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命科学园设计说明.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05402925
  • 上传时间:2021-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发展策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1、 序言1.1相关背景仙林大学城内拥有众多的科教资源,包括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 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1所大学在内,众多的科教资源,为江苏科技生命科技创新园提供了技 术支撑,建立一个能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资源特长的创新、产业平台,有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产 生社会效益,同时企业自身通过与大学的互动,可以增强科技研发能力,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 保障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区的设计,将为这一举动提供物质载体,本次设计将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功 能完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空间宜人的生命科技创新园1.2、设计依据:《南京市总体规划》《南京市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要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以北地块发展策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竞赛公告》《生命科技园专家评审会修改建议》2、目标与概念体现地方特色,立足科技平台、构建文化内涵、融入城市环境自然与现代对自然的追求与憧憬也是千白年来人类永恒的追求面对这一方水土,我们期望我们的建设将给人们带来科技、财富的同时有助于自然脉络的进一 步强化,构建自然与协调的现代科技园区。

      科技与人文近代以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雄心勃勃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改变人类的命运人们在追求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不忘人文环境的建构,文化氛围的塑造、生命科技园区 自身也体现了人文关怀均质与特色园区建筑是和谐的均质的,充分的融入环境同时也要体现特色,生命科技主题,具有一定的地标,江南与世界我们所做的设计是植根与这一方水土,小桥流水,院落环绕,体现江南文化3、 地快周边环境及发展条件3. 1、区位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以北地块位于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内,东临元化路,南临纬地路、北临规划 中的齐民西路,毗邻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西侧为西山变电站,与栖霞山风景区遥遥相望3.2、 现状用地现状地形基本平坦,除局部地段外东高南低,平均高程在18.70左右,基地内部的建筑基本拆 迁完毕,用地可改造的余地较大3.3、 地块周边条件1、 北侧——312国道、交通廊道,对外交通联系便利栖霞山风景区位于地块北侧,与栖霞山遥遥相望2、 西侧——九乡河生态廊道3、 南侧——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人才优势,加大园区科研孵化培育力度3.4、 上位规划与基地周边相关规划1、 南京市仙林新市区白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详细规划3、 九乡河沿河风光带城市设计4、栖霞山风景X详细规划4、发展理念与开发定位4、1、基本理念:1、 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条件2、 构建共享技术平台3、 可持续的发展4、 整体推进和分期开发相结合推进模式4、2、开发定位:立足华东,服务全国以仙林大学城南大等高校和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将大学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相关 社会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投融资,以及寓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为一体的集群供应链创新,使生命科技园发展成为国内外富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平台、科 技型企业孵化基地、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场所、高新技术产业催化辐射的源头。

      目标建成集科研、试验、展示、交流、推广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多功能生命科技园区坚持 高起点、高标准、开放式、布局协调、建设有序、弹性增长、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逐步打造成具有自然山水特的环境的南京都市生命科技绿色“硅谷”,展现新时代城市面貌,推动 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生命科技现代产业的发展定位于建设高标准、功能齐全、服务高效、舒适的孵化环境,营造优越的投资、经营、税收、 人才引进等政策环境,鼓励多方面、多渠道的研发实体入驻,大力发展有自主产权科技成果的腐化, 吸引国内外生命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入驻;建成一流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建设一流的国际生 命科技交流中心;提供完善的管理服务设施同时整合周边有利的高校资源,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为南京乃至生命科学加快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条件,拓展产业新领域和新空间,推动生命科学研发生 产一体化服务,进一步打响创新发展品牌,努力打造国内和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首选的研发生产园区5、 规划设计5.1、 四大核心理念发现生命智慧、发掘科技潜力、发挥创新精神、发扬园区文化5.2、 规划用地:合理划分用地大小、充分考虑地块开发的机制规划区内主要有一下儿大类用地:实验平台、总部办公用地、管理服务中心用地、服务外包 用地、孵化用地、公园绿化用地、水体等等。

      结合生命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组织管理模式,根据各 自功能形成独立的开发用地,每块用地既能保持自身完善的空间体系,乂能结合园区开发组织模式, 有时序的进行开发建设5.3、 空间结构:以公共空间为主轴,有机生长,营造绿色生命科技创新意向园区分为三大功能片区,各个片区乂通过不同的功能主题,形成各自关联乂相互独立的空间节 点其中三大功能组团包括生产研发组团,园区核心绿化组团、公共服务平台,各个片区之间通过 园区道路、绿化水系相互渗透交织,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其中生产研发组团以公共步行交通 为空间主轴,并沿主轴向周边渗透,营造“绿叶”的空间意向和组织形态园区公园以绿色空间为 母题,串联入曰公园、山林主题公园、水体主题公园、绿林主题公园,并且各个公园营造不同的景 观主题,构成园区的核心开发空间和绿色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则是作为搭建园区内部的服务配套体 系,为园区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配套5.4、 功能分区:各类功能相对集中,路网水系绿色空间交织渗透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区规划以基本上以东西向规划路为界,路北侧为生产区,主要以总部办公、 孵化区、实验平台、服务外包为主,孵化区将为南京大学、生命科技园区提供产学沿一体的公共平 台,实验平台则作为科技力量最为密集的区域将承担本园区大量的科技研发功能,总部办公区为优 秀企业提供服务办公的场所。

      规划东西向道路以南主要为中央景观核心区,入口、山景主题公园、 水景主题公园、绿林主题公园等,建成后该地区将成为本园区公共核心空间,并向两侧渗透,东西 向规划路以南东侧地块安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满足基地内部生活和管理的需要,发挥集聚效益为 南京大学及生命科技园区共同服务,西侧地块为总部办公用地,在园区运行的前期,该地块可以兼作管委会办公服务的场所;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包含以下儿个部分:园区管理含管理招商等职 能、公共生活服务以超市、健身娱乐为主,酒店式办公为主;各个功能片区通过规划道路,绿色水 网,形成动静分离,内外有别的而乂相互渗透的功能分区5.5、 道路系统:十字道路路网加环形结构形成高效便捷的道路骨架基地北侧是规划中的齐民西路,位于高速公路道口下,对外交通联系便利,东侧是规划中的元 化路,南侧是规划中的纬地路,与主城联系便捷设计中规划了十字型的一级园区道路系统,联系 着整个园区的不同功能分区,园区东西向道路宽度为18m、南北向红线主干道为24m,呈曲线型设 计园区二级道路则为各个组团车行准备,包含园区环路以及各个组团内部的道路,用以各建筑之 间的交通组织5.6、 静态交通体系:基地内部停车采用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底层架空停车相结合的方式,沿建筑周边道路设置地 面停车,在建筑地下设置地下停车库,非机动车停车放置在建筑地下室内。

      5.7、 绿化系统:四大绿色公园,核心绿轴,院落组团,人文与生态相互交融基地中央的景观带将入口长堤、水景公园、山景公园和绿林公园等紧密融合在一块,假山、水 池、亭台楼阁、绿色植物、花卉相互呼应、相互融合,将山水文化的精髓、江南园林的文脉与南京 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人文精神的生态绿化环境,成为整个基地绿化景观系统 的核心与之协调的则是各个建筑组团内部的绿化空间,以中国传统庭院人文关怀为主题,营造宜人的 院落绿化空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5.8、 高度控制 ——整体50印以下,局部地区突破50米整体5()米以下,局部地区可适当拔高,作为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具体控制措施为中央景观带 作为整个地区的开敞空间可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和景观小品,高度不超过12米,管理服务区、B-1 总部办公区、地块北入曰、部分服务配套建筑作为地区标志性建筑,其高层建筑的塔楼适当拔高, 高度超过50米,作为本地区的视觉焦点5. 9、开发时序: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区的开发以市场化运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推进研产链动原则,合理的 利用现有资源,分期实施园区的道路、基础设施、B-1地块的总部办公用地、实骑平台、孵化区等作为园区首期开发用地,建成后一部分用以园区招商引资管理等,一部分作为园区与科研单位公 建共享的孵化基地及综合实验平台;其余用地则为二期建设用地。

      6、景观规划设计6. 1、主要景观分区园区分为四个主要景观分区,强调园区的景观特色,入口景观区、山体景观区、水体景观区、 绿林景观区,各个主要景观分区强调不同的景观主题,通过不同景观主题塑造特色,强调生命科 技园的特色6.2、 出入口入口景观区以人工造景为主,雕塑、铭牌等设置,营造生命科技园的入口意向和空间氛围6.3、 山体景观区充分利用基地内部高差,保留基地内部的小山头,利用山体布置一些小游园广场,充分利用植 被造景,以人体尺度为本,体现生命科技特色,创造特色的山体景观6.4、 水体景观区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大面积湖面景观,以自然的岸线为主,设立百米长堤,结合生态岛、广场的 设计,辅以硬质铺装,塑造宜人的亲水环境6. 5、绿林景观区以绿化树林为主,塑造幽深浓郁的绿化景观,以自然植被为主,强调自然特色,部分地区辅以 人工木栈道,休息平台,体现生命科技园的人文关怀6. 6、院落景观尺度宜人的空间使庭院成为工作者休憩放松的理想环境,因此这些地点应四季常青,景观多样, 满足工作人员不同季节的景观需求尺度上应以小体量的人体尺度为佳,强敌宜人的步行和休憩空 间6.7、水景与岸线设计创造多样化的滨水空间,通过不同类型的岸线设计塑造宜人的滨水环境,并强调滨水空间的亲 水性和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