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学复习大纲.pdf
16页1 心理治疗学考试题型单选题 20 题, 20 分多选题 10题,20 分 名词解释 05 题, 15 分 简答题 05 题, 25 分案例题 02 题, 20分第 一 章 心理治疗概论(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概念 1: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课本 P1)概念 2: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与发展- ---沃尔培格( L.R.Wolberger )1967 年(二)心理咨询的概念:概念 1: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与来访者交谈与讨论,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概念 2: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罗杰斯 (C.Rogers,1942) 概念 3:A、B 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 提供援助的过程威廉森等 (1949 (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同◆相似点分类一理论和方法相似精神分析行为分析以人为中心治疗理性情绪治疗、家庭治疗等分类二:原则一致遵循理解、尊重、保密、促进成长等基本原则分类三:问题相似认知扭曲、情感问题、家庭问题、人格问题等不同点分类四:注重点相似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分类五:最终目的相似通过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目的区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分类一:工作对象有侧重(正常个体)(针对患有心理障碍的个体)分类二:工作内容有侧重日常生活问题神经症、心理变态、行为障碍等分类三:时间长度不同情境或教育性相对较短程长期,深度地寻求重建人格分类四:应用领域不同教育和社会工作环境医疗环境分类五:施予者身份不同课程训练为主的教师等临床心理实践为主的专业人员或精神科医生(四) 心理治疗的历史旧石器时代西方埃及时代治疗方法某种仪式拷打,凌辱,火烧近代 早期治疗手法:枷锁,捆绑,鞭挞等 非人性治疗专业机构的出现皮奈尔( Pinel)的改革( 1792 年) 1.废除了暴力治疗2.花很长时间倾听病人的述说3.建立病历档案现代1895 年 弗洛伊德 /布鲁厄尔( Breuer)发表《癔症研究》同年放弃催眠,尝试梦的解析1896 年 弗洛伊德使用 “精神分析”一词1896 年 韦特默 (L.Witmer) 心理咨询学的创始人开办儿童行为矫正诊所;1879 年(德)威廉?伍德( Wilhelm Wundt )实验室1906 年 (美) 普林斯( Prince)变态心理学术期刊克雷培林( Kreapelin )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a.大脑的病变是变态行为的主要原因b.可以根据病变区将疾病进行分类心因论奥地利医生麦斯梅尔( Mesmer)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Freud)催眠效果、自由联想法,精神分析1908 年 帕森斯 (P.Parsons) 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2 心理治疗在我国的发展1. 启动阶段( 1949-1965)2. 空白阶段( 1966-1977)3. 准备阶段( 1978-1986)4. 初步发展阶段(1987-现在)(五)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1. 发展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型倾向(Psychotherapy models)不同学派;体系;治疗模型) 精神分析,行为治疗,认知治疗,人本主义疗法,家庭治疗2.发展特定的治疗方法倾向(Differential Psychotherapies )(针对特定人群:老人,小孩,妇女,少数民族针对特定障碍:摄食障碍,药物依赖,社交恐怖针对不同生活团体:同性恋人群,宗教团体等)3. 整合倾向(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400 多种心理治疗的疗法---现实运用视点单一理论模型的不足综合运用各疗法的疗效来访者个体特点)4. 心理治疗的短程化倾向(short-term Psychotherapy) (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要)(六) 心理治疗师的培养1. 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1)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等) (2)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哲学)(3)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精神病学等) (4)专业知识(一般理论,治疗的基本方法等)(5)诊断与治疗能力(不同病症的诊断与治疗)2. 自我体验与成长(1)自我体验:自己成为来访者(2)目的:训练认识Cl 的动机;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经验;解决自己的内心冲突/创伤;体会Cl 的感受;获得成就感(3)形式:个别自我体验;小组自我体验(4)时间:精神分析师—600 至 1000H 3. 专业实习与督导(1)专业实习:按小时计算,按年份计算,按科室考核计算( 2)督导专家督导和同行督导(同一机构跨机构跨国)业务督导和个人发展督导4.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敏感性( 2) 文化经验意识(3) 自我情感分析能力( 4) 具有自我意识和价值立场(5) 利他主义( 6) 道德感和责任感(7) 真诚5.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卫生问题(1)修正不良动机: (个体消极的体验)(2)去除枯竭状态: (充电和解压) ( 3)改善自身不良人格特征:(个性倾向 /固有行为模式)6.治疗师应注意的伦理问题( 1)建立良好治疗关系原则(不得发生治疗以外的关系等)(2)隐私权与保密原则(科研发表时知情同意权等)(3)治疗师的专业责任(增进知识,实事求是)(4) 教学,研究,宣传(无隐瞒,虚假,剽窃)(七)心理治疗的性质和任务1、心理治疗的性质1)自主性帮助患者最终学会自己改变自己2)学习性治疗的过程也是让患者/来访者学习的过程3)实效性心理治疗中大多数的心理疗法都有治疗效应、平均而言80%的人治疗后得到好转、心理治疗的效应不仅适应成年人,在青少年和儿童患者中也有很好疗效Lambert依恋 .顺从例子:Cl: 说起来有点难为情, 我在想如果我走近你, 蜷在你的膝下 . 那会是多么美好. 我小的时候经常蜷在父亲的膝下, 那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3.反向移情Co/T 对 Cl/P 行为的不合适或非理性的反应例子 :Cl/P : “ 像这样轻易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你的男人/女人 , 你不觉得他们很幼稚的愚蠢吗?! ”cl 说完带着洋洋自得的笑. Co/T 对眼前的 Co 突然充满了愤怒: “ 如果你把别人对你的信任 当作是幼稚的近乎愚蠢, 你以为你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自我暴露 (self-disclosure) 1. Co/T 暴露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2.Co/T 提供自己的经验以共享3 对 Cl 当下行为的一种真实感受的反映12 例Co/T:“ 我很高兴,你终于发现自己的想法诱导了你的行为!”Co/T :“ 我也和你一样有过相似的遭遇.. .所以我理解你的心情”功能1. 增进彼此的吸引力,增强信任感,加深咨询关系2. 鼓励 Cl 进一步吐露与探讨问题3. 过少地使用则可能也得不到Cl 的暴露反应4. 过多地使用则使Cl 对 Co 的心理是否异常产生看法 一、个人中心治疗1.个人中心疗法的历史( 1)名称的变化非指导性治疗(Nondirective therapy )1940 当事人中心治疗(client-centered therapy)1950 个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1970 2.个人中心治疗的发展阶段阶段一 、 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咨询和心理治疗》1942 工作重点:澄清Cl 的信息帮助Cl 获得对自己的洞察阶段二、理论的发展阶段《当事人中心疗法》1951 工作重点:治疗的重心是Cl 而不是 Co/T 的理论知识与技术阶段三、当事人中心阶段《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1957 工作重点:尊重Cl 的经验信任,拥抱经验接受自己阶段四、个人中心阶段人本思想的广泛应用1970 工作重点:把人本思想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疗法的特点:1. 完成了经久的治疗模式的转变外在干预的医学模式----------- 》平等关系的个人中心模式------ 三大临床事件1 权威西里( Healy) 2 法律诱导案例3 结束后的治疗2.来访者有自我治愈能力(治疗过程的主导者是Cl= 非指导性治疗)“ 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他们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 罗杰斯3.治疗过程中的决定因素首要因素: Co/T 的态度和个性次要因素: Co/T 的理论和技能4. 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个人中心治疗的本质应在交流中让对方感受到最低标准1. 两人之间有心灵接触2 Cl 处于内外不协调、脆弱或焦虑的状态3.Co/T 在治疗关系中表现出协调性和整合性4 Co/T 对 Cl 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怀5.Co/T 具有移情性理解,并传达给Cl 6 Co/T 对 Cl 的移情性理解与无条件的积极关怀,(1957/1992, p827 Carl Rogers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人际关系》)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内容理论一:人性观人有自我实现的趋势人拥有机体评价过程人是可信任的1.自我实现的趋势是在一切人类有机体都会表现出的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积极向上、具备建设性与创造性人的所有的行为都受一股单一的力量--------- 》实现的倾向驱动实现趋向包括两个方面:(1)生物学角度:指一切生物共有的成长、成熟趋势(婴儿的学步,食物摄取等)(2)心理学角度:表现为人独有的自我实现趋向(验证和实现证明自己能力的期望)2.机体评价过程(organism valuing process)1 个体对自己的体验或经验,有一种天生、内在的评估个体内在的判断能力= 机体智慧2.个体运用机体智慧判断事物和行为是否积极、符合实现倾向或消极,阻碍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 机体评估过程3.机体评估过程作为一种反馈系统,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实现化倾向,达到维持、增长、完善和发挥生命潜力的目的13 3.人是可信任的“ 人的本性,当它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任的。
罗杰斯人的这些好的特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人的不好的特性,如欺骗、憎恨、残忍等等,则都是人对其成长的不利环境防御的结果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人性是可以信赖的人本主义人性观1. 人的本性(1)人是有本性的 (2)本性的实质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信赖的;某些 “ 恶” 的特性是防御的结果而非本性2. 实现趋向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股单一的力量==实现的倾向驱动它在一切人类有机体都会表现出的先天的、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积极向上、具备建设性与创造性包括两个方面:1)生物学角度:指一切生物共有的成长、成熟趋势(婴儿的学步,食物摄取等)2)心理学角度: ,表现为人独有的自我实现趋向(验证和实现证明自己能力的期望)理论二:自我理论(人格理论)阐述了人格结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异化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1. 经验 /体验1.概念:是对客观事物和可意识到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有别于平时的经验概念)罗杰斯对经验的概念来源于现象学中的“ 现象场 ”现象场:“ 人的主观世界1)强调个人的主观内部世界是如何观察、如何感受外部世界的=个体生活在自己的主观经验世界中2)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现象场(对于同一时刻的外部世界,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2. 内容 “ 经验包括意识中的全部现象,也包括个体未曾意识到的事件。
--罗杰斯饥饿:在某一时刻,人们感到了饥饿,这是意识到的经验但如果此刻,人正沉迷在工作或玩乐当中,人们完全没有感觉到饥饿,这是还没有被意识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