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docx
7页微量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农业上所指的微量元素是作物在其生长和生命过程中所不 可缺少的,并且这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一般不超过千分之几,在 植物体内的含量占植物体干重的万分之几甚至十万分之几的元 素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主要包括铁(Fe)、锰(Mn )、 硼(B)、锌(Zn)、钥(Mo),还有铜(Cu)和氯(Cl),由于铜和氯这两 种元素在北方地区土壤中相当丰富,且有效含量都比较高,所 以在这里就不作为主要元素加以介绍一、铁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铁(Fe )是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植物体中铁的含量一般为百 万分之50〜250毫克/升,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非常小,进入植 物体内的铁常处于被固定状态铁在土壤中常常以矿物态、有机 态、可溶态和代换态等形态存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铁主要是 还原态的铁,而大多数土壤中铁的原初形态主要是氧化态的铁, 此种形态的铁不能被植物所直接吸收利用因此植物在吸收利用 铁元素之前,首先要将难溶性的三价铁变为可溶态,然后再将三 价铁还原为二价的铁才能吸收并运送到根系内植物对铁的吸收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靠植物根系所分泌的酸性物质或某些络 合剂把土壤中的铁溶解吸收,另一种则是土壤中难溶的高价三价 铁在根表面被还原为低价的二价铁后进人植物根部被植物吸收 利用。
铁被吸收进人植物根部后便被运往地上茎、叶各部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中铁的含量都比较高,因土壤缺铁而导 致植株缺铁的情况一般很少见,但由于土壤pH过高使得土壤 中一些易溶性的低价铁变为难溶性的高价铁,从而间接地导致作 物缺铁症状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土壤pH值是决定铁元素对植 物有效性吸收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部为石灰性土 壤,碳酸钙含量较高,土壤中的铁大多以氢氧化铁、碳酸铁和氧 化铁等形式存在另外由于石灰性土壤pH值相对较高,大多在 8左右但是可供植物吸收利用,并且能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有效 铁所需的适宜土壤pH值为5.5〜6.5之间,超过6.5时土壤中的 铁就会被固定下来,很难再被植物所吸收利用所以北方地区土 壤中虽然铁含量不缺,但其大部分被土壤固定,作物很难吸收利 用,所以作物常会出现缺铁症状二、锰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Mn)是植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作物体 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重要性超过其他各 种微量元素锰在土壤中常以水溶态、矿物态、有机态和代换态 几种形态存在作物对锰的吸收主要以水溶态离子形式存在于作 物体内土壤中锰的有效性与土壤质地和土壤pH值有着很大的 关系,尤其是土壤pH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锰对作物的可给性。
一般来讲土壤中锰的可给性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升高,也就是 说锰在酸性土壤中对作物的有效性高在石灰性pH较高的土壤 中,锰对作物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为高pH 土壤使得作物可吸 收的二价锰离子氧化成为作物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或四价离子 当土壤pH值在7以下,土壤有效锰含量为20毫克/升左右;当 土壤pH值为7.5时,土壤有效锰在10毫克/升左右;当土壤pH 值为8时,土壤有效锰含量仅为4.8〜6.7毫克/升所以土壤pH 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锰元素对作物的可给性,同时土壤pH值 又决定着锰在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性,当土壤pH值在6〜6.5时, 为锰氧化还原的临界值,低于6〜6.5时有利于还原,高于6〜6.5 时有利于氧化,所以当土壤pH值低于6.5时就没有必要再施锰 肥,一般来讲发生缺锰症状大都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上三、硼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硼(B)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土壤中硼的形态 有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可溶态硼、硅酸盐中的硼、吸附态硼和 有机态硼土壤中硼的可给性与土壤的酸碱程度、土壤质地有着 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土壤中硼的可给性降低, 作物很难吸收利用,其原因是在石灰性高pH值土壤上,土壤中 的钙与可溶性硼结合成高度不溶的偏硼酸钙从而降低了硼的有 效性。
在质地较轻的土壤上,土壤缺硼现象更为明显当土壤 pH值在4.7〜6.7之间时,土壤中硼的可给性最高,非常有利于 作物对硼的吸收土壤中硼含量高低与成土母质有关有机质是 土壤中硼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一般很少出现 缺硼症状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壤中全硼含量为2〜100毫克/升之 间,平均为10毫克/升,有效硼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降低对 一般作物而言,土壤中水溶态有效硼低于0.5毫克/升,轻质土低 于0.3毫克/升时就会造成土壤硼供给不足,作物便会出现缺硼症 状锌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锌(Zn)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锌的形 态常以下面6种方式存在,它们分别是水溶态锌、交换态锌、吸 附态锌、结合态锌、有机态锌和原生态锌,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 用的锌的存在形式是水溶态锌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受土壤PH影 响最为突出,在酸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高,而在碱性条件下锌的 有效性便会降低,当土壤pH值>7时,土壤中锌的溶解度就会受 到影响,每增大一个pH单位,锌的溶解度便会下降10倍,这 是因为土壤pH增大时土壤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便会随之增大,形 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锌严重影响到作物对锌的吸收利用。
作物缺锌 多发生pH> 6.5的土壤上,尤其是石灰性土壤对锌有较强的吸附 和固定作用土壤中锌的含量范围大约是10〜30毫克/升,平均 含量为50毫克/升,土壤缺锌的临界值为1〜1.5毫克/升容易 引起土壤缺锌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锌发生络合使得锌被固定而影响作物 对锌的吸收2、土壤质地质地较轻的土壤容易导致缺锌,原因是质地较 轻的土壤淋溶渗透性较强,土壤中的锌很容易被淋洗掉3、pH值较高的石灰性和碱性土壤石灰性和碱性土壤对锌有 较强的吸附和固定作用,不能被作物所利用五、 钥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钥(Mo)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土壤中钥常以水溶 态、代换态、有机态和难溶态四种形式存在,其中水溶态是对植 物生长最有效的一种形态土壤中全钥的含量范围约为0.5〜5 毫克/升,平均含量为2毫克/升其中有效态铝的临界值约为 0.15〜0.2毫克/升一般来讲土壤中的钥值< 6.2时,表示土壤中 的钥供应不足;铝值在6.2〜8.2时,处于中等供给水平;当钥值> 8.2时,钥的供给水平非常充足影响土壤中钥的可给性以土壤 酸碱度和土壤的吸附能力最为重要,在碱性条件下土壤中钥的可 给性增大,当土壤pH值每上升一个pH单位时,MoO4-2离子的 浓度便增大100倍,缺钥主要发生在酸性土壤地区,另外土壤胶 体吸附能力强也影响到铝的有效性。
六、 铜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铜(Cu)是作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土壤 中铜常以水溶态、代换态和难溶态等形式存在,作物能直接吸收 利用的有效铜是水溶态的铜土壤中铜的可给性与土壤pH值和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酸性土壤中,铜的可给 性较大,石灰性土壤则相对较低一般来讲,土壤中铜的可给性 随土壤pH值每增大一个pH单位,铜的溶解度就会下降100倍 另外,土壤中铜的可给性与土壤有机质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缺铜常发生在含有 多量有机质的土壤上另外碱性和石灰性土壤以及质地轻的沙质 土也都容易发生缺铜,在生产上大量施用氮肥、磷肥或锌肥也是 容易导致土壤中铜缺乏的主要原因经对土壤中铜的分析结果显 示,土壤中全铜含量为2〜10毫克/升,平均含量为20毫克/升, 临界值约为1.9毫克/升就土壤中全铜含量而言,极度缺铜范围 在0〜1.0毫克/升之间;轻度缺铜范围在1.1〜1.9毫克/升之间, 土壤全铜含量在1.9毫克/升以上时土壤便不会出现缺铜下表列举了各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指标单位:毫克/升)元素名称极缺缺正常偏高高备注铁(Fe)<2.52 .5 〜4.54.5 〜1010 〜20>20有效态锌(Zn)<0.50.5 〜11〜22〜3>3有效态硼(B)<0.20.2 〜0.50.5 〜1.01〜2>2有效态锰(Mn)<2525 〜5050 〜100100〜150>150有效态钼(Mo)<0.10.1 〜0.150.15 〜0.20.2 〜0.3>0.3有效态铜(Cu)<0.10.1 〜0.20.2 〜11 〜1.8>1.8有效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