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心理学09_品德形成.pptx

25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04407057
  • 上传时间:2021-10-25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512.82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心理学第9讲:品德形成11 品德心理概述 品德 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内在倾向和外显行为 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品德跟道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社会道德无法离开个人的品德而独立存在 品德与个性、性格存在区别21.1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 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 伴随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 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31.2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 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标准、准则或规则,从而得以控制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规范学习 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题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 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品德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发展是平衡与适应 班杜拉:发展是模仿与内化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逐渐内化,主动建构相对稳定的行为判断准则的过程42 道德发展的理论道德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的观点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情感的发展精神分析的观点人本主义的观点道德情感的共情研究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调节 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53.1道德认知的发展 无律阶段 5岁之前,行为直接受结果支配,儿童只做规定的是奇怪,因为想避免惩罚或得到奖赏 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 他律阶段 5-8岁,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只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 自律阶段 9-11岁,个体不再无条件服从权威 道德相对主义,合作的道德时期6海因茨偷药事件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

      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问题: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罪?为什么?7海因茨偷药事件海因茨撬门进入药店,他偷到了药,给他妻子服用第二天的报纸上就刊登了一则偷窃消息布朗先生是一位警官,他认识海因茨他想起曾看见海因茨从药店跑出来,意识到偷药的人就是海因茨布朗先生想他是否应该告发海因茨是盗贼问题:布朗先生应该告发海因茨吗?为什么?83.1道德认知的发展 前习俗水平(0-9岁) 依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93.1道德认知的发展 习俗的水平(9-15) 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定向103.1道德认知的发展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摆脱外在因素,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113.1道德认知的发展 对科尔伯格的批评 道德判断的情境特异性 道德判断的阶段替代性 道德判断的性别取向性 Carol Gilligan123.1道德认知的发展 对科尔伯格的批评 忽视直觉和情感的作用 Jonathan Haidt http:/people.stern.nyu.edu/jhaidt/home.html http:/people.virginia.edu/jdh6n/13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的内化过程 社会规范的依从 盲目性 被动性 抵触性 社会规范的认同 自觉性 主动性 社会规范的信奉 自觉性 主动性 稳定性 必要性14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 父母道德观念 家庭人员构成 社会环境 社会风气 大众传媒 班集体和同辈群体 自身的智力水平15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培养的方法 道德认知的培养方法 言语说服 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 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小组道德讨论 道德两难故事 道德概念分析 谎言 承诺16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培养的方法 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 移情能力 表情识别 情境理解 情绪追忆 羞愧感 库尔奇茨卡娅 羞愧感与恐惧感的分离 羞愧感的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17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培养的方法 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 群体约定 介绍问题性质 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 需要形成的新态度 讨论改变的具体方法 付诸行动 改变态度 改变评价 道德自律 自我观察 自我评价 自我强化18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的综合培养方法 案例研究法 发展道德推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实际活动,它从关于具体行为的各种决策开始,从中归纳出相关的原则和价值范围 先给学生一个假设的情境(某人面临一个决策),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观点考虑这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就这一情形推断,如果他们遇到相类似的决策情景,会如何行动 呈现案例 找出各种选择 估计各种后果 探究 做出决策19两难故事伊莎和蓓儿是最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两人相偕去逛百货公司。

      伊莎看上了一件上衣,便进了试衣间伊莎从试衣间走出来之后,蓓儿注意到伊莎外套里的衣服正是刚才试穿的那一件,但是伊莎很快的走出了这家店不久,店里的警卫、店员走向了蓓儿,检查了蓓儿的背包,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他们肯定是伊莎拿走了衣服店员表示,他们绝不会放过做这种事的人,“如果你不告诉我们那个小偷的名字,我们就告你窝藏嫌犯,有共犯的嫌疑问题:蓓儿应该把伊莎的名字告诉他们吗?为什么?203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的综合培养方法 游戏和模拟 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 斯陶布的助人模拟实验214 品德不良的矫正 学生的不良行为 表现 不良品德行为: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过错行为:指学生给他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中校纪校规的行为 原因 家庭 学校 社会 自身224 品德不良的矫正 不良行为者的心理特征 错误的道德观念 异常的情绪表现 明显的意志薄弱 不良的行为习惯 不良的个人需要234 品德不良的矫正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2425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