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doc
3页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引言攀枝花市,四川省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称作阳光花城,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 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自 1965 年建市以来,城市建设已形成规模,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独 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独具风味的饮食,浓郁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成为独树一帜的旅 游品牌,成为攀枝花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文化的翻译工作是使对外宣传资料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也是一个城市对外交 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如何让攀枝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攀枝花, 有效开 展招商引资、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目前攀枝花市独 特旅游资源的英译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极大地促进攀枝花的对外交流合作和提高城市 的整体形象但是由于中英旅游文本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其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及风俗习 惯等中英旅游文本在提供信息方面亦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 中英旅游文本的不同点, ,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以游客为中心,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导向,最终 达到旅游文本的诱导目的可以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增译、省译、类比等,以期 增强旅游文本译文的可读性,最终有效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目的。
一、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的英译攀枝花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 盆地交错分布,地质构造复杂,森林覆盖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裂谷、温泉、溶洞、 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对于对于攀枝花特色地理地貌 的英译方面,张沉香对于术语的国际化, 提出应“适当加大音译比例”, “促进国际合作和科 技发展”音译不仅能够达到简洁和透明的作用,还是保存源语文化的最佳途径尊重术语体 现的文化而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也是现代术语翻译的一个趋势以攀枝花地理地貌“喀斯特” 为例,就是采用的音译方法现已被学界多接受,然而它却曾被中国学界采用意译的方法改 译为“岩溶”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世纪初由中国学者确定的“天坑”,即西方地理学学术话 语中的“特大型塌陷漏斗”所描述的地理样貌,在攀枝花也是数量众多,大小不一xx 年起, “天坑”这一定名获得了国际喀斯特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汉语拼音 “tiankeng”开始国际通用 “喀斯特”在中国和 “tiankeng”在国际学界的最终被接受,这体现了两个属于名词文化内涵 的保留,以及音译在学术文化界的认同攀枝花非常有名的“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主景区距泸沽湖 116 公里,距丽江 376 公里, 沿省道 216 线前行可达稻城、亚丁,景区景观由天坑地漏、岩溶景观、高山草甸和彝家风 情等组成。
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英译资料“Gesala Ecotourism Area as a part of the Golden Triangular Tourism Area of Daocheng, Lijiang and Panzhihua is located at the juncture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该译文首先介绍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地理位置位于稻城, 丽江和攀枝花旅游金三角,位于川滇两省的交接处 “ It is not only the south gate of the Great Shangri-la of China,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unshine Ecotourism Area in west Panzhihua City.” 此句则强调了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性,为中国大香格里拉的南 大门, “the south gate”则运用了英语中隐喻的修辞手法 “metaphor” ,非常生动形象接下来用添加注解的方法,介绍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命名的含义和渊源。
“Gesala”, a vocabulary of the Yi Nationality, means “the beautiful heaven where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the funniest hillock” and also “the place closest to the Sun”. “格萨拉” 是彝族的一个词汇,含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的天堂”, “最的山丘”“离太阳最近的 地方”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旅游观念主题的英译:生态旅游――返璞归真,返回到最原始的自然的世界,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Its artistic conceptions comply with the theme of ecotourism, that is, “returning to the primitive natural world, and human-nature oneness”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发展的重要性:格萨拉风景旅游区的发展,能够丰富旅游产 品,增加“攀西大裂谷”的品牌竞争力Development of Gesala Scenic Area can enrich the structure of tourist products,Panzhihua area,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its brand as “Splendid Rift Valley” 关于格萨拉生态旅游区的未来前景:会成为川西南旅游的一 个亮点,并且会推动攀西地区的发展。
It will become a new tourist highlight in southwest Sichuan Province,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reaso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layout in west Panzhihua area and Sichuan Province.二、攀枝花特色川菜的英译2016 年底,大型图书《中国川菜》中英文标准对照版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 版该书是受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托,由川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经典四川菜点菜名翻 译”项目最终成果该书对经典川菜的制作方法和翻译方法进行了规范,较好地体现了川菜 菜名翻译的传承性,促进川菜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川菜名称的英译,总体的原则是烹饪方 法+主料+配料,可以采取音译、音译+直译、直译+注解的方式方法对川菜的复合味型、烹饪方法,刀工的英语表述,其中的特色元素以音译为主,将 川菜中的麻辣、串串、 “担担 、 ”钵钵 等广为人知的特色元素直接音译成了 “mala”、 “chuanchuan”、 “dandan”、 “bobo” 而回锅肉三大炮 、酱香牛肉等则采取音译 +直译的方 法分别译为”Huiguo Pork”、 ”Sandapao Rice Ball”、 “Jiangxiang Beef”。
主食则基本采用音译, 比如饺子 Jiaozi、包子 Baozi、馒头 Mantou另外一种有名的食品松花蛋,也叫皮蛋,如果 按制作方法翻译,应是 lime-preserved eggs,或者译为 preserved eggs,意思是经石灰等腌制 的,但一方面容易同咸蛋混淆,另一方面制作中出现的化学品会令外国人感到困惑,而且 毫无生趣可言,但是另外一种翻译“100-year eggs”,则更容易令人接受,更生动有趣,印象 深刻川菜英译中采用烹饪方法+主料的典型例子有干蝙肉丝“Dry--fried Shredded Pork”, 樟茶鸭子“Tea-smoked Duck”而以 “烹饪方法+主材料”来英译的菜名有“蚂蚁上树”,因为 该菜的主料为粉 和猪肉末 ,所以英译为“Stir-fri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再如“青 红牛柳”的烹饪方法为炮炒,主料为牛肉,配料为红椒和青椒,所以英译为 “red and green pepper”英译时加了 “loin”则是为了突出牛肉的特别部位,以体现该菜主料是精选的腰部牛 肉而非普通牛肉,所以整道菜名应译为“Fried beef loin with red and green pepper”。
直译+注解的川菜英译的典型例子是“夫妻肺片”,它是川菜中极为有名的一道菜,被 直译为 “Fuqi Feipian”,并加上了注解意为“辣椒油拌牛内脏”三、攀枝花彝族民俗文化英译中国与英语国家民族特色各有差异因此旅游资料的某些内容,如地名、人名、朝 代、轶闻等英语注重语言的逻辑、分析和写实,重视表达的一致性因此,在翻译时, 可采取增译法、省译法、类比法,增添解释性文字使译文能够被接受理解攀枝花共有 42 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 87%,41 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 彝族占 9%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即“欢乐跳”之意,因多 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用增译法将其英译为 “Axi dancing under the moonlight”再如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如果单用 “ the Torch Festival”是不够的,就需要 在其后加上解释,说明这个节日的特征,也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把它比作彝族的新年 “New Year of the Yi People”,可以引起外国游客的共鸣旅游资料的文字在形式上绮丽多姿、文采绚烂,修辞手法频频使用然而这却使文章形式累赘沉重、意义模糊罗嗦、主题含混不清,令外国读者觉得充满了极度夸张,反而 对文中内容产生信任危机。
与中国旅游资料华美的内容与形式相对的,英文旅游资料在形 式上朴素自然,内容上则简洁明了、主题突出如在描述彝族原始的祭祀舞蹈“老虎笙”中 提到:成年的男子装扮成虎态,用“红”、 “黑”、 “黄”和“白”等色将脸画成虎面,手脚画上虎纹, 再穿上用羊皮黑毡制成的虎衣进行表演汉语描述时,为了取得音韵俱佳的效果,其中“虎 态”和“虎面”“虎纹”和“虎衣”分别在“虎”的意义上重复,但翻译时若采取直译的方法,则达 不到原文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效果因此最好采取省译的方法,将其译为 “Adult men dress like tigers by painting faces red, black, yellow, white, also on hands and feet the patterns, and then putting on the black carpet made with sheepskin”这种省译的方法是根据 外国读者的习惯在,语义、审美等层次与原文在形式上“弃形而求神”的办法,力求既忠于 原文内容,又忠而不泥,活而不滥结语汉英旅游翻译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和诱导吸引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在译入语语 境中能否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实现吸引国外旅游者的目的,是翻译的关键所在。
中英旅 游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在行文风格、语篇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 旅游文本倾向于使用华丽辞藻,修辞手段和引经据典,文本风格正式,追求音形意的完美 统一;而英语旅游文本倾向于使用简洁,逻辑性强且亲近读者的语言,行文自然流畅攀枝花旅游文化英语译介研究,有助于促进外界对攀枝花市的正确认识和了解通 过分析研究旅游文化资料中存在的英译问题,提高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从而更准确 地向外界展示攀枝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民族风情提升攀枝花市良好的城市形象,进 一步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极大地增强攀枝花市的城市竞争力,提高城市在海内外知名度 和美誉度施,同时也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