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笔画书写规则(写字教学).doc
34页汉字笔画书写规则1 先横后竖:十、于、丰、干、丁、 、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木、芋、艳、刊、花、羊等,也是如此2 先撇后捺:人、八、入、木、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大、分、树、艾等,也是如此由于汉字中没有捺起笔的字,所以撇与捺不论是相交、相离、相接,书写时都是先撇后捺3 先上后下:二、丁、立、李、昌、亨等部分独体字和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一般遵从此规则4 先左后右:一些独体字、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从左到右如川、州、旧、构、部、树、衍、樊(上部)等5 先外后内:汉字的部分独体字和包围结构的字,绝大多数是先外后内如月、母、同、凤、凡、用、叉、厅、历、虱、氢、勉、毯、赴、旭等6 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承、业、率、兜、燕等这里要注意的是"火"、" "和"肃",它们的笔顺不是先中间后两边,而是相反 火,,肃此外"脊( 脊)"也是如此7 先进入后关门(即先外后内再封口):一般是全包围结构的部件和字,先写上面三框,再写框内部分,最后封口如回、田、目、国、圆、面、囱、卤等除了上面的基本规则外,还有一些补充规则在我看来,这些规则更应该重视因为基本的东西人们往往都能掌握,却常常在一些细节上失误。
这些补充规则有时是推行汉字笔顺规范的难点甚至是关键补充规则有:8 后写右上点:汉字中一些带有右上点的字或部件,一般后写右上点如犬、术、戊、书、发、尤、求、代、械、找等9 后写内部点:内部点是字主形内部的点,一般后写如叉、凡、为、勺、瓦、丽、兔、雨、势、玉等但有些字如义( 义)、丹( 丹)、母(母)、戍(戍)、卵( 卵)、逐( 逐)等例外,必须加以注意10 先右后左: 一些特殊的偏旁,如" 、 ",不是先左后右,而是先右后左:,含有这些部件的字如陈、阳、陂、郊、都、耶、即、叩等,也是如此11 先内后外:"下包上"结构的字,先写上内,后写外如凶( 凶)、凼( 凼)、幽( 幽)、山( 山)、鬯( 鬯)等含" 、 "包围结构的字,一律先写右上,后写 和 如延( 延)、廷( 廷)、建( 建)、过( 过)、远( 远)等从" "与"丁 "包围结构的字与部件笔顺较为特殊既非先内后外,也非先外后内,而是内外交错进行" "属左、下包围结构,先写上内,后写左下如匹( 匹)、医( 医)、匡(匡)、匾(匾)等"丁"属于上、右下包围结构,先写上内,后写右下如可( 可)12 先撇后折:有撇、折组成的部件和字,多数先写撇,后写折。
如匕、 、 、 、 、 、、儿、几、九等含上面的部件或字的字,如老、旨、句、甸、欠、饭、月、用、同、内、凤、狐、獾、倪、元、机、旭等都是如此但有些部件和字例外,要先写折后写撇如刀( 刀)、力( 力)、乃( 乃)、万( 万)、皮( 皮)、女( 女)、方(方)、虎(虎)、发( 发)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也是如此这些字须特别留心,不能与先撇后折混淆13、先竖后横:竖笔笔末与横笔相接时,最后一个横笔与竖笔相接时,先竖后横如土( 土)、工( 工)、共( 共)等横笔笔首与竖笔相接,先竖后横如" (占字头)"长竖与短横相接,先竖后横如" (北字旁) "、" "和" "(非字旁)含这些部件的字都是如此另外一些特殊的字要记住:丑( 丑)、贯( 贯)、里( 里)、垂( 垂)以上 13 条规则是汉字笔顺的常见规则,但还不能覆盖所有规则其实,较为复杂的汉字的笔顺往往是这些规则的综合运用,如"赢"字就包含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撇后捺、后写内部点等规则汉字是复杂的平面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体特征,掌握了这些规则并不一定就能正确书写全部汉字的笔顺这就需要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记忆、琢磨和钻研,特别是一些笔顺特殊、结构复杂的汉字,尤其要注意。
只要不断地练习和实践,相信每个汉字的笔顺都不难掌握方”字的笔顺为点、横、横折钩、撇撇”字的第七笔是横折钩 笔顺是:横,竖提,提,捺,撇,竖,横折钩,撇,捺,撇,横,撇,捺.舆字 是先上后下,上下从左道右的写幽字 是先内后外:1:先写中间的一竖2:把两个“幺”字写了3:写最外面的,先是竖折,最后是右边的那一竖奶字的笔顺:撇点、撇、横、横折折折勾、撇 凹:先写竖,再写横折横,再写一竖,再写横折,最后写横凸:先写竖,再写横,再写竖,再写横折横折(叫横折横折呢还是横折折折呢我不知道)最后写横火:是一个部首字,既可以当部首,又可以当独体字,但笔顺不同当部首时是点 小撇 竖撇捺;当字时是点 竖撇 小撇 捺 汉字书写规律方块汉字真美丽, 书写规律在变笔捺在左内缩成点, 左边底横要变提,月字当底撇变竖, 左竖弯钩变竖提,西四当头不拐弯, 雨字当头短而齐,小可几羽在上钩收起 要想举一能反三, 请把规律记心理只有熟练掌握了汉字的书写规律,写字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至于"想一笔,写一笔" ,从而提高书写的速度汉字的书写规律较适用于小学生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笔画的书写规律。
汉字书写的基本笔画有点、横、竖、撇、捺、钩、折、提等 8 种每个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因此写好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在笔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笔画的形状,领悟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从而掌握好每个基本笔画的规范写法笔画的书写规律包括运笔的规律及变化的规律: ⑴运笔的规律楷书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三个基本步骤,即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书写任何笔画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步骤,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⑵变化的规律汉字笔画富于变化,比如撇画,在"人" 字中写成斜撇,在"月"字中写成竖撇,而在"千" 字中就要写成短撇这些笔画在不同汉字中又有一定的变化,如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反、禾、后" 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失、朱" 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分析,揣摩笔画的变化规律 2、结构的处理规律汉字字数繁多,字形各异,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三条正楷字结构的处理规律: ⑴横平竖直汉字中,横画和竖画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写得正,写得稳正和稳的具体表现就是横要平,竖要直。
这里所讲的"横平" ,不是绝对的水平,而是视觉上的平稳,书写时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势竖直有两种基本要求:只有单一的竖画,要求正且直;有对称的两竖画,是短竖的,可以呈上开下合之势,是长竖的,可以基本并行 ⑵间距匀称在汉字中,有许多笔画是连续平等排列的,一画与一画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忽紧忽松,如"曹" 字,有七个横画,横画间隔的空隙就要均匀 ⑶主次有别这一规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笔一个字中往往有一笔是主要的一般来讲,主笔所处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顶盖、横腰、底托和垂中线突出了这一笔,字就显得平稳,富有神采如"鱼" 字,最后一横是主笔,书写时就要写得长一点二是突出主体一个字由两个或几个部分并合的,其中有一部分处于主导部位,其它部分则要收缩、容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稳定字形如" 眼" 字, "艮"是全字的主体,而 "目"旁就要写得紧缩 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十分重视写字教育,如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要达到这些目标,我想,引导学生认识汉字书写的运笔、笔顺、间架的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一、基本笔画运笔规律点(ヽ ):从左向右下方,约 45 度,由轻到重顿笔写成横( 一 ):下笔轻轻一点(顿一下),顺势向右轻轻运笔,收笔向右下方稍按(短横不必顿挫)竖(丨):下笔倾斜一点,顺势向下,由重到轻,缓缓运笔,收笔轻轻提起(垂露竖末笔顿笔)撇(ノ):下笔轻轻一点,顺势向下,略带弧度,轻轻撇出,轻轻提笔捺( ):起笔轻,逐渐用力,到捺脚处按顿,然后将笔轻轻提起提( ):下笔向右下方一点,然后向右上方轻轻挑出折( ):起笔一点,向右略向上横行运笔,折角处上抬按顿向下二、基本笔画异体规律1、点侧点或斜点(ヽ)凡在字的上方或字中间的单点,一般都写作侧点,如“主、文、字、宇、州、义、叉”等;两点或三点并列时,首点为侧点,如“平、兴、益、来”等(“添、小”除外)垂点( )凡“ 冖 、 宀 、 ”左边的点均为垂点;四点并列时,打头的点为垂点,如“点、热、烈、照”等撇( )一般两点或三点横列时,收尾的点为点撇,如 “半、来、善、学”等字右边的点(“添、小” 除外)提点( )凡“ 冫 、 氵 ”收尾的点为提点,“水”的演变体“ ”左边的第二点亦为提点。
长点( )凡与撇交叉的点均为长点,如“风、网、杀、丸”等分长横( )和短横( )两横并列时,一般上横是短横,如“二、半、平、来”等;三横并列时,一二两横是短横,如:“三、主、寿”等分垂露竖( )和悬针竖( )在字旁的长竖一般是垂露竖,如“界、悟、外、收”等;在字中的长竖一般是悬针竖,如“半、中、丰、巾”等斜撇(ノ)凡单人旁(亻)、双人旁(彳),几撇相连或与捺及长点交叉、对称时,写作斜撇,如“仁、行、六、网、合、彩”等平撇( )凡独体字或上下结构的合体字,其顶部首笔是撇时,一般为平撇,如“千、乏、兵、系、秀”等字的首笔画;与直撇顶端相连的撇也写作平撇,如“反、爪、质” 等直(竖)撇(丿 )撇凡能独占一边或上下贯通时,写作直撇,如 “儿、风、夫、吏、爽”等字中的撇三、基本笔画变化规律1、横的变化除“口、日、田” 等框形字外,做左旁的字末笔是横的变成提,如“土( )、王( )、牛( )、立( )、马( )、女( )、车( )、子( )、止( )、鸟( )、佥( )、血( )”等,“革”除外凡有笔画上下穿过的,中间的横出头,如“秉、事、君、肃、隶”等;凡没有笔画上下穿过的,中间的横不出头,如“归、当、寻、灵、帚、雪、慧”等。
2、竖的变化羊、半、手”作左旁时,竖变成撇,如“差、着、判、叛、看、拜”等月”做左旁或右旁时,起笔为直撇,如“肥、胖、明、期”等;做底时,起笔为竖,如“青、育、胃、臀” 等在左或下与身体(肉)有关,在右与“月”有关3、捺的变化凡在左边做旁或在框中右下的捺,均为点,如“木(村)、禾(和)、火(灯)、又(观)、大(因)、矢(医)、人(囚)”等上部位包孕下部位时,下边的捺改成点,如“癸、食、奏”等;下部位承托上部位时,上边的捺改为点,如“灸、类、楚、聚”等;中部托上包下时,上下捺均改为点,如“黍、膝、餐” 等凡走之儿( )的字,靠近底捺的捺,一律变为长点,如“达、送、退”等4、钩的变化小、可、几、羽” 等字做头,无钩,如“劣、尘、哥、朵、没、翠、翼”等西、四” 做头,竖弯变成竖,如“要、贾、罗、置” 等左旁中末笔是竖弯钩的,变为竖提,如“改、鸠、顿、辉、赞”等四、笔顺变化规律1、点在左上先点,如 “头、为、斗”等;点在右上或字里后点,如 “犬、戈、凡、叉”等2、先横后竖的字做左旁时,为了与右边呼应,要先竖后横,如“牛( )、车( )”等3、有些字左右对称,为了要定好中位,按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写,如“凸( )、兜( )”等;有些字要先两边后中间,如“臾( )、爽( )”等(此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 1997 年 4 月 7日《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为准)五、间架结构规律1、左边偏旁或部件短,偏上不偏下,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