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doc
29页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汇编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1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9页的例题2. 2、教材所处地位 圆环的面积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了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准备教材第69页例2是求圆环的面积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求圆环面积是利用外圆面积减去内圆面积的面积 3、教学目标: (1)、认识圆环的特征,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教学重点: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 5、教学难点:圆环面积公式的应用 二、说教法 1、讲解法2、讨论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学法:1、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教学,培养逻辑能力2、通过指导看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为新课做准备 1、口算: 3242528292202 261075 2、思考: (1)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怎样计算?二者有何区别? (2)求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部分知识在本单元学过,学生虽然不感到陌生,但也可能出现回生或遗忘。
这样通过复习提问,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也为下面的新课打下基础 (二)谈话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圆的面积计算,这节课我们学习圆的环形面积板书课题:圆环的面积 (三)新授 教学例子,讲清算理和方法 1、教学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教学此例时,教师可以根据题意准备实物或教具(一个圆中间可以取出一个同圆心的小圆),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求圆环的面积就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如果是分步计算,先分别求出大圆面积和小圆面积,再求出圆环的面积当要求列综合算式时,学生可能会列出教材上所给的两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可以通过什么运算定律互相转化,引导学生在计算圆环的面积时,尽量使用简便算法,可以减少计算量 2、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或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
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四)巩固练习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训练适当练习,确保学习效果 1、学校有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选择正确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环形铁片,外圈直径20分米,内圆半径7分米,环形铁片的面积是多少? 3、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求圆的面积时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有几种情况?怎样求出圆面积? 已知半径求面积S=r2 已知直径求面积S=()2 已知周长求面积S=()2 (3)环形面积:S=(R2-r2)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环面积的求法,同时也便于检查教学效果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课本P70第4、6、7题 板书设计: 圆环的面积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已知:R=6厘米r=2厘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厘米)=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平方厘米) 第二种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小结: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R2-或S=(R2-r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二期课改教材中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
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公办中学的一个普通班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确定及其依据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寻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并利用法则进行分数乘法的运算,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对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理解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三、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双基落实知识应用五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 (一)探索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即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今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又实现了两人多天的飞行梦想这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此时提出问题)神五当时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21小时,而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是神五飞行时间的倍,你能计算出神六在太空飞行的时间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够很快列出算式,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里只是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 为了探索分数的意义和法则,让我们先探索的意义,并观察它的结果 教学准备:给每个同学准备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片3张,表格一张,颜料笔,直尺 教学流程: 引导 操作填表 观察 归纳 “数→形→数”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引导学生探究的意义 (1)先画出如图,取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将一边5等分,取其中4份,涂上黄色 (2)黄色部分是原正方形的,将“”看成一个总体,再在正方形的另一边3等分,取其中的2份,涂上绿色,显然黄绿色部分就表示 (3)为了求出紫色部分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故考虑延长横向的分割线(启发学生回答)。
再从整体观察,正方形被分成了15等份,黄绿色部分占了其中8份 2.操作填表 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通过绘图计算、,并口述求解过程,(让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寻找最后的结果),并填好表格 3.观察列式结果 4.归纳: 分析过程和结论,探索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法则,这里,我主要是先让学生表述它的意义和法则,接着老师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看课本特别强调用字母表示时分母不能为零,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看书的习惯 (二)以知识为载体,落实双基 例题1计算: (1)(2) 解(1)(2) 说明:选这样的例题主要是给学生讲清通解和优解的问题即直接应用法则,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然后再把积进行约分,这是通解,对于(2)若先约分再计算则是优解接着布置4道练习题,有目的的请对于同一道题而采用通解和优解的同学到黑板板演,进而强调先约分的优越性 练习1:计算: (3)(4) 接着进行变式训练,即把例1中第1小题改成,和问学生该如何计算? 设计说明:这样提出问题,使环节与环节的联系比较自然,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由学生猜测,讨论并验证从而总结得出整数乘以分数的法则。
即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从而化为分数乘以分数,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本节课这个地方我主要还是面向全体学生,即要求学生做题时把整数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等学生熟练后,再不做这样的统一要求,对于出现带分数的乘法,则应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然后安排一组小练习,练习的内容就是上面的三个例题的类型,先出口算题,即让学生把每题的答案直接写在本上,对于个别学生则放宽要求,可以打草稿,然后根据学生做题的具体情况,如果还有学生有困难,则把口算题中的数据改动一下,作为抢答题,再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2题是笔算分必做和选做选做题主要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我只报答案,如果学生有困难,课下在单独解决目的是产生脚印,起到巩固的作用最后进行统计,归纳有目的的进行个别题的讲解分页标题#e# (2)然后把开头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思考:展示图片:这是一架美国最新研制的超音速飞机,它的飞行速度是1.2万千米/小时,而我国最近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飞行速度是它的倍,你能计算出神舟六号在太空的飞行速度吗? 师生共同小结: (1)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2)通解与优解 (3)计算过程中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结果是假分数的应化为带分数 作业:练习册习题《分数的乘法》 说明:这节课我感觉设计的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一、从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出发,提出问题; 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选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落实双基; 四、借助思考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了数学的应用和德育的渗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例1,做一做和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对,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2)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还记得吗?在20__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大草原安全着陆,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让全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但是你们知道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我们的科学家是怎样迅速地找到返回舱着陆的位置的吗?这全依赖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大家一定觉得很神奇吧!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