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萃.doc
6页《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一、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2、 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 3、 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 因为“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作者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甲文:侧面(间接)描写 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 6、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右溪记》中元结由小溪引起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记叙了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右溪记》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二、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8 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伐(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2)停数日,乃去C.其(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1)以其境过清(2)属作文以记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案:1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2 、B3.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4、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
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答案:1.(1)大约 (2)呆呆的样子 2、(1)水格外清凉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 四、阅读下面三段文字(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百[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④于时冰皮始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 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 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 B. 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 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 D. 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答案:1、C 2、①竞:争 ②可:大约 ③若:像 ④于:在 3、①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奔涌的波浪势若奔马②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4、C********************************************************************************************************************* 五、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答案:1、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每词1分,共4分)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