9、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 10、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 ) 11、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加热得更快……………………………… ( )312、我们常喝的饮料“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一氧化碳……… …( ) 13、在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各种因素中,温度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要比搅拌 物质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大得多。
( )三、选择题 1、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 ( )的方法是错误的 A、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B、在过滤的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2、糖在水中完全溶解后, ( )说法是正确的 A、底部最甜 B、中间最甜 C、各个地方都一样甜 3、我估计一杯 100 毫升的水能溶解( )克食盐 A、50 克以下 B、50—100 克 C、1000 克以上 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一个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再重新 盖一次 C、用嘴把酒精灯火焰吹灭 5、 ( )的方法不能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 A、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 B、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剧烈摇晃 C、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四、比较食盐颗粒与浓盐水的结晶颗粒 食盐颗粒浓盐水的结晶颗粒 颜色 形状 大小 其他 五、实验探究题 (一)制定“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 2、研究的材料准备: 3、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研究注意点: (二)设计一个“搅拌能加快肥皂块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1、实验名称:搅拌加快肥皂块在水中溶解 2、实验器材: 3、实验过程: 4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四上年级第二单元四上年级第二单元 声音声音◆知识点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或者其他介质的振动,这 种振动传到人耳被人听见就是声音,所以把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叫声源,如 声带、音叉、敲响的鼓等都是声源。
2、振动有规律、悦耳的声音(如人声带发出的歌声,由琴弦发出的琴音等)叫 乐音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又称噪声,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 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噪音危害人的身心健康,是 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 3、声音的特性可用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音量) 、音调和音色 (1)响度: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称为响度响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一般说来, 声波振动幅度越大则响度也越大 (2)音调: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称为音调 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声波的频率高,则音调也高声波的频率低,则 音调低 (3)音色: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同样音调的两个声音之所 以不同的特性如:即使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在响度和音调方面都相同,但听 起来却不一样,这就是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音色不同 4、声音的高低与强弱并不是一回事高并不等于强,低也不是弱声音的高低 主要是对声音的频率而言的,男声一般比较低沉,女声一般的比较高亢、尖锐 也就是说,男声的频率较低,而女声的频率比较高声音的强弱是对声音的响度角度而言的,它取决于振幅和传播的介质,距离声源的距离等因素,也就是 我们主观上所说的声音的大小。
5、人耳能够听见的声音,其频率范围在 20Hz~20000Hz 之间频率小于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大于 20000Hz 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6、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对比情况介质的种类环境温度声速真空0空气0℃331.4m/s空气15℃340m/s空气25℃346m/s软木25℃500m/s煤油25℃1324m/s蒸馏水25℃1497m/s海水25℃1531m/s5铜(棒)3750m/s大理石3810m/s铝(棒)5000m/s铁(棒)5200m/s6、耳朵的结构:人耳结构可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在声音从自然环 境传送至人类大脑的过程中,人耳的三个部分发挥了不同的生理作用 (1)外耳:外耳是指能从人体外部看见的耳朵部分,即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具 有两种主要功能它既能保护外耳道和鼓膜,又能从自然环境中收集声音并导 入外耳道外耳道可控制鼓膜及中耳的环境,保持耳道温暖湿润当声音向鼓 膜传送时,外耳道还能使声音增强此外,外耳道具有保护鼓膜的作用,耳道 的弯曲形状使异物很难直入鼓膜,耳毛和耳道分泌的耵聍也能阻止进入耳道的 小物体触及鼓膜 (2)中耳: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
听骨链包 括悬于中耳腔的锤骨、砧骨和镫骨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 动,振动的空气到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中耳的基本功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