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
28页第一单元《大同》1.《大同》一文选自是 ( C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D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A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最早提出“大同”理想的人是(B )A.庄子 B.孔子 C.梁启超 D.孙中山 5.“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其中“三代之英”指的是( C )A.尧、舜、禹 B.夏、商、周 C.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 D.舜、禹和商汤6.汉代时有“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之说,其中的“礼经”指的是( A )A.《仪礼》 B.《周礼》 C.《小戴礼记》 D.《大戴礼记》7.“大同”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 A )A.天下为公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社会安定8.“小康”社会最显著的外在特征是( A)A.天下为家 B.各亲其亲 C.职位世及 D.礼义为纪9.“大同”“小康”社会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社会”最显著的不同是(C)A.道德品质 B.生产力水平C.礼法制度 D.物质水平与精神追求的统一10.儒家的“大同”思想与墨家的“尚同”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C)A.社会和谐程度不同 B.人们的道德水平不同C.社会管理方式不同 D.文字表述的方式不同1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这六位君主都是通过战争夺取天下的杰出人才B.这六位君主是超拔杰出的人才C.这六位君主都是谨遵礼法的杰出人才D.这六位君主是通过选举而产生的人才12.对于上古时代,儒家与道家的认识是不同的,儒家的上古时代并非自然原始的时代,而是他们所称赞的尧舜时代这个时代虽然也“无为而治”,却不是自然无为,而是道德的自然远行,不再有强迫的礼义制约√)13.《礼记》是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含深邃的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是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的重要参考依据√)14.“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仲尼叹鲁的原因是鲁国作为诸侯国却举行蜡祭,有违礼制15.大同社会人人都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恪尽职守、不贪私利之心,这是因为这一社会天下为公、任人为贤、讲求诚信度所造成的√)16.儒家所论述的大同社会不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历史中也是存在的×)《1789年原则》1.下列哪部著作不是筱敏的作品?( C )A.《理想的荒凉》 B.《米色花》 C.《长恨歌》 D.《成年礼》2.下列筱敏的作品中,哪部不是散文集?(D )A.《阳光碎片》 B.《成年礼》 C.《捕蝶者》 D.《幸存者手记》3.下列雨果长篇小说中,哪部取材于法国大革命?( )A.《悲惨世界》 B.《九三年》 C.《巴黎圣纺母院》D.《笑面人》4.法国国庆日是(A )A.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B.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C.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D.5月31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5.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是在(A )后通过的A.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B.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C.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D.拿破伦“雾月”政变6.下列四个“宣言”发表的正确顺序是( WU )A.《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共产党宣言》——《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D.《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独立宣言》——《世界人权宣言》7.“如果我们有一个支点,我们可以把地球举起来。
说这话的是( B)A.拉斐德 B.潘恩 C.托克维尔 D.富兰克林8.“每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说这话的是( D )A.拉斐德 B.潘恩 C.托克维尔 D.富兰克林9.《人权宣言》全文共(C )条A.15条 B.16条 C.17条 D.18条10.不属于《人权宣言》内容的( C)A.自由,平等,财产、安全 B.反对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C.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D.公民的义务11.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相比,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D )A.美国革命比法国革命要早B.法国革命更高贵、更令人激动、更纯粹C.和美国革命者相比,法国革命者所处的环境更险恶,其精神也更难能可贵D.美国的《独立宣言》与法国的《人权宣言》一样,都是世界宪章,具有普世性价值12.《1789年原则》一文作为历史题材的文化思想随笔,其历史书写的特点非常鲜明,下列不属于其特点的是(D )A.形象性鲜明 B.现场感强 C.语言明确,善用排比 D.富有文采13.十八世纪,法国封建制度极端腐朽,国王路易十六将全体国民划分为不同等级,其中,新兴的资产阶级属于( C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介于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之间14.诗集《米色花》、《阳光碎片》的作者都是现代作家筱敏的作品。
√)15.《1789年原则》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革命风云画卷,接着阐释1789年原则内涵,然后呕歌先驱者们的伟大精神并将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进行对比,最后揭示1789年原则的普世性价值材料组织富有层次,语言明确有力,使人读来壮怀激烈,酣畅淋漓√)16.什么是革命?在筱敏看来, 革命不仅具有摧毁和破坏的力量,更应具有“播种和种植的秉性”它必须深具人类精神进步的意义,必须在人类精神结构中引起根本性的变化;它还意味着个人权利对专制权力的挑战,它属于平民,与叛乱、政变不同,更与暴政相悖√)17.1789年留给人类真正的东西是《人权宣言》她值得我们用人类迄今所有的文字书写在我们仰首可见的天空,无论这片天空是明媚还是阴黯√)18.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反抗压迫,信仰、思想和表达的权利,人民民主,三权分立——这些著名的1789年原则,为近代世界奠立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新的普世价值铺设了基石,它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以致人们在言说现代社会的时候,只能把1789年作为起点×)19.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后来被用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20.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斐扬派取得政权;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推翻斐扬派,逮捕路易十六,9月21日召开国民大会,22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吉伦特派取得政权;1793年5月27日至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取得政权; 1794年热月党人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政权,后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帝国。
21.“每一个人都是两个国家——本国和法国——的公民说这话的是美国思想家潘恩×)22.《1789年原则》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化随笔,是对1789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阐发与赞美筱敏的散文比较接近于西方散文(essay)的原意,重视思想和意味√)第二单元《七月》1.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D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C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3.《诗经》全书共有( D )A.100篇 B.105篇 C.300篇 D.305篇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C )A.孟子 B.荀子 C.司马迁 D.班固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C )A.地域 B.社会作用 C.音乐 D.内容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D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7.“风、雅、颂”是《诗经》的( A )。
A.分类 B.表现手法 C.思想内容 D.特征8.汉代“四家诗”指( B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 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D )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 )A.四言 B.五言 C.杂言 D.七言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C )A.《召南·摽有梅》 B.《郑风·褰裳》 C.《周南·关睢》 D.《邶风·静女》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D )A.《邶风·静女》 B.《周南·关睢》C.《陈风·月出》 D.《秦风·蒹葭》13.《七月》是一首( B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 B.农事诗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C )。
A.毛苌 B.毛亨C.郑玄 D.班固15.《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 B )A.《生民》 B.《七月》C.《氓》 D.《大明》16.《七月》反映的是( C )的历史A.夏民族 B.商民族C.周民族 D.原始社会17.“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莎鸡”指的是( D )A.公鸡 B.蝉C.蝗虫 D.纺织娘18.《诗经·七月》中没有写到的农事生活是( D )A.集体狩猎 B.岁终祭祀C.修缮门户 D.养殖捕鱼19.《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指 ( A )A.天气转凉 B.天气炎热 C.天气温暖 D.天气转晴20.“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中“春日”是指夏历( A )A. 三月 B. 四月C. 五月 D.二月21.下面是《诗经·七月》中的句子,哪句没有体现出劳动民众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