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浅谈水稻二段育苗栽培技术.doc
6页浅谈水稻二段育苗栽培技术刘岭梅赵云峰王常英马晓明(黑龙江省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50800)推广二段育苗栽培技术是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 措施之一,也是深化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要举措在应用二段育苗 栽培技术的生产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技术环节:1、选择优质品种,培育壮秧,是二段育苗栽培的前提二段育苗即秧苗生长过程中,倒一次苗,前一段育苗在温室 中进行,后一段在大棚中进行首先要选择能在当地正常抽穗的 晚熟、大穗型品种,株型紧凑、分藥率高、抗逆性强、叶片挺举、 比叶重大、丰产性能突出而优良的品种种子纯度99%,发芽率 在95%以上,采用优质壮秧剂培育壮秧育苗的壮秧标准为秧龄 60天左右,叶龄6.1叶左右,单株带菓3个左右,株高18cm左 右,充实度0・7以上,其外观形态为敦实矮壮,基部粗壮偏平, 植株整齐而富有弹性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阶段育苗在3月15一20日于温室内进行用龙祺牌有机 壮秧剂1小袋加210kg过筛的腐殖土拌匀,均匀地撒在352孔的 钵体盘上,浇足底水,每孔放2粒种子,然后均匀覆土每公顷 只需10kg种子,钵体盘350个,严防露籽产生药害,同时用10% 去草胺每20ml加2.5kg水进行土壤封闭,最后覆地膜。
苗床管 理和普通育苗相同第二段育苗即移栽,在4月15日一20 0 ,秧苗达到2. 5~3. 1 叶龄时在大棚内进行,首先做好床,用水浇透使其呈稀泥状,然后 把钵体盘压入泥中,将拌好的土撒入盘内,土与孔持平,浇足底水, 待水下渗后进行移栽,要求每孔放一棵苗,边移边覆土,同时要 进行化学除草2、 苗床管理是二段育苗栽培的基础3月份在温室中进行第一段育苗,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同 时注意防病、虫、草害等,当秧苗二叶一心时要及时通小风敦苗、 防止徒长在4月份进行二次移栽时,要注意防寒,控制棚内的 温度和湿度,如稻苗缺肥时,要在浇水的同时补肥,以确保育出 壮苗3、 培肥地力,科学施肥,是二段育苗栽培的保证二段育苗栽培适用于经济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土质肥沃的 农户要求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每公顷施纯N13(T150kg,N : P : K比为2 : 1 : 1,磷肥的全部用量和氮钾肥总量的60%于翻地 前或耙地前全层施入,全氮的30%做藥肥施入,氮肥的20%及钾 肥的50%于7月10日前做穗肥施入一般底肥每公顷施尿素 150kg,二皱150kg和硫酸钾80kg,返青后立即追藥肥,每公顷 追 尿素60kg或硫鞍120kg。
穗肥于7月10日前施用,每公顷 追尿素50kg和硫酸钾75kg或草木灰400kg以上,提倡使用优质 水稻专用肥4、 节水灌溉,科学管理本田,协调水、月巴、气、热,改善 田间小气候,培养健壮的水稻群体当温度通过13C时进入本田插秧期,一般选在5月15日至 25日为宜秧苗带药下田,插秧密度40 x18cm的行株距,每穴 插2株秧苗,要浅插、行直、穴正同时采用节水灌溉除泡田 耙地、插秧、扶苗、施肥和用药外,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即前 水不见后水的灌溉,保持全田的湿润状态,以利于控温促进水稻 生育防病、治虫和除草等同其它生产田,在水稻抽穗后35天 停水,确保粒重和品质5、 应变措施应变措施作为二段育苗栽培过程中必须确立的一项技术环 节应随时掌握水稻的生育及环境动态,一旦发现水稻生产有偏 离模式的趋向,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弥补如查得6月 25日田间分藥达不到计划茎数的70%,则应提前增施相应的穗 肥,以保证茎数及增加每穗粒数,来调整穗粒结构保证产量指标; 如有超过茎数的趋势时,应立即采取提前落水晒田等相应的技术 措施孕穗时遇低温,应灌深水护胎,有贪青晚熟的迹象,要及 时使用催熟剂,应用早撤水等促熟措施,确保水稻二段育苗栽培 万无一失。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2011年1月4日10点1分来源:中国金融网相关标签:中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自1979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 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 融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 段:第一阶段:1979〜1993这一阶段的主要改革措施和 政策方案主要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 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包括①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 行,并改变了传统的运作廿标,明确提出人力支持农村商品 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②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农 村信用合作社也重新恢复了名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地位农 村信用合作社也不是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但它接受中国农 业银行的管理;③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自由 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例如80年代末首先在 四川省成立的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同时允许成立的还有一 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企业集资异常活跃;④允许多种融 资方式并存,包括了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 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第二个阶段:1994〜1996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 这一阶段的改革更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要建立 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 体系的口号。
更具体地说,这一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以工商企 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主 要为农户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 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以 及体现并实施其它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 展银行)为此①于1994年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试图通 过该银行的建立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 信用合作社业务中剥离出来;②加快了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 的步伐,包括全面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对信贷资金进行规 模经营,集中管理贷款的审批权限,等等;③继续强调农村 信用社商业化改革根据国务院1994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 的决定,计划在1994年基本完成县联社的组建工作,1995 年大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不过,实际进度大大落后于 这一阶段所设计的目标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就是规定 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业 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督管理, 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第三个阶段:1997〜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1997 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 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农村 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主要体现在:①开始在 国有专业银行中推行贷款责任制;②收缩国有专业银行战 线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 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的基本策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日渐收 缩县及县以下机构;③打击各种非止规金融活动,对民间金 融行为进行压抑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撤消农村信用合作基 金会,并对其进行清算;④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 到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上,且进入2003年以来这一政 策趋势日益明显且力度不断加大包括:放宽对农村信用合 作社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限制、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以解决农 村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资产问题、推动并深化信用合作社改革 试点工作等等2003年11月底8省(市)(浙江、山东、江 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和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 方案经国务院批准,这标志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已进入全而实施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