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代表人法律责任.docx
6页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 要负责人(如:工厂的厂长、公司的董事长等),法定代表人指依法 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我国法律实行单一法 定代表人制,一般认为法人的正职行政负责人为其惟一法定代表人 如公司为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或经理((公司法)第13条:公司法定代 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 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与公司法人在内部关系上也往往是劳动合同关系,故 法定代表人属于雇员范畴但对外关系上,法定代表人对外以法人名 义进行民事活动时,其与法人之间并非代理关系,而是代表关系,且 其代表职权来自法律的明确授权,故不另需法人的授权委托书故法 定代表人对外的职务行为即为法人行为,其后果由法人承担(《民法 通则)第43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 动,承担民事责任并且,法人不得以对法定代表人的内部职权限 制对抗善意第三人((合同法》第50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 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 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作为企业 法定代表人需要明确的法律问题,以指导并规范其行为,规避法律责 任一、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违反民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民法 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总称企业法定代表人虽然代 表着企业从事各项活动,具有整体意志的属性但同时企业法定代表 人本身是自然人,作为自然人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有着为私利行事 的可能当企业法定代表人代表着整个企业与外界发生法律关系的时 候,很难追究其作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因为当企业法定代表人代表 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企业与其他主体发生法律关系的时候,民事责任 是由企业来承担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仅仅是企业的代言人而已但这并不是说企业法定代表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揭开法律 面纱”即法人人格否认的情况下,企业法定代表人需要和企业承担连 带民事责任新《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 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 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64条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 承担连带责任在这里虽然是说股东应和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企 业法定代表人基本上都是公司股东,故企业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担连带 责任。
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不是股东,但是代表股东履行职责,若 发生上述行为,法定代表人作为国有投资股东指派的管理人员,其行 为存在过错,也是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定代表人参与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 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 讼法定代表人有权直接代表本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和应诉,其所进 行的诉讼行为,就是本单位(或法人)的诉讼行为,直接对本单位(或 法人)发生法律效力故法定代表人参与公司诉讼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若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怠于履行诉讼义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相关 民事责任也可能由法定代表人承担法定代表人在执行案件中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七条:【被执行人的财产报告义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 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 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 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29.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可以传唤被 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
97.对必须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的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 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 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二、行政责任:民法通则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 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二) 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三) 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四) 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五) 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变更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 重大损失的;(六) 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当然,国有企业除应当遵守上述规定之外,还应遵守国有资产管 理部门及股东的相关规定,严格遵守法律,按章办事,否则会引发一 系列的法律责任三、刑事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如果行为不当,有可能触犯刑法, 受到刑事制裁这更加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知法懂法,不因不懂法而 受到刑罚企业法定代表人触犯刑法的时候,往往是以单位的意志以 单位的名义实施违法行为的,故大部分情况下形成的是单位犯罪单 位犯罪不是仅仅处罚单位,对单位判处罚金,很多情况下会追究主管 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在我国刑法中,对单位犯罪实行单罚制和 双罚制并用的制度,即有的单位犯罪只追究单位的责任,有的单位犯 罪只追究主管人员和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有的单位犯罪则既追究单 位的责任又追究主管人员和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大部分的企业法定 代表人是掌握企业事务的负责人、主管人员,故很难逃脱刑事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最常触犯的罪名是:(1)刑法第161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 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 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 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2)第162条:妨害清算罪(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 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 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 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 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 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 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 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 下罚金3) 第201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 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 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 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 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 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 的除外4) 第203条: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 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 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 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 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5) 第204条:骗取出口退税罪(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 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 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6) 第205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 税款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 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 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 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 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 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 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 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 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7) 第244条:强迫职工劳动罪(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 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他人实施前款行为,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 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另外,法定代表人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负责人,决策上负有对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法定义务,若行为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也可能触犯刑律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虽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刑法 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罪等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也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