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卷含答案.doc
16页第三单元主题阅读乐山大佛我国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四川的乐山大佛它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乐山大佛形象生动,气魄雄伟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面容慈祥,双手扶膝,安然端坐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庄严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8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以藏进几个人,一只脚背上竟可以站一百多人真是“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被雨水侵蚀(sh)清代诗人王士祯(zhēn)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j)中流”在大佛头部的18层螺髻中,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靠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的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奇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乐山大佛在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花了整整90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霜雨露,至今仍然身形完好,端坐安详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乐山大佛现在每天来这里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登上凌云山峰,无不赞叹这尊举世无双的大佛坐像1.【词语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无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信息】认真读文章,读懂每一自然段的内容照样子找出关键词句,填一填表格地理位置三江汇流处、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外表排水系统修凿过程地位3.【探究内容】读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1)说说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作者依次从大佛的哪些部位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巧妙?根据课文内容排列顺序。
写序号)①头部 ②两耳背后 ③衣领和衣纹皱折④胸部背侧 ⑤正胸靠向左侧 ⑥右臂后侧( )( )( )( )( )( )4.【积累语言】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句子例:这座石刻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被人们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也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白居易借中秋感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但中秋节盛行却在宋朝,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以“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一句,借月亮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非常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二)端午节,又称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受到尊崇的官吏,却被一位嫉妒他的官吏陷害,他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m)罗江自尽出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蛟龙的怒气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唐代诗人文秀赞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制成的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所在的这个月份,对中国人而言,除了纪念屈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最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用来驱除灾害和疾病人们还会挂带香包,这种香包是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1.【积累诗句】请从短文中各摘抄一句你喜欢的关于中秋节和端午节的诗句。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梳理内容】读文段,梳理文章的内容1)文段(一)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________,结尾处简单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____________人们在中秋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等2)文段(二)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________和________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写法探究】下面对两个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的第1~2自然段都是围绕“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来写的B.文段(一)中引用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是为了说明中秋节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C.文段(二)重点介绍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D.文段(二)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这句话来写的4.【小试身手】仿照下面的句子,简要介绍一种节日食品或地方特色食品的制作过程。
提示:如饺子、煎饼、麻花等)例: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成的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类文阅读1.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2.形象生动、气魄雄伟 设计巧妙、隐而不见 爬上高山峻岭,攀登悬崖峭壁,一锤锤地凿,一刀刀地刻,花了整整90年才凿刻完工世界艺术珍品、举世无双3.(1)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这套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被雨水侵蚀2)① ③ ⑤ ⑥ ② ④4.香港 东方之珠 状状 同学们 班里的小诸葛微群阅读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2.(1)由来 神话传说 吃月饼 赏月(2)由来 习俗 龙舟竞赛 吃粽子 挂艾草 挂带香包3.C4.饺子是用面皮包着肉馅或蔬菜馅,下锅煮熟而食的一种中国传统美食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春诗如诗的春天到来了!“赤栏桥外柳千条”,如今的柳树枝条异常繁茂瞧,学校里红桥一带,万丝千缕的垂柳,洋洋洒洒的,像有着一头灵动飘逸的秀发的少女。
她们抬起头,挑逗着云朵,让云朵“吱吱”发笑;她们伸出胳膊,拦住过路的鸟儿,让他们以一首空灵美妙的歌谣作为买路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远望春天的桃花,紧密地挨着,个个都抿着嘴含羞地笑着;近瞧却又活泼了起来,像脸蛋红扑扑的顽皮小孩她穿着一条夹带着些莹白的粉裙子,鲜嫩欲滴,还戴着一顶鹅黄的小帽子,煞(sh)是可爱花朵底部的翠色积攒了整个严冬的希望,不知被哪一位画家的笔尖带过,花朵就一下子全然迸(bnɡ)发了潭面无风镜未磨”,是的,春水初升,冬日沉郁苦闷的冰已渐渐化去,呈现出春水清澈见底、活力四射的样貌暖阳将粼粼金粉撒在水面,水开始回暖,升温,氤(yīn )氲(yūn)着一层又一层的水汽初春时春风不常光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它还将看到的春景画在自己身上,青山环绕,白云悠然,天空澈蓝——这是另一个春天!“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新燕带着希望飞回来了它们尖硬黝(yǒu)黑的嘴中叼着用来筑新巢的枝条,可爱的小翅膀上下舞动,感受着春天空气中的轻盈舒畅,优雅的燕尾将天空裁成一个个小三角叽叽!啾啾!”春日如此美好,何不与燕子一起欢唱呢?春日,就如同唐诗宋词一般美好,带给我们希望、力量。
1.【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洋洋洒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取信息】读一读短文,填写下面的表格段落描写对象引用的诗句第2自然段柳树赤栏桥外柳千条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第5自然段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1)她穿着一条夹带着些莹白的粉裙子,鲜嫩欲滴,还戴着一顶鹅黄的小帽子,煞是可爱 作者把______当作人来写,用“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桃花的颜色美,让我感受到了桃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2)初春时春风不常光顾,水面就一如既往的平静,像未出阁的少女的铜镜 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了春水_______的特点 4.【梳理内容】按照文章的描写顺序,试着给图画排排序吧!① ② ③ ④( )→( )→( )→( )5.【语言运用】读一读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先填空,再试着仿写一种动物的活动。
这句话抓住燕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部位进行描写,表现了燕子衔枝筑巢时的动态美我们在仿写的时候也可以抓住小动物的动作来描写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北部白犀(xī)牛:陆地第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