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doc
3页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以“三航” 为特色的主体学院之一,其前身是西北工业大学原航空发动机系创建于1952 年 10 月,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组建而成的华东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1956 年 8 月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1957 年 10 月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后组成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 1970 年 2 月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部分专业并入学院历史悠久,英才荟萃,成果卓著学院现有教职工 105 人,其中教师 81 人;教授 30 人(其中院士 1 人,博士生导师 23 人) ,副教授 27 人国家“863” 、 “973”、重大专项、总装专家 1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学院下设航空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控制工程三个系和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2 个博士后流动站;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3 个博士点;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工程、热能工程 9 个硕士点;飞行器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自动化 3个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叶柵部分)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 “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此外还建有 9 个专业实验室学院与世界四大著名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英国罗·罗公司、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中央研究院) 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 “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 “中英传热与空气动力学实验室” 和 “中俄联合适航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每年双方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行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承“重质量,严要求 ”的优良传统,发扬 “三实一新”的校风,打好理论基础,重视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严谨治学、精心育人,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其他领域培养、输送了近万名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与管理人才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上了重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岗位,成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和其他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目前有各类学生 1235 名(其中本科生 834 名,硕士生 281 名,博士生 120 名) 近年来,学院承担着国家重大专项、国防“973”、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和重大应用工程项目等百余项重大课题。
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总装备部、中航工业及商用发动机等主要型号的研制与生产,年均科研经费逾 3000 万元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 1000 余篇,其中 600 多篇论文被SCI、EI 收录;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0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8项;申请专利 54 件,授权专利 30 件;撰写高水平学术专著 20 余部为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