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石漠化区水土调蓄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突破.docx
18页附件 8一、项目名称岩溶石漠化区水土调蓄与生态重建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二、提名意见该项目查明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岩溶区78万km2石漠化面积分布、 演变规律及其对水土资源和生态的影响,创建了西南岩溶石漠化信息系统,划分8 类石漠化综合治理和6类水土流失防治区首次提出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水土 漏失概念,揭示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石漠化、水土漏失的成因、过 程和影响因素,引领全球岩溶生态学研究创新性构建 4种石漠化区生态重建模式, 研发了岩溶水探测与调蓄利用、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火龙果产业培育等科技关键 技术,形成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 16 项,建立治理示范区 10 个,培育石漠化区适 生植物种53个,形成生态产业8 个,其中火龙果产业种植5000 亩,开发岩溶地 下水资源 2.6 亿方/年项目成果有效推动了 2.15 万平方千米石漠化治理形成的火龙果产业,年直 接利润1.4亿元,辐射推广20多万亩成果间接经济效益600 多亿元,带动1000 多万人脱贫开发的地下水资源,解决1500万人饮用水困难项目成果支撑了国 家、省部委和地方石漠化综合治理决策、规划和信息服务,并为国家《岩溶地区石 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2006-2015)》编制、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向国家提交的石 漠化治理建议等所采纳,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 和西南 8省(区、市)得到广泛应用。
该项目发表论文546篇,其中SCI收录124篇,EI收录78篇,出版专著16 部,培养硕士102 名、博士46名、博士后3名相关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4 项、 二等奖7项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目简介21 世纪初,针对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加剧、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居民贫困等突出问题,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项目的联合支持下,相关单位产学 研结合,开展了西南石漠化区水土调蓄与生态重建调查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 和效益:(1)创新岩溶生态、石漠化、表层岩溶带、水土漏失理论和研究方法,引领 岩溶生态和石漠化研究 阐明了岩溶生态系统、石漠化、水土漏失、表层岩溶带的 概念;揭示了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以及表层岩溶带的形成机理;提出了石漠化 调查评价方法、水土漏失过程和评价模型,以及岩溶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发表论文 500多篇,专著 16部,引领我国乃至全球石漠化研究2)创建石漠化综合治理科学思路、典型模式和一批有效关键技术 建立了人 与自然协调发展的4 种岩溶山区生态重建模式,提出了7种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模 式,研发了地下水探测、表层岩溶水调蓄利用、植物恢复、水土漏失防治、土地整 理和火龙果栽培等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 16 项。
3)查明西南石漠化形成演变规律和资源环境效应,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 土保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查明了西南岩溶地区78 万平方千米 1990年以来石漠化 演变的 2 个阶段,阐明了石漠化成因、影响因素及对资源环境的 5 大危害,建立了 西南岩溶地区和典型示范区石漠化环境信息系统,编制了系列专题图件,划分八大 石漠化综合治理类型区,因地制宜提出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为国家《岩溶地区石 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和“第二期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编制 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西南岩溶区无土可流的严峻形势和水土地下漏失的特点,分六 大类型区提出了水土保持对策和具体措施,推动了西南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工作4)形成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和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有效 支撑有关部门专项和工程顺利实施 创新了西南岩溶区和石灰岩峰丛山区水土流 失强度分级标准,水土流失问题的严峻形势,引起国家对西南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防治 的高度重视;编制了西南岩溶地区 1:5 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推动完成西南 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30 万平方千米5)建立了一批地下水开发、生态重建和水土保持示范区,形成了生态产业, 辐射带动使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有效推动精准扶贫 建立了广西马山弄拉、 环江古周、平果果化,云南泸西,贵州普定马官、平塘巨木,湖南新田、龙山洛塔 等地下水开发、石漠化治理和精准扶贫示范区,不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得到治理, 而且开辟了生态旅游、火龙果、富锶矿泉水等生态产业,累计经济效益600 亿元, 辐射带动西南石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1000 多万人脱贫致富。
通过地下河开发、 探采结合成井等途径解决了 1500 多万人饮水困难四、客观评价(1)项目验收、鉴定意见① “十五、十一五”国家攻关课题验收意见十五”期间研发了岩溶常绿-落叶混 交林人工诱导恢复技术、表层泉岩溶水资源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林-草-畜- 沼-果”复合生态系统技术等6项技术,并形成了广西平果果化立体生态农业和移民 开发 2种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模式;“十一五”期间,示范区植被覆盖率达 70%以上, 土地生产率提高 45%,农民人均收入增加 20%以上,形成了高水平的岩溶生态系 统与石漠化治理研究团队②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西 南岩溶石漠化区(2005-2006)”验收意见2012年6 月 15 日,水利部组织对项目进 行验收,西南岩溶石漠化区的成果在2 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提出“水土漏失” 概念,首次估算出灌草地、坡地或垭口的土壤地下漏失达70%以上;②提供计算西南岩溶地区成土速率和土壤容许流失量,发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不适合岩溶石漠化区,提出西南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中的微度、 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分级标准。
科考成果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土保持法》的修订其中,西南岩溶区科考成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 SL461-2009)》③ 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2000208)”验 收意见项目成果在 4 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创新;在4 个方面为《岩溶区石漠化 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提供了科技支撑:定义了“岩溶石漠化”的概念和内 涵,结束了学术上的争议;确定岩溶地质、地貌条件是石漠化发生的基础背景,鉴 于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特征、石漠化分布的特点,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水是龙头, 土是关键,植被(经济植物)是根本,区域生态经济双赢、农民脱贫致富是目标;为 “规划大纲”中 100 个试点县的优选原则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分类治理划分了类型,确定4 项分区原则, 8个治理区④ 广西壮族自治区配套支持 “广西岩溶区石漠化控制与治理技术集成”项目成 果专家组鉴定意见:成果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及创新性,对广西乃至全球石漠化治 理提供重要科技支撑,项目成果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⑤ 地质调查项目鉴定意见:“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 价”报告评审意见:报告归纳了5个方面10个要点,分别从生态调蓄、工程调蓄、 水污染治理、探测和开发技术、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增加可利用岩溶水资源潜力的 措施……。
从全局角度提出了西南岩溶水开发利用及生态重建对策,有典型示范依 据,可操作性强,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石山治理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这表明本项目围绕西南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方面,已经形成完成了开拓性、 系统性、集成性及创新性工作2) 重要的科技奖励 项目累计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水土保持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和二等奖各1 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广西自治 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皮家寨岩溶水源地勘查及开发示范”获国土资源部优秀地 质找矿一等奖( 2007);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3 次第一完成人是国土资源部首批科技领军人才,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典 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实施方案和项目指南编制专家,成为2017年全球唯一的国 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GCP661首席科学家;第二完成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牵头 起草了“关于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建议”院士咨询报告,得到国家领导 人的批示;骨干成员获国家科技扶贫标兵称号表明项目成果符合国家“十三五”期 间重大生态项目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技术研发-推广示范-精准扶贫”科技创新全链 条思路。
3) 国内外机构和同行的评价受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和国际欧亚科学院李文华院士的邀请,利 用 项目成果为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 刊物发表了 “ KarstEcosystem”专辑,项目组与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联合出版“石漠化专辑;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面对发展中国家举办了9次国际培训班,其中,邀请 项目组成员就岩溶生态系统、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领域进行 国际培训讲课 12人次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在2016年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二期 协定签署仪式上,对于中国岩溶生态团队的生态重建工作给以充分肯定:团队学者 致力于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岩溶问题和挑战…及岩溶环境中的石漠化由于示范区生态重建取得巨大成功,弄拉示范区成为了广西自然保护区和全国 新农村的样板, 2010 年1月14 日时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郭声琨到弄拉考察, 要求大力宣传推广“弄拉模式”; 2012 年国家发改委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现场会在果化 示范区召开; 2013 年 12 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将果化示范区所在的平果县定为“国 家石漠化区域火龙果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科研成果被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科技日报、广西日报、国土资源报、人 民网等网络媒体经常对弄拉、果化、古周生态示范区给予报道其中,中国国土资 源报2012 年10月31日以“火红的希望”为题整版纪实报道果化示范区生态重建进 展每年周边省、市(县)干部群众到示范区参观学习6000 多人次,很多国外政 府官员和学者,如坦桑尼亚总统府国务院首席秘书奥姆贝利 Y 瑟福在中国国际扶 贫中心副主任何晓军陪同下于 2012 年 11 月6 日到果化示范区考察这表明项目 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认同4) 科技查新报告经检索查询,所选20篇代表性论著总引用1245次,其中SCI他引352次, 其中发表的“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Impacts, causes, and restoration[J]. Earth-Science Reviews, 2014, 132(3):1-12 ”为2016年中国地质调 查局10大SCI高引用率论文经检索查询,本项目形成的5项创新理论、6项关 键技术在国内外未见先报道,具有原创性或首次创新成果五、推广应用情况(1) 支撑国家和省部委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决策、规划和信息服务。
为国家《岩 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的编制、中国科学院学部建议、 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等采纳应用,为国家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 启动国家石漠化类重点研发项目、制定国土、水利等相关技术标准提供依据,指导 西南地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治理,推动西南 300 多个县石 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治理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面积2万平方千米2) 现场示范样板,带动推广应用和精准扶贫项目组建立了1 0多处石漠化综 合治理示范样板和相应的生态产业, 2个示范区批准为省部级野外科研基地、监测 点和农业产业示范区,多次国家级扶贫与生态产业现场会在示范区召开每年到示 范区考察 20 万人次,研发的技术与模式已向西南 60 多个县辐射推广应用,辐射 带动1000多万人脱贫致富科研成果被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国土资源。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