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中药的炮制.ppt
49页十三章中药的炮制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中药的炮制:l根据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l目的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历代医药书籍对炮制的论述l《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炮、炙、燔、细切、熬、酒渍等炮制方法;l《黄帝内经》:记载了“制半夏”、“燔制左角发”等;l《神农本草经》:提出了中药炮制的原则:“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l《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所著,两书中收载的药物有183种、其中73种注明了炮制的方法,同时提出了部分药物的炮制质量要求和目的;l《雷公炮炙论》:奠定了中药炮制的基础,书中提出的十余种炮制方法,有些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l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出,对药物要“依法炮制”、“修制合度”,炮制被列为法定的制药技术。
l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在炮制理论上有较大发展,l提出了制药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气味反失;l指出辅料的作用原理: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等l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制”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l缪希雍在他的《炮制大法》卷首提出了著名的“雷公炮制十七法”,这是对前人炮制方法的总结 以后的各个时期,中药炮制出现了“各地各法”,“一药数法”的局面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中药事业的发展,从1963年版的《中国药典》起,正式列出了炮制一项,使炮制在生产、科研、教学诸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l一、除去杂质非药用部位l中药的第一步加工,为净选工序l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 l有些药物的毒性很大,不炮制使用,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危险性;l如川乌,它“大辛,大热”,为“大毒之品”,炮制后才能使用;l常用炮制方法为浸、漂、蒸、煮等,从而降低其毒性,保证用药安全l三、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 l可以转变药物的“四气五味”;l可以转变药物的作用趋势(升降沉浮) ;l影响药物的归经;l可缓和药性;l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l利于药材的贮藏,保存药效;l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l可以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l明·缪希雍(仲淳)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即:炮、褴、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晒、曝及露l这十七种方法为中药的炮制奠定了坚实基础l近代炮制方法可归纳为以下类型:一、一般修制(包括部分切制操作)l1.拣:或“挑”,除去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药用部分l2.筛:除去药材中的细小部分或杂物l3.簸:簸去杂物或分开轻重不同之物l4.揉:质脆而薄的药材,为了使成细小碎片,在粗眼筛子上用手揉之,使其破碎而过筛,如桑叶、马兜铃等l5. 拌:为了增加药性,将药材与另一种辅料同时拌和,使辅料附在药材上l6. 去毛 :有些药材的表面有毛状物,如不除去,服用时可粘附或刺激咽喉的黏膜,引起咳嗽l去毛的方法有:刷、刮、火燎、烫、炒等法l7.磨:利用摩擦力来粉碎药材,磨的工具有石磨或机磨等 l8.捣或击:一些粒小体硬的药材,不便于切片,可敲碎用一般是放在铜药罐中,用铜锤击时最好加盖,以防细粉飞出l9.制绒:如大腹皮、茵陈蒿等常研压使其松解成绒,供煎剂应用二、水制 l1.洗:药材采集后,表面附有泥沙,要洗净后才能供药用特例除外l2.淘:种子或果实类细小药材,如夹杂有些泥土等物,要在水中淘洗,如牛蒡子等。
l3.漂:是用水溶去部分有毒成分,如半夏、天南星、附子等l有些药材含有盐分,需要漂去盐分,如咸苁蓉、昆布等l4.泡:基本上同漂,但不需换水泡的目的是使药材附着的一些有机物质在水中泡软发酵而除去,如龟板、鳖甲 l5.飞:使药材成为细粉,多用于矿物类药材l水飞:将药材与水一起研磨,水的用量以能研成糊状为度;l再加水搅拌,倾取混悬液,粗的再加水继续研;直到全部研细为止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物,干燥,研散l6.去心:某些药材的“心”(指木质部)有时需要除去,如远志,常用的去心方法是将药材用水稍行泡润,剖开抽心三、火制 l1.烘:是将药材置于近火处或利用烘房或烘箱,使所含的水分徐徐蒸发,以便于粉碎和贮藏l2.焙:或称烘焙,是用文火烘干,不需经常翻动,如当归、防风等饮片及水蛭、土鳖虫等动物药材l3.炒:种类很多,一般是将药材放在铁锅中翻动加热l 1)清炒(净炒):将药材直接放在锅中翻炒l炒黄:用较小或中等火力,炒到药材微黄色或微带焦斑为度,如炒苍术、炒黄芪等l炒焦:用较大火力,炒到药材外部焦褐或焦黄色,内部淡黄色为好,如焦槟榔、焦六曲等l炒炭:用猛火炒到药材外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l炒炭的目的,是为了减低药材的性能或用于止血。
l2)麸炒:是利用蜜炙过的麸皮来拌炒药材,并利用麸皮冒烟将药材熏黄麸炒后可矫臭、健胃及减低副作用,如枳壳、白术等l3 盐粒炒:食盐拌炒药材,可谓“烫”的一种,如牛膝 l4)米炒:通常炒到米粒与药材皆显黄色米炒是为了减低药材的燥性,如沙参、党参等l5)土炒:用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由于灶心土具有碱性,可以中和胃酸,炒后使药性缓和,如土炒白芍、白术 4.烫 烫的温度较高,一般200~300℃先将洁净的砂或其他辅料加热,加入药材,烫至泡酥常见的有:l砂烫:如穿山甲、龟板等,易使所含成分煎出l蛤粉烫:温度要比砂烫低,适用于胶类药材,如阿胶炒烫后便于磨粉应用l还有滑石粉烫、盐粒炒、蒲黄炒,经制后的药材其组织疏松,粘度减低5.煅:药材经过高温(一般700℃以上)处理,使其在结构上或成分上有所改变,有:l铁锅焖煅、铁锅煅、坩锅煅l直接火煅、灰火焖煅、炉火焖煅6.淬:是将药材由较高的温度移入低温的液体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矿物类如自然铜、磁石、赭石等,在煅烧到红时取出投入醋中,就可使质地疏松,易于粉碎7.炙 即炒的一种,不同之处是将药材用其他的液体辅料来拌炒l蜜炙:将药材以蜜拌炒。
蜜炙是增加滋润作用,一般润肺和镇咳药材多数是蜜炙的,如款冬花、紫菀、远志等,还有矫味作用l醋制:用米醋来炒药材醋炙可以解毒,如甘遂;又能增加药材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如延胡索l酒炙:其方法同醋炙,大多用黄酒,也有用白酒的酒炙有发散与除去药材寒性的作用,并可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如常山、黄芩等l姜汁炙:用姜汁与药材拌匀,然后炒干,如竹茹、黄连等姜炙可增加辛热作用而去寒性,并可矫臭味l盐水炙:将药材与盐水喷洒均匀,炒到微带焦斑或焦炒(如杜仲)为度下行药常用盐水炙,例如车前子、泽泻等l油炙:用麻油或豆油加热到高温后,放入药材炙至酥黄,取出沥尽油,再用纸将油吸干油炙主要是使药材酥脆,如马钱子等l羊油炙:用羊脂温熔成油,与药材用小火加热拌匀,取出放冷待油吸入内部,如淫阳藿等8.煨:一般是指药材埋在另一种物质中加热的方法l面浆或纸浆包煨:药材用面粉糊或纸浆包裹,埋在残灰中,利用余烬来加热,l或放锅中用中等火力炒,如煨肉豆蔻、木香等l重麸炒煨:将药材与多量的麸皮同炒,炒至麸皮焦黄近枯,而药材显黄色,麸皮吸收部分挥发性成分,如煨肉豆蔻l米汤煨:是葛根的煨法米汤可除去药材的燥性 四、水火共制 煮:是将药材与水或其他液体或其他药材共煮。
l清水煮:用于含淀粉多的药材,一般用适量的水,将药材煮到内部无白心,如白芍等l酒煮:先将酒为药材吸收,然后放人锅中加水煮,以煮干为度,如何首乌,也可与酒水同煮至干l醋制:方法同上,如香附子等l用豆腐同制:如乌头、甘遂等;珍珠与豆腐同制可以去污,称“炙珍珠”蒸:用水蒸气直接加热,多用于滋补类生药,如地黄、女贞子、五味子等药材经过蒸后,深或变黑,甜味增加,药性也有些改变,有驱臭、矫味的作用l清蒸:不加辅料蒸,如女贞子等l酒蒸:用酒拌匀吸收后蒸,如地黄、豨莶草等l醋蒸:用醋将药材拌匀吸收后蒸,如五味子等五、其他炮制法1.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如复制半夏、复制天南星等2.发酵:利用酶的作用,在适当的温度下,并给予充足的养料而发酵成曲,如神曲等3.制霜:l去油成霜,大多用于种子类药材,如巴豆、干金、芥子、杏仁等;l为加工而成的,如西瓜霜、柿饼霜等;l为副产物,如鹿角霜是在鹿角熬制时留下的骨质粉末4.发芽法:将成熟的果实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的方法称为发芽法如制备麦芽、谷芽等第四节 中药炮制机理 从现代的角度去分析,药物炮制之后,各种性味功能的变化,其基础都是物质的变化,这些物质变化,或为量变,或为质变。
例如:马钱子是临床常用的镇痛药和活血化瘀药,含有strychnine、brucine等12种生物碱l马钱子具有很大的毒性,临床上有成人口服30mg strychnine或7粒生马钱子致死的记载l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马钱子生品的毒性最大,不同炮制品的毒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l砂炒炮制品总生物碱的含量为生品的92.1%,而毒性只有生品48.5%l加热导致了内在成分分解,是马钱子炮制品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l砂炒炮制品的镇痛效果与生品及油炒等6种炮制品比较,在机械刺激法、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三种镇痛实验方法中镇痛作用最强l上述的实验结果为《中国药典》规定马钱子的炮制方法为砂炒法提供了依据和证明 黄芩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l在切制饮片时,传统上采用冷水软化和热水煮、热蒸软化的方法l冷水浸泡软化药材,常常遇到药材变绿的现象;l热水煮软药材,水煮液呈黄色,造成有效成分流失的问题;l热煮法软化黄芩,常常存在药材放冷后难以切制的问题l现代研究结果表明:l软化黄芩用水煮和水泡均不合理,因为黄芩苷是对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它溶解于水,用水软化处理药材,有有效成分丢失的问题;l用冷水处理药材,就更不合理,因为在不加热,有水存在的条件下,黄芩苷会被酶解为黄芩素,黄芩素具有邻三羟基,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没有活性的绿色醌类衍生物;l蒸法软化黄芩,可以避免有效成分随水流失,又可以加热蒸到杀酶保苷作用,是最好的软化方法,为防止药材放冷后僵硬难切,应注意趁热切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