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心理学第4章--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课件.pptx
40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目 录,CONTENTS,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01,维果斯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02,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03,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研究,0,4,目 录CONTENTS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01维果斯基,2,第二节,维果斯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第二节维果斯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3,维果斯基(1896-1934),维果斯基1896-1934)是前苏联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语言、思维等心理学问题作品:心理学危机的含义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维果斯基(1896-1934)维果斯基1896-1934,4,维果斯基,维果斯基他主要探讨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全面论述思维与言语,儿童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他和列昂节夫、鲁利亚都是文化历史派代表人物,被称为“维列鲁学派”维果斯基维果斯基他主要探讨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全面论述思维与,5,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评价,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评价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6,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基本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在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儿童通过语言符号系统从,低级心理机能发展到高级心理机能,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基本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在历史、社会文,7,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初级心理机能是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要由生物特点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功能,这种机能的特点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引发,依赖于具体经验,思维与行动联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如问题解决和思维的功能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初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指,8,类别,心理,机能特点,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自主性,不随意的、被动的,有意的、主动的,反应水平,具体的、形象的,抽象的、概括的,实现过程,直接的、无中介的,间接地、以符号或词为中介,起源,种系变化,社会历史、受社会规律制约,个体发展,依靠遗传、生理成熟或个人经验,依靠人际、借助群体经验,类别自主性不随意的、被动的有意的、主,9,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当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
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一、社会文化发展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在活动当,10,狼孩儿,1920年,在印度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狼孩儿1920年,在印度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11,狼孩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劳动的产物人脑的发育有不同的年龄特点言语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狼孩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12,二、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包括四个主要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随意机能是指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有意性,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发的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儿童随着词、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各种心理机能的概括性和间接性得到发展,最后形成最高级的意识系统二、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观点他认为,,13,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维果斯基认为:言语对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交往中,言语可以使儿童获得他人掌握的知识同时,言语有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认知的工具,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此外,言语又是控制和反映儿童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二、心理发展观,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14,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维果斯基强调个性特点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阶段向另一年龄阶段过渡时的增长和提高,更主要的是其个性的发展,整个意识的增长与发展。
二、心理发展观,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二、心理发展观,15,二、心理发展观,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二、心理发展观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16,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帮助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与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问题解决水平的差异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17,三、最近发展区理论,D1=儿童现有发展水平,D2=儿童潜在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D2-D1,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三、最近发展区理论D1=儿童现有发展水平 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18,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并把这种潜能变为现实,同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只要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19,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1.,教学支架,教学支架:即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1.教学支架,20,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支架性教学的步骤,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效果,例:语文老师在教授一篇比较难的文言文的起初,他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注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注释去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一段时间后,老师给学生的生词解释慢慢减少,而学生也逐渐能自己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支架性教学的步骤例:语文老师,21,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1,搭建脚手架,即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求,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建立背景支架,2,引导学生进入一定问题情境,及时,撤掉背景支架,;教师提供问题支架,让学生独立探索并进行协作学习,3,教师引入概念支架,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最后,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1搭建脚手架,即围绕当前的学,22,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主要形式,为实现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组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学生有机会与认知水平更高的同伴进行交流,学习好的能够给学习慢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的学习提供帮助四、维果斯基的研究在教育中的应用2.合作学习,23,五、对维果斯基的评价,贡献,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创建了文化历史学派,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概念,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五、对维果斯基的评价贡献,24,五、对维果斯基的评价,局限,对发展过程的描述过于泛化,缺乏细节性的描述对于特定年龄儿童所应具备的特征没有进行概括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有机体结构的生物变化无关把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这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了五、对维果斯基的评价局限,25,第三节,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第三节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26,布鲁纳(,1915,-,2016,),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浯学习、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出一贡献。
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布鲁纳(1915-2016)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27,一、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依照布鲁纳的观点,儿童的认知结构随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成熟,从面能够以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思考和组织材料儿童也被视为是生来具有好奇心、渴求知识和认识儿童自然适应于环境,其抽象思维发展于动作布鲁纳可被视为“极端的建构主义者”,因为他坚信我们所经历的世界是我们心灵的产物我们所感知和认识的世界,作为符号加工的产物,是经由我们的心灵所建构的布鲁纳也强调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认为我们的文化决定了我们成为哪类人,不可能有谁能独立于文化之外一、布鲁纳的建构主义观,28,二、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认知生长就是智慧生长,就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表征(representation)就是再呈现、再现、重新表现在布鲁纳看来,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的一套规则认知表征: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布鲁纳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二、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认知生长就是智慧生长,就是形成表征系统,29,二、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1.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3岁前儿童通过动作反应再现他们所经历过的东西,这就是学习。
靠动作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动作在内部的再现由“坐”的动作了解“椅子”,手触口尝了解冷热感觉,成年后也有.比如体操动作学习,体育课等二、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1.动作表征(Enactive Rep,30,二、表征模式与认知发展,2.映象性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由物体知觉留在记忆中的心像(Mental Image)或照片图形等获得知识,3岁前儿童通过动作反应再现他们所经历过的东西,这就是学习靠动作认识周围世界,获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来表现他们所经历的东西并能想像这些图像或表象很像照片或对现实的摹写有几个手指头就不需要掰着之头计算了,西瓜大还是桃子大也能靠心像回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