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学林高中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解析版).docx
13页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试题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今年中秋国庆放假8天,小明乘火车从广州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庆典,庆典于北京时间10月1日进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 一个恒星日 B. 一个太阳日C.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D. 地球公转的周期2. 火车从广州开往北京时,所经过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总体变化特征是( )A. 越来越快 B. 先变快后变慢 C. 先变慢后变快 D. 越来越慢【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24小时,指的是一个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B正确;一个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长为23时56分4秒;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ACD错误。
故选B2题详解】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广州到北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行进,自转线速度总体变化是越来越慢,D正确,ABC错误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均相等,即每小时15°图为某日正午于北京某学校舞蹈教室内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 )A. 教室的窗户朝向南 B. 此时旗杆的影子一天中最长C. 此时太阳辐射较弱 D. 此时气温达到一日内最高值4. 此时在国外(西五区)留学的小军,最有可能( )A. 早晨起床 B. 中午休息 C. 下午放学 D. 夜晚睡觉5. 此日之后的三个月,教室内的正午日照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该日可能为( )A. 1月12日 B. 4月12日 C. 7月12日 D. 10月12日【答案】3. A 4. D 5. B【解析】【3题详解】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北京太阳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应位于正南方向,教室的窗户朝向南,A正确;此时旗杆的影子一天中最短,B错误;此时太阳辐射是一天中最强,C错误;气温达到一日内最高值应为午后2时,D错误,故选A4题详解】北京时间(东八区)此时为正午12时,西五区与北京时间相差13个时区,即相差13小时,东部时间来得更早,西部时间来得迟,因此西五区的时间为12-13=-1,说明是前一天的23时,留学的小军有可能正在夜晚睡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正午照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1月12日后3个月,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因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大,A错误;4月12日后3个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照射面积变小,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向赤道(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照射面积大,B正确;7月12日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照射面积变大,C错误;10月12日后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12月22日到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先变小后变大,照射面积变大后变小,D错误点睛】正午照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除极昼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南半球相反鸡鸣岛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是该市主要岛屿鸡鸣岛四周海水较深,其东岸矗立着一根高达十几米的玄武岩石柱(如图所示),由于形似半截扁担,被称为“扁担石”,是鸡鸣岛的标志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扁担石”( )A. 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B. 存在生物化石C. 在高温高压下形成 D. 存在气孔构造7. 随着地表形态的演化,未来的“扁担石”会( )A. 随地壳运动而升高 B. 风化形成肥沃土壤C. 倒塌形成块状碎石 D. 与鸡鸣岛逐渐分离【答案】6. D 7. C【解析】【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扁担石”是玄武岩,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A错误。
玄武岩是火山岩,存在生物化石的是沉积岩,B错误玄武岩是喷出岩,当岩浆喷出地表时,岩浆中大量气体被迅速挥发出去,岩浆迅速冷凝,使玄武岩在形成后留下很多气孔,C错误,D正确7题详解】“扁担石”矗立在海岛东岸,常年受海水侵蚀影响,会逐渐变小,最终倒塌形成块状碎石,不会形成肥沃的土壤,也不会与鸡鸣岛逐渐分离,BD错误,C正确地壳运动有升有降,不一定会随地壳运动而升高,A错误点睛】玄武岩,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颜色以黑色和暗绿色为主终碛是冰川暂时稳定时期位于冰川末端的冰川堆积物堆积作用在冰川末端的一定位置连续进行,终碛逐渐加厚增高,常形成弧状冰碛堤,称为终碛堤冰川融水在终碛堤外形成的扇形堆积物,称为冰水扇读冰川末端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终碛堤堆积物的特点是( )A. 大小均一 B. 排列有序 C. 相对圆滑 D. 棱角分明9. 自冰川末端至冰水扇,各部分形成的外力作用依次是( )A. 冰川搬运-冰川堆积-冰水搬运-冰水堆积B. 冰川侵蚀-冰川搬运-冰水侵蚀-冰水堆积C 冰川堆积-冰川搬运-冰水侵蚀-冰水堆积D. 冰川堆积-冰川搬运-冰水搬运-冰水堆积【答案】8. D 9. A【解析】【8题详解】终碛堤堆积物是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结合图中堆积物的放大图可得出,终碛堤堆积物的特点是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排列无序,D项正确,ABC项错误。
所以选D9题详解】冰川末端主要为冰川搬运过来冰川堆积物;冰川堆积物在冰川末端不断堆积,形成终碛堤;经冰水搬运,冰川堆积物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冰水扇自冰川末端至冰水扇,各部分形成的外力作用依次是冰川搬运—冰川堆积—冰水搬运—冰水堆积,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终碛堤由终碛堆积而成终碛是冰舌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多呈半环状大陆冰川的终碛堤比较低,高约30—50米,但可长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小,山岳冰川的终碛堤比较高,可达数百米,但长度较小当冰川退缩时,终碛垄可能有数条,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其高度不超过数十米终碛堤有时横越谷地,将谷地堵塞,在终碛堤和后退的冰川之间,形成了冰碛湖盆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交通干线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 )A. 等高线分布 B. 山脊线分布 C. 山麓分布 D. 河谷分布11. 关于该区域交通运输线叙述,错误的是( )A. 修建交通运输线首选是公路,其次是铁路B. 交通运输线选线时需要考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C. 地形平坦,修建交通运输线的难度小D. 交通运输线的密度比华北平原小【答案】10. D 11. C【解析】【10题详解】从示意图可知,区域交通干线主要沿河谷分布,B错误,D正确;河流由高处往低处流,山区河流一般不会沿等高线分布,也不会沿山麓分布,AC错误。
故选D11题详解】从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区,山区交通建设一般原则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A不符合题意;交通线路选址要考虑地形条件、地质灾害、河流、距离、居民点、耕地等要素,泥石流灾害是考虑因素之一,B不符合题意;当地为山地,山区地形崎岖,交通线建设成本高,难度大,C符合题意;山区的交通线密度比平原小,D不符合题意点睛】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我国长江流域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称为“暴力梅”图1为近几十年长江流域入梅时间次数统计图,图2为2020年梅雨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据图1可知,大多数年份长江流域入梅时间为( )A. 5月下旬 B. 6月上旬 C. 6月中旬 D. 6月下旬13. 据图2可知,2020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 )①持续北移②与多年平均相比,6月初偏北③波动北移④与多年平均相比,7月初偏北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14. 据图文信息推测,202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是( )A. 6月下旬 B. 8月上旬 C. 7月下旬 D. 7月上旬【答案】12. B 13. A 14. B【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大多年份长江流域入梅时间为6月上旬(大约32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阅读图2,读图可知,2020年高压脊线波动北移,①错误,③正确;2020年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多年平均位置相比偏北,“入梅”时间早,②正确;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较常年偏南,雨带控制江淮地区的时间长,导致梅雨季节长,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②③组合正确,A正确,BCD错误14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纬度在北纬39.4°—41.6°之间,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以北5~8个纬度,北京及周边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为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32°-35°N附近时,读图可知,7月31日,脊线达到32°N,8月继续向北移动,能达到该纬度,因此2020年北京及周边地区雨季开始的时间是8月上旬,B正确,ACD错误点睛】副热带高压脊线与雨带关系:华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北纬20°以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江淮梅汛期: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脊线维持在北纬22°-25°,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华北、东北汛期:7月中旬—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脊线维持在北纬30°-35°,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以落叶松为主的亚寒带针叶林,其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针叶林生态系统受到巨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导致大兴安岭森林树种叶子呈针状的原因是( )A. 干旱少雨 B. 暖湿多雨 C. 昼夜温差大 D. 气候寒冷1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针叶林的分布( )A 南界将会南移 B. 位置变化不定 C. 北界将会南移 D. 南界将会北移【答案】15. D 16. D【解析】【15题详解】针叶林多生长在在寒温带和寒带,这种环境有温度低,空气干燥等特点,为适应这种环境,就逐渐长成叶针状,这种叶子耐寒、水分蒸发少,因此大兴安岭森林树种叶子呈针状的原因是气候寒冷,D正确,B错误;我国大兴安岭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处,降水量为400mm左右,并不干旱少雨,A错误;叶子形状与昼夜温差大关系小,C错误;故选D16题详解】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我国针叶林的分布南界将会北移,D正确,A错误;北界也将北移,BC错误点睛】落叶松喜欢阳光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