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精选的著名纪念馆导游词五篇.docx
20页2022年精选的著名纪念馆导游词五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纪念馆导游词,仅供参考 百色起义纪念馆导游词(一) 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迎龙山公园内,1999年12月11日建成并开馆,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件百色风雷、革命英杰等7个展厅再现了70多年前邓小平在广西右江少数民族地区领导的百色起义的壮烈历史场面 百色起义纪念馆的三幅浮雕,气势恢宏,栩栩如生 纪念馆的展厅设计犹如时光遂道,展线迂回曲折,象征着百色起义革命前辈所走过的曲折而光辉的战斗历程 百色起义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始建于1961年,设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里,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9月更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同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题写了百色起义纪念馆馆名 如今参观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于1999年12月11日,即百色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位于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后龙山公园,形成馆园结合,园中有馆,馆寓于园,观中有游,寓教于乐的独具特色的体系。
园中还有百色地区正式的标志-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 百色起义纪念馆内藏了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史料 馆内陈列内容有《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四个部分,共七个展厅,面积共220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1400多件(幅)展示形式新颖,借助声光电高新技术以及场景、影视等多种展示手段,使游客感觉仿佛超越时空,回到那群情激奋,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可受到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百色起义纪念馆展厅指南: 《百色风雷》:介绍百色起义、红七军光辉的战斗历程和右江各族人民为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在进行的英勇斗争 《革命英杰》:介绍百色起义的英雄豪杰,其中有为革命流因牺牲的英烈,有红七军培育成长的将领和时代英才 《邓小平与百色》:反映邓小平与百色革命老区人民心连心,鱼水情的关系 《建设新百色》:反映百色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特别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弘扬 百色精神,战天斗地 ,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取得的伟大成就 红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包括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和清风楼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同志挥毫为红七军旧址题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又把红七军军部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色起义历史 1929年6月,当时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有意与我党合作我党抓住这一时机,于同年7月,派邓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化名邓斌到广西领导革命斗争同时,中央还派张云逸、陈豪人等一批同志到广西工作 9月,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邓小平的领导和主持下,会议决定在广西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农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 邓小平从当时广西的实际出发,卓有成效地对俞、李开展统战工作,成功的将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共1000多人的武装掌握在我党手中 1929年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反对蒋介石的行动失败,广西政局动荡邓小平审时度势,决定把工作重点从中心城市转移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广西右江地区同时向中央汇报了准备武装起义、建立红七军和开辟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并得到中央批准 百色地处右江腹地,是滇黔桂三省的交界处,远离中心城市南宁,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又是韦拔群领导的广西早期农民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 韦拔群1925年9月从毛泽东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回到家乡东兰县武篆乡后,在这个被称为列宁岩的山洞内,开办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培训班。
此后,右江地区11个县先后建立了各级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 1929年10月17日,邓小平、张云逸率领已掌握在我党手中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教导总队1000多人从南宁出发,开赴百色,与韦拔群领导的农民武装汇合 邓小平、张云逸率部到达百色后,立即着手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粤东会馆是百色起义的指挥部,邓小平和张云逸就住在这间小阁楼上1929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百色召开中共广西军委会议,制定了武装农民、发动群众斗争、加强士兵工作、撤换反动军官、扑灭反革命武装的斗争策略 1929年10月28日,张云逸以设宴为名,智擒广西警备第三大队大队长熊镐接着,福建导游词,收缴了百色公署警察局、禁烟局及城镇商团的枪枝 绍兴鲁迅纪念馆导游词(二)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
19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
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
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鲁迅祖居导游词 ·宁波市导游词 ·杭州市导游词 ·大慈岩导游词 ·岳庙导游词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
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雷锋纪念馆导游词三) 雷锋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难忘的伤痕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立志参军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路过雷锋的家乡雷锋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要参军的愿望。
雷锋找到部队的连长,坚决要当兵,当连长得知他苦难的身世后告诉他还小,等长大了才能当兵,并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鼓励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保卫和和建设中国 参加儿童团 一九五零年,乡里成立了农民协会,进行了土地改革,雷锋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当了儿童团长,站岗,放哨.巡逻,防止敌人破坏,他还学会了说快板,搞宣传 学生时代 一九五零年夏天,乡政府保送孤儿雷锋免费读书一九五六年夏天,从荷叶坝小学毕业,几年里,雷锋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受到师生的的一致好评他帮助落后的同学,爱护集体的粮食,并与坏份子做斗争,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在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走上工作岗位 一九五六年九月,雷锋在乡政府做通信员,十一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一九五七年,雷锋光荣地年经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一九五八年春天,雷锋来到困山湖农场当了一个拖拉机手 一九五八年九月,雷锋来到鞍钢做了一名C-80推土机手 一九五九年八月,雷锋来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第二年夏季的一天,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辽阳日报>>报道了雷锋抢救水泥的事,赞扬他舍己为人的事迹. 雷锋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了一年零二个月,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