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大贤--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doc
4页《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龙场乡中学 范大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②、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④采用课堂讨论、课堂分析、合作探究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阅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②通过讲述戚继光抗倭基本史实,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②学习戚继光抗倭基本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设想1、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体验历史事件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2、结合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3、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总则第四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维护公平、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经营者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4、教学方法:讲述、比较、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5、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措施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7 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多媒体显示) 第 17 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板书)探究新课:学生活动:请看书第 81—82 页回答下列问题:1、郑和(板书)是什么人?(多媒体展示郑和图片及生平介绍)2、西洋指哪里?3、概况:(板书)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到达多少个国家、最远到达哪里?(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过渡:大家通过学习,已经对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在明朝之前,没有人能够通过航海出使那么多国家,而郑和却能七次下西洋成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假设现在是明朝,你们想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技术、经验、个人因素等方面去思考条件和目的:(板书)多媒体展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政治条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先进,指南针广泛使用个人条件:郑和本人航海经验丰富、勇敢、组织、外交能力强提问: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后答,教师归纳 )(多媒体展示)归纳: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同学们,郑和作为我们国家的代表去与亚非国家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掠夺,他主要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传播中国的文化,加强与海外联系因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对外贸易经营者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而郑和就是我们国家对外贸易和开拓市场的先驱过渡: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条件、目的,那么郑和下西洋 又有哪些意义和影响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三则材料后回答意义和影响:(板书) (多媒体展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 )材料一、郑和七下西洋,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他用中国的大量手工业品(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换回了各国的土特产品(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 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1423 年,仅南京一次就接待使臣 1200 多人,许多国家的国王亲自率团访问中国,浡泥国王在访华过程中病逝,葬在南京 (启发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今东南亚一带)去做工和经商 (生讨论回答后师归纳 )教师归纳: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南洋的开发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归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过渡:任何人和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郑和下西洋有它的积极意义(开展和平外交,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随行人员纷纷著书立说,详细记录了西洋各国的风土人情,为研究中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下西洋后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郑和用大量金银、手工业品等作为赏赐,输入的物品多为亚非国家的土特产,他的这种贸易是非商业性的、封赏性的,而是以大国身份向其他国家赏赐,这不仅不利于明朝经济的发展,反而消耗了国力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433 年,郑和远航壮举悄然结束郑和下西洋并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 在世界交往中,一些国家是采取和平的方式来进行交往,而有的却是采取侵略的方式来发动战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戚继光抗倭(板书) (多媒体展示戚继光图片) 。
学生阅读课本,探讨下列问题:1、倭寇(板书):倭寇指哪些人?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归纳:明朝初年,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掠夺和骚扰,沿海人民把他们叫做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与沿海奸商、海盗勾结,大肆烧杀抢掠2、戚继光抗倭(板书):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结果怎样?(多媒体展示抗倭形势图)归纳:在浙江(台州附近九战九捷) 、在福建、广东和另一名抗倭名将俞大猷共同作战,取得了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3、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多媒体展示)归纳:戚家军抗倭的斗争是正义的斗争东南沿海人民的支持戚家军作战勇 敢,纪律严明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4、结合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说说今天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高尚品德?(多媒体展示)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有效的防卫和管理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的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因此保卫领土、领海、领空的安全,以国家、民族的安危为己任,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有何意义? 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戚继光也因此被称为抗倭英雄小结:这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时期与以往一样,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但是,也出现了来自海外的侵略戚继光抗倭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学习历史,不光是要了解历史知识、历史事件,更主要的是要以史为镜,借鉴历史课后作业:请思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的不同?板书提纲: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2、概况3、条件和目的4、意义和影响二、戚继光抗倭1、倭寇2、戚继光抗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