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总结报告.pdf
17页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二零一四年六月 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2 目目 录录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措施. 2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4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4 (二)师资队伍建设. 6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7 三、特色项目建设 8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 8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8 (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和学校自筹等资金的投入和使用 9 五、贡献与示范 11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11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1 (三)对其他方面的带动和辐射成效. 12 六、建设成果 12 (一)电子电器专业. 13 (二)数控专业. 13 (三)计算机专业. 13 (四)旅游专业. 14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4 (一)存在问题. 15 (二)改进措施. 15 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学院路南段。
前身为胡桥高中,始建于 1970 年,1987 年更名为辉县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1993 年被省教委命名为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6 年 1 月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 94714 平方米,建筑面积 77220 平方米,分为两个校区教职员工 260 余名,学历教育人数稳定在 3500 人左右 目前,我校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会计等专业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发展,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 3 个专业已办成省级重点专业,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会计等 2 个专业已成为市级特色专业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一)项目建设总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体情况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于 2011 年 12 月获得教育部 、人社部 、财政部立项,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于 2012 年 6 月获得批准建设,总预算 1940 万元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为数控技术应用、计算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2 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四个专业,配套资金支持“日有善念、月有善行”特色项目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以提升质量为目标,以加强内涵建设为核心,围绕国家示范校建设七项任务,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制度建校, 深入开展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等改革 ((二二))建设工作机制与措施建设工作机制与措施 1 1、、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学校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使示范校建设更加规范合理、科学高效,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等, 统一了示范校建设的档案整理标准, 规范了资金使用流程,实行专人专账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规范、科学、高效进行 2 2、、示范校建设工作机制示范校建设工作机制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示范校项目建设,成立了辉县市“国家示范校”项目领导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学校成立了项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3 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并成立了三个专项工作小组,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3 3、、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机制享机制 ((1 1)加强信息交流加强信息交流示范校建设项目立项被批准后,学校积极参加河南省国家示范校校长联席会议和全国示范校校长联席会议,认真组织参加各级部门举办的示范校建设培训班到第一批已建成的示范校去学习考察,邀请示范校建设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2 2)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联系第一批和第二批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共同组成共建共享精品课程资源课题组,进行相关专业、学科的精品课程开发特别是我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成为国家级数字化精品课程资源“电热电动器具维护与维修”子课题项目组长单位同优秀项目建设学校深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保障示范校建设顺利进行 4 4、、项目建设保障机制项目建设保障机制 学校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规范、补充,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周例会、月简报制度,搭建工作 群、专题网站和信息栏,健全信息采集和绩效考核监测体系在全面落实建设计划中,做到静态检查和动态指导相结合,保证了项目建设有序高效进行 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4 二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一)(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我校提出了“专业+企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该模式已经形成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付诸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学校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一是推进毕业生“双证制”,使毕业生双证率达到了 98%以上;二是构建以“严格、活泼、关爱”为目标的道德素质体系;三是培养学生职业、创业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实现就业岗位零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体系方面初步形成了“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准方向、重育人”的课程体系,推进工学结合、分阶段教学、过程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力度,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基础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新教学手段,规划建设 18 门精品课程,目前实际已建成 35 门精品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7 门,特色教材 3 门 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数控专业 《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 《数控机床维护常识》 《CADCAM 课程》 《电火花机床编程与加工技术》 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5 《机械识图》 《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 《机械基础常识》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 《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 计算机专业 《网页设计与制作》 《 Visual Foxpio6.0数据库程序设计》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 《计算机动画制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photoshop 图形图像处理》 《office 办公软件》 电子电器专业 《电子线路》 《电工基础》 《电子产品装配》 《视听产品设备维护与维修》 《电热电动器具维护与维修》 《制冷技术应用》 《单片机仿真设计及应用》 《protel 电路设计与仿真》 旅游专业 《景点讲解》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餐厅服务与管理》 《旅游政策法规》 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6 《旅游地理》 《导游服务技能》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服务礼仪》 《旅行社计调业务》 《前厅服务与管理》 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材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材 数控专业 《普通车床校内实训指导书》 《数控车床校内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中级操作鉴定试题库》 电子电器 《电子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 《家电维修技术》 旅游专业 《辉县市景区导游》 《礼貌礼节》 《怎样做一名优秀导游》 《餐厅服务与管理》 (二)(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改革师资培训体系,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吸引人才,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进行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实施之前,我校在师资方面面临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7 了学校发展如今按照示范校建设的具体要求,我校制定了具体措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到目前为止,各专业共培养了 9 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1 名, 聘请具有高级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技能水平的企业技术骨干 20 余名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委派 13 名专业课教师到高校进修,14 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建设了一支具有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能够引领专业发展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所有专业课教师均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学生满意率达 99%以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正逐步提高 (三)(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我校在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巩固和建设十多家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如新乡市长城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新乡市德沃机械有限公司等,使学生及时到各企业进行实习按照“工学结合四对接”的培养机制,探索完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当地政府的直接指引下,以“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完善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工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如辉县市假日大酒店、新乡市辉簧弹簧有限公司、辉县市前进铸钢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资源共享,与企业互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8 换岗位,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送教上门等服务以上措施实施以来拉近了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完善了工学结合工作机制,为学生技能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特色三、特色项目项目建设建设 我校特色项目为“日有善念、月有善行”特色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两年来,围绕心理咨询、学生剧社、创办校刊、成立服务队、“善行标兵”评比等项目我们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组建学生剧社,每月到乡村、社区、企业等进行演出;成立专业服务队,利用专业优势,每学期进行 3 次社区服务,以己之长、助人为乐;每学期印发两期《菁菁校园》校刊,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特色项目建设,学生出口说脏话,举止不文明、破坏公物等现象得到了杜绝,90%以上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的校风校纪、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内涵文化全面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 中央建设资金 980 万中的 724.14 万元用于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71.25 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84.61 万元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其中,170.87 万元用于四个重点专业实验实训设备投国家示范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总结报告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9 入,占专项资金的 17.43%; 50.08 万元用于四个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支出,占专项资金的 5.11% (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和学校自筹等资金的(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和学校自筹等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投入和使用 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行业企业资金和学校自筹等资金共1186.79 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专项资金 1115.59 万,行业投入 18.26 万元,学校自筹 52.94 万元,这些资金主要投入校内外实训基地硬件(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和“日有善念、月有善行”特色项目建设 两年建设期已经结束,随着建设任务的逐项完成,项目建设资金也完成合理支出两年来,我校项目建设分三个部分进行:一是与高校、企业、教育机构等合作,进行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等方面建设,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 694.1 万元;二是实验实训设备部分的资金使用,分别通过招标和分散采购等方式共支出项目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