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于共下士道次修心于共中士道.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15199256
  • 上传时间:2022-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9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二、于 共中士道次修心 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为两科,一是对三士道总的建立发起 定解,二是正式于三士道取心要之理换言之,取心要就是 要在三士道上修心,依次修行共下、共中、上士三种道这 样随顺缘起的正道修心,就能取得现时增上生和毕竟决定胜 解脱成佛的大义,而这种取心要欲又通过逐步地修心来实 现,最终转入上士道取成佛的大义下面就正式开始修心的历程修心的第一步就是修无 常,可见这个是极端重要换言之,如果没有修出无常来, 那就没办法开展整条菩提道的修行,因为心一直耽著在现世 的欲乐当中,连修道士的名称尚且不得,更不可能成为一个 纯粹的修道士,又如何能成办伟大、宏深的成佛大义呢?初中分三:一、正修下士意乐 二、发此意乐之量 三、 除遣此中邪执初中分二: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二、依止后世安乐 方便这又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修下士的意乐总的来说,修 共下、共中都是为了修出下士和中士的意乐,有了这两种意 乐才能够进入上士,所以关键就是修意乐对于下士法类来 讲,首先在修意乐上要生起希求后世的心,这是一个标准 因为他不希求成办现世的利益,而是以希求后世的利乐为 重,所以是殊胜下士。

      所以凡是真实的修道者都是舍世者 这不同于一般的世间善道,只是为了完成现世的利益,遵循 缘起的正道,那是属于一般的下士但是由于一个人他的眼 光看到的是一个无上的佛道,这是何等深远的事因为这是 一条很深远的路,人生又这么短暂,所以他必须得抛开一切 次要因素,一心励力地求取无上道,而且道不完成他不会轻 易地涉世的所以一般地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盛唐 时期的极殊胜根器者,他能够迅速开悟,然后又能保任,之 后能在世俗中和光同尘这不是一般的人能行的,所以不要 高谈什么汤镬中行、五欲中行,首先就是要发起毅然决然的 求道之心,为了完成这无上的大义,必须得首先抛弃一切的 琐事,不然就分散了心力,所以怎么入菩提道呢?首先就要 发起舍世的心怎么发起舍世的心?最低标准就是要引起希 求后世的心然后正式依止成办后世安乐的方便,这样才成 为这里的殊胜下士初中分二: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二、思惟 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为了发生希求后世的心,首先要思惟这一世不能久住, 忆念一定会死再想到这样死后会生到哪里,比较善恶二趣 的苦乐,想一想堕入恶趣的可怕,就由这两门使心发生转变 因为一想到这一世很短暂,来世前途堪忧,也因此必须为来 世做准备。

      这就是人的眼光变得深远以后,他的重点就不一 样这种心很难得,因为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后世,更何况 以后世为重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而且要依循佛的圣教,直 接看到三恶趣苦这是不具神通者无法见到的事实,因此不 顺着圣教修行是无法出现这种意乐的这是菩提道的第一个 重点这个重点没发展出来,尽管在其它的上面忙碌,也不算 殊胜,因为内在的核心还是一直在抓现世,这是这一生积存 的很深厚的习气所以我们不要重视嘴皮上飘着的词句,要 重自己的心嘴里可以谈论最高最深的话,然而自己的心是 如此地肤浅,如此地不可救药这样要重视的就是修无常修 恶趣苦,这个一相应了你就完全不一样了,那种心的急切、 真实根本与从前不同初中分四: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二、修习胜利 三、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四、修念死理初中分四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想到,虽然得到了这个暇 满人身,但它太短暂了,一定很快会死要进入这种修心当 中又要分成四步来转心先是要想到不修念死的过患,再想 到修习念死的胜利,由这两门使得你的心非常坚定地投入实 修,就是说会非常重视修念死这一法,没有人能夺走,这是 作为第一步的关键这样有了很大的欲乐才会去求取,而这 也不是三两天就能修出的,必须长期贯彻,这就是首先要启 发欲乐,然后启发精进,有一种不修出来誓不罢休的心。

      这 样持之以恒必然会出现它的果相一旦出现念死的心,那么 第一个成果就已经有了,以后会逐渐地越来越顺利所以首 先就要确立起这一分修法的志愿,自己要再再地想:我一定 要修出它来这是这一生一个非常重大的修行,不能等闲视之,要牢 牢地把持,遵循这张地图的指示,每一次该怎么走,要达到 什么量,要练习多少次,就按照这样来,最终会发现是真实 走这条路没有错,这就是真正地在菩提道上修心,而不只是 纸上谈兵已经发起了取心要欲,已经发起了在菩提道上勤修一生 的志愿以后,我们就开始前行了,而不再停留于谈论就好 比过去只是一直谈论朝拜拉萨的路怎么走,却从来没有迈出 一步,今天立了志,就要出发真正行大礼拜,一步一步地趣 向拉萨,这就叫实修活在实修里才叫做法道上的行者,无 论修到什么样,现在以自己真正下了决心想去实修为重要 即使今生不成道,但还发愿来世继续修道,反正尽未来际就 是要实修,就是要修道,说到底就是要成为佛法上真正的行 者之后就要明确发怎样的念死之心,最后就是修持念死的 轨理也就是通过三根本、九因相使得自己发生一个“决定 会死,而且不定何时会死,死时只有正法有利”这三种心, 之后就完全会成为一个法道行者。

      那时候心里就只有法,一 心专注于修法,心力非常强大所以一定要知道,依菩提道 修心,心就会完全被转化首先就是要思惟不修念死的过患,这又要通过很多门类 来真实地看到,一个不忆念死的常执心会导致什么过患这 在缘起上必然会有引起的颠倒心态,比如盲目作为、修善无 力、推延迟缓,甚至发起猛利贪嗔,出现各种现世的竞争的 恶行等这时才认清常执是心中第一魔仇,必须铲除它,不 然就会阻拦法道,使得自己变得极为恶劣、愚顽、懈怠,不 知进取我们的心为什么如此麻木而提不起来呢?就是因为中 毒很深,里面有常执的毒封住了善心心里的毒素使得我们 的心在修善法上不堪能所以做不到像造恶那样去行善,作 善恶的心力作比较的话根本不成比例起烦恼是非常快的, 很快就圆满了加行、正行、后行,而且很猛利、持久,是非 常具相的而起善心根本没有这么猛利恒常,是很肤浅的、 表面的其它世间恶法上,一遇到自己贪爱的就会起很大的 欲望,而在善法上却从来没见到这么强的心为什么呢?就 是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毒素,其中常执是第一个障碍取正法 心要的毒素,所以在法道的安排上首先要破掉常执如果不 去掉常执,口口声声说取心要、取心要,仍然不会有很大的 动力,很大的执取法的力量,就是因为心上的常执没有搬动 过。

      一旦意识到自己就要死了,依法的心就起来了,会拼命 地念,拼命地想办法就像人遇到地震等灾难时,心马上就 提起来了,而且心力提高了好几倍,这时心不再关心别的, 一心只关注怎么能够逃生,可见人的心是一种缘起的法今初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 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在有暇人身的阶段取心要当中有四种颠倒作障碍,所谓 常乐我净,其中把无常执为常的颠倒心是第一损害之门既 然不会死就不用取心要,没有那种迫切心,反而认为其它现 世法很有滋味,因此心都分散在求现世的安乐上,追求财富、 异性、名利、权势、世间地位学术、娱乐等等有人说,我现在没有在世间混其实在屋子里也还会贪 求很舒服,多睡一下,放松一下……,有好多的这种心,那 是什么原因?就是认为不会死如果今天医院的癌症晚期诊 断已经下来了,那就坐不住了,心里就会去计算,好像没有 多少天,这些天该怎么办?如果有佛教信仰,他就想念个阿 弥陀佛那个时候人的心非常猛地会起,不再会考虑身体怎 么样,吃得怎么样,这些就成小事了可见是这个常执在障 碍摄取心要意思就是,一旦执著自己是常法、不会死,就把宝贵的 时间多数都用在现世法上,生很多烦恼,起无数的颠倒心和 行为,直接障住了昼夜摄取心要,所以叫做第一损害之门。

      也就是常执是一个起因,非常严重,有了常执就几乎断掉了 修法的缘份,一切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法道,因为这个常执的 障碍,基本都无法趣入如果自己定了要做个法道行者,那就要转变成一生中昼 夜投入修法,一直在法上走进,这才是最正确的而有了常 执,就会把我们的心搞得颠倒认为永远不死,只看眼前现 世的享乐,非常贪著名利、恭敬、地位、感情等由此缘合 意的境起猛利的贪,缘不合意的境起猛利的嗔,成天成夜都 在愚痴中度过又由于竞争、追求等,发起种种恶业,这些 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损害,让自己一直在非法的恶道上奔驰, 到了死时就只能堕入恶趣所以就是常执这个大魔头在障碍 我们修法相反,能破掉常执,生起无常想,而且常忆念今天就会 死,心就会完全转入法道,因此,无常死想成了一切想中的 第一想第一损害”跟“第一殊妙”是一对,这都是有关 内心缘起的大问题好比得了一粒仙丹,就能转凡胎为圣体; 中了一点毒素,就会化生命为腐朽,缘起有这么重大、微妙我们现在一定要知道缘起的走向,不要以为“想想不会 死就有这么严重吗? ”在缘起上,因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发 展出来的果无量无边,无比繁多广大所以智者知道慎始慎 终,知道“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负面观察,起一个颠倒 心,就从这个源头接连不断地发展出各种非法行为,而且会 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相反,起了念死的心就能完全控制 住心,把一生的心都摄入法道中,之后连绵不断地出现修法, 最终证到法的平等性,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只是现在 不懂得法上的缘起,才不晓得它的厉害以上就解释了所谓“第一损害”的意思,它是我们取心 要最大的障碍,有了这个常执就堵住了你的心,使心力全部 涣散掉了,完全落在拖延懈怠、得过且过当中,然而对现世 法却有无有休止的热情和追求人的心就是这样在一念上分岔的,如果在心上加了一个 念死的心,缘起上就全部都反转了所以在驾御心上面必须 把握住方向,就好比司机他一打方向盘,就已经是朝着另一 条道上走了,如果他的方向还是反的,这就叫做颠倒心由 于心颠倒了,那一路都是背道而驰,最终就葬身在恶趣的深 渊里,所以没有比这更大的暴恶之门接下来就要知道那是怎样的常颠倒呢?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 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日日 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 不死方面常颠倒有粗、细两种,这里说的是粗的死无常中,心 里分别不死是最大的损害之门。

      如果仅仅想“我这一生到 最后肯定会死”,这是人人都有的想法,世上没有人会认 为自己不死,但是在每一天当中、一直到临死为止,都是 一起床就起这个念头:“今天不会死,今天又不会死”, 他的心终究是执著不死方面我们都以为“我当然会念死,我非常肯定自己会 死”,但是内在的执著心是执不死的每一天都是说我不 死,所以每一天都为了生存而忙碌投注大量的精力去营 求现世的衣食、名利、享受、成就,倾注了多少时间?所 以就是这个执著今天不死的心,使得世人一直在现世的名 利道上奔驰不已而且以这样的一种驰奔,会引带出无数 的烦恼和恶业,没把修法当成最紧急的事,经常是置之不 顾,他心里最迫切追求的就是现世的享乐,这样根本没办 法转入到法道里面若不作意此执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 之心于此时中,谓须如是如是众事,数数思惟唯于现法除 苦引乐所有方便,不生观察后世解脱一切智等大义之心,故 不令起趣法之意如果不以念死来对治掉这个不死的常执,那就会被这 个心给覆盖住,处在一种不死的错觉里,他就起了一个这 一生肯定还能很久安住的心而这就是一种很深的错觉, 从这一念开始就已经被自己骗了紧接着就说,我这一生还很长,我还有现前的这些个 年月啊,一直到今天都说,我还有今天二十四小时很长的 时间啊,所以我要充实地过一下现实生活啊,人生一世很 难得的,我必须在这一生里面要得到这样的成功,要获取 这样的享受,要幸福每一天,或者我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 力求取到这样的名誉、地位等等。

      现世法它是一个很庞大 的系统,在你非常贪著它的时候,这里面就有无数的事情 要做了心就像是被万能胶粘牢了一样胶定在现世法里 头,不断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