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史总复习题.doc
32页word格式.中国现代史部分【通史综述】(1) 过渡时期:①时间:1949年10月--1956年12月②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③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建国以来各项工作搞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我国成功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及“文革”时期:I.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①时间:1956年9月--1966年9月②关键词: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③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既不同于前七年党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也不同于后十年是全局性的严重“左”倾错误这十年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上有过严重失误,但有错有纠,时错时纠,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十年,在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纠正,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这十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年9月至1957年12月,中共贯彻执行和发展“八大”路线经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第二阶段是1958年到1960年通常称为“大跃进”的三年,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三阶段是1960年冬至1966年春,是调整国民经济的五年。
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党的工作是向上发展的II.“文化大革命”时期①时间:1966~1976年②关键词:十年文化大革命③阶段特征:“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经济领域遭受严重损失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时间:1978年至今②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③阶段特征:“文革”结束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的时期;更是中国融入世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期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国庆阅兵时所说:“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专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专题概览】本专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1954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由于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破坏,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受重大冲击和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促使国家政治建设步入健康发现轨道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整对外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通史坐标】 第一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中国统一基准考点一:新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基础梳理 知识整合】新中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奠基:七届二中全会:①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②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③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2)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②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③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 成立:①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②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意义:①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注意: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仍然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三大改造结束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才真正建立2.建国初期三大新型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并发挥作用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政策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施①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②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意义①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②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意:1.《共同纲领》具有过渡性、革命性,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特点2.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具有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特点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二字不可少4.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议政党,而不是反对党、在野党,与中共在政治目标、根本利益上有一致性5.中国五大民族自治区成立顺序:(1)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3)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4)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5)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故五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顺序可以用字头记忆法简记为“内、新、广、宁、西”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中共八大的探索①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后,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成为一个全新课题。
②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③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文革”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①民主遭践踏: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c.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破坏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②法制遭践踏:a.大批干部、群众遭受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b.1967年1月,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注意:1.“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2.建国以来“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2) 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①内容:a.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d.经济上: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意义:a.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c.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代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①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体现建设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修订宪法: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1982年宪法)③加快步伐:a.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b.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全会正式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④形成体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⑤加快发展:a.十八大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意味着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时期。
b.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核心探究 主题升华】1.现代中国的政治“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指一大特色:即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2.“文革”的教训(1)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3)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完善国家领导体制;(4)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5)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
20世纪上半期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部法律文献(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49~1954年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4.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