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67644237
  • 上传时间:2024-07-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8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化学平衡移动(三)化学平衡移动 当当改变改变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条条件件时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状态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新平衡的过程新平衡的过程.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勒夏持列原理勒夏持列原理:如果:如果改变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能够减弱这种改变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移动2.移动原理移动原理 注意注意:①①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浓度、、压强压强、、温度温度三种;三种;②②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外界条件的变化④④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平衡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υ正正=υ逆逆υ正正≠υ逆逆向右移动向右移动不不 移移 动动向左移动向左移动外界条件改变((1)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从正、逆反应速度是否相等判断:υ正正=υ逆逆υ正正>>υ逆逆υ正正<<υ逆逆3.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对对于于一一个个可可逆逆反反应应::mA+nB     pC + qD,,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在平衡状态时,平衡常数        非平衡状态时有浓度商非平衡状态时有浓度商 当当Q = K时,时, 当当Q < K时,时, 当当Q > K时,时, 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Q ≠≠ K,, ((2))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从浓度商和平衡常数分析: 达平衡达平衡正向移动正向移动逆向移动逆向移动 【【例例】】现有有反反应::CO(g)++H2O(g) CO2(g)++H2(g); △△H<0。

      在在850℃时,,K==1(1)若升高温度到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达到平衡时K      1(填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2)850℃时,若若向向一一容容积不不变的的密密闭容容器器中中同同时充充入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和x mol H2,,则::①①当当x==5.0时,上述平衡向,上述平衡向    方向移方向移动②②若若要要使使上上述述反反应开开始始时向向正正反反应方方向向进行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足的条件是        3)在在850℃时,,若若设x==5.0和和x==6.0,,其其他他物物质的的投投料料不不变,,当当上上述述反反应达达到到平平衡衡后后,,测得得H2的的体体积分分数数分分别为a%、%、b%,%,则a     b(填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小于小于 逆反应逆反应 0 0≤x x<<3.03.0 小于小于 4.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等 ( (1)1)浓度的影响浓度的影响 t2V”正正 = V”逆逆V’逆逆V,正正t3V正正= V逆逆V正正V逆逆t1t((s)) V((molL-1S-1))0 平衡状态平衡状态ⅠⅠ平衡状态平衡状态ⅡⅡ增增大大反反应应物物浓浓度度速率速率-时间关系图:时间关系图: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 V正正 > > V V逆逆 平衡平衡向向正反应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移动; 1 1)浓度)浓度增大增大A A的浓度的浓度A(g)+3B(g) 2C(g)+2D(s)消耗消耗 A A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向右移动原平衡原平衡C((A)) = C 1原平衡被破坏原平衡被破坏新平衡新平衡C C((A A)) = C = C 2 2C((A)) = C 3减弱减弱消除消除C C 1 1 < C < C 3 3 < < C C 2 2 就要减少就要减少A A的浓度的浓度 当减小当减小 C 的浓度时的浓度时, , 平衡将怎样移动平衡将怎样移动? ?讨讨论论: :当增加当增加D D的量时的量时, , 平衡将会如何平衡将会如何? ?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不发生移动A(g)+3B(g) 2C(g)+2D(s)A(g)+3B(g) 2C(g)+2D(s) 下列下列4个图分别是描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个图分别是描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请大家分析请大家分析 t 时刻时浓度的变化及平衡如何移动?时刻时浓度的变化及平衡如何移动?图图 1 图图 2阅阅 图图 训训 练练 图图 3图图 4 三步分析法: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二看△△V正正 、、 △△V逆逆的相对大小;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对于时间对于时间——速度图像速度图像看清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分清“渐变渐变”和和“突变突变”、、“大变大变”和和“小变小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正 突变,突变,V逆逆 渐变升高温度,升高温度,V吸热吸热 大增,大增,V放热放热 小增压强压强 的改变,的改变,V缩小缩小 大变,大变,V增大增大 小变,小变,体积体积不变的反应不变的反应 ,速,速率等变分析反应速度图像分析反应速度图像 须知:须知: 结论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朝逆反应方向移动实际生产:实际生产:①①增大廉价物质的浓度增大廉价物质的浓度 ②②及时将生成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去。

      及时将生成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去注意注意:: ⑴⑴增加增加固体或纯液体固体或纯液体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也不能改变速率速率,所以,所以V V(正正)仍等于仍等于V V(逆逆),平衡不移动平衡不移动⑵⑵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是浓度浓度,而不是质量、物质的量,而不是质量、物质的量或体积;或体积; ⑶⑶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对于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改变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浓度,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浓度,化学平衡一般不移动; (4)浓度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例例: :对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对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 ,同等程度地增大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各物质的浓度或减小各物质的浓度,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例:例:FeCl3+3KSCN Fe(SCN)3+3KCl,,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如何移动: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如何移动:((1)加入)加入FeCl3粉末粉末((2)加入)加入NaOH固体固体((3)加入)加入KCl固体固体向右移动向右移动向左移动向左移动不移动不移动不移动不移动 ((2 2)压强的影响)压强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增大压强,平衡向压强,平衡向气体体气体体积减小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移动;减小减小压强,平衡向压强,平衡向气体体气体体积增大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的方向移动⑴⑴只有只有压强的变化压强的变化引起反应物质的引起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浓度变化时,时,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才有可能才有可能移动;移动;⑵⑵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平衡移动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结合平衡(结合平衡移动方向分析)移动方向分析) a + b > ca + b > ca + b < ca + b < c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A(g)+bB(g) cC(g) 画画出出增增大大和和减减小小压压强强时时的的速速率率-时时间间关关系系图图 a + b = ca + b = cV’正正 = V’逆逆V’正正 = V’逆逆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aA(g)+bB(g) cC(g) 画画出出增增大大和和减减小小压压强强时时的的速速率率-时时间间关关系系图图 ①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压强对平衡无影响;②②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改变压强不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改变压强不能使平衡移动;能使平衡移动;③③压强的变化必须引起参与反应物质的压强的变化必须引起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改浓度改变变才能使平衡移动。

      才能使平衡移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注意事项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注意事项 (3)(3)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注:升高温度注:升高温度同时加快同时加快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正逆反应速率,但吸热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反应的速率增加的更多多,故升温使可逆反应,故升温使可逆反应向向吸热反应方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影响更大影响更大2NO2 (g) N2O4 (g) △ △H<0升高温度,平衡向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吸热方向移动;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放热方向移动 正反应吸热正反应吸热升温升温降温降温正反应放热正反应放热升温升温降温降温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速速率率-时时间间关关系系图图 催化剂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V’正正= V’逆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例:对如下平衡例:对如下平衡 A(气气) ++ B (气气) 2C (气气) ++ D (固固) V V正正V V逆逆0t1t2t3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化学平衡的影响V正正′= V逆逆′(4)(4)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的影响 ⒉⒉如果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如果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一定会增大吗?会增大吗?    不一定。

      这要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是由什么条件不一定这要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是由什么条件引起的如果是通过改变温度、压强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引引起的如果是通过改变温度、压强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引起的平衡右移,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如果是向体起的平衡右移,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如果是向体系中增加某种反应物的量,造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系中增加某种反应物的量,造成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转化率的变化要则转化率的变化要具体分析具体分析⒈⒈如果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如果平衡向正方向移动,υ正正一定增大吗?一定增大吗? 不一定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原因是:不一定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υ正正 >> υ逆逆,尽管,尽管υ正正 减小,但只要满足减小,但只要满足υ正正 >> υ逆逆平衡就向平衡就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移动难点分析   若若 m+nm+n = = p+qp+q, ,则化学平衡不受压强影响则化学平衡不受压强影响, ,上述恒温恒压、上述恒温恒压、恒温恒容两情况都不会使化学平衡移动恒温恒容两情况都不会使化学平衡移动 ⒊⒊对于一个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向其反应对于一个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向其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吗?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发生移动吗? ⑴⑴恒温恒容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虽然增大,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虽然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变,故平衡不移动;但各物质的浓度均不变,故平衡不移动; ⑵⑵恒温恒压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虽然不变,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压强虽然不变,但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但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方向移动 2、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① 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② 生成物的产量一定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增加③③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④ 反应物浓度一定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降低⑤⑤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⑥ 使用了合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适的催化剂 A ①① ②② (B) ②② ⑤⑤ (C) ③③ ⑤⑤ (D) ④④ ⑥⑥注: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平衡后的结果无必然联系注: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平衡后的结果无必然联系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 硝酸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硝酸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NH3的利用率的利用率 (D) 在在FeSO4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练练习习 3、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 2X(g)+Y(g) 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动 5. 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方法转化率的计算或比较方法 (1) 移动方向判断法:移动方向判断法: 适用于温度变化和压强变化适用于温度变化和压强变化 变变T,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大;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变变P,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增大;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大;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2) 极端假设法:极端假设法: 当当有两种反应物时有两种反应物时,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量,,增加其中一种反应物的量,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该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如:如:A((g)+)+B((g))≒ ≒3C((g)(恒温恒容条件下))(恒温恒容条件下) 当加入当加入1molA,2molB时,平衡建立时:时,平衡建立时:B转化了转化了0.5mol;B的转化率:的转化率:25%%.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00000molB(夸张了些)(夸张了些),就是就是A全部转化(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全部转化(根据可逆反应的特征,A不可不可能全部转化),能全部转化), 消耗消耗B::1mol,此时此时B的转化率是多少?不需要计算了吧,的转化率是多少?不需要计算了吧,B的转化率肯定是减小。

      但的的转化率肯定是减小但的A转化率是增大的转化率是增大的 适用于有两种反应物或两种以上时适用于有两种反应物或两种以上时 (3) 等效变换法:等效变换法: 当当只有一种反应物只有一种反应物时,加入反应物,平时,加入反应物,平衡移动方向和转化率衡移动方向和转化率a怎样变化?怎样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方向按照按照“浓度影响浓度影响”进行判断;进行判断;转化率和百分含量等转化率和百分含量等结果结果按照按照“压强改变压强改变”来判断适用于只有一种反应物(适用于只有一种反应物(类似如一人吃饱全家饱类似如一人吃饱全家饱)) 注意点:注意点: (1) 平衡右移,产物的浓度不一定增大平衡右移,产物的浓度不一定增大如:稀释、减压等如:稀释、减压等 (2) 平衡右移,产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大,平衡右移,产物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大,但是它在反应混合物中所占的百分含量不一但是它在反应混合物中所占的百分含量不一定增大如:无限增大定增大如:无限增大A的浓度 (3) 平衡右移,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都平衡右移,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都增大如:A+B C+ D增大增大A的浓度。

      的浓度 条件条件特点特点α(AA)α(B)增加增加A的量的量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增大压强a + b >> c + da + b = c + da + b << c + d((恒容恒容))反应物只有一种反应物只有一种::a A (g) b B (g) + c C (g)反应物不止一种反应物不止一种::a A (g) +b B (g) c C (g) + d D (g)条件条件特点特点α(AA)增加增加A的量的量a >> b + ca = b + ca << b + c转化率变化具体分析转化率变化具体分析增大增大不变不变减小减小减小减小增大增大不变不变减小减小增大增大增大增大不变不变减小减小 B  可建立虚拟路径如下:可建立虚拟路径如下: 例题例题 相同容器相同容器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A((g))+B((g)) 3C((g))+2D((g))起始时四个容器所装起始时四个容器所装A、、B的量分别为:的量分别为: A::2mol A::1mol A::2mol A::1mol B::1mol B::1mol B::2mol B::2mol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A或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A、、A的转化率:甲<丙<丁<乙的转化率:甲<丙<丁<乙 B、、A的转化率:甲<的转化率:甲<丙丙<乙<丁<乙<丁C、、B的转化率:甲>乙>丙>丁的转化率:甲>乙>丙>丁 D、、B的转化率:丁>乙>丙>甲的转化率:丁>乙>丙>甲甲{甲{ 乙{乙{ 丙{丙{ 丁{丁{解析:以乙、丙为基准,先比较它们两组解析:以乙、丙为基准,先比较它们两组A、、B转化率的大小,再与甲、转化率的大小,再与甲、丁两组比较。

      丙组的丁两组比较丙组的A、、B都为乙组的两倍,两容器的体积相等,所丙容都为乙组的两倍,两容器的体积相等,所丙容器压强比乙容器的大,此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器压强比乙容器的大,此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丙组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丙组A、、B的转化率都比乙组的小的转化率都比乙组的小A的转化率:的转化率: 乙>丙乙>丙B的转化率:的转化率: 乙>丙乙>丙甲、乙相比:甲、乙相比:B相同,甲中相同,甲中A比乙中多比乙中多1 mol,, A的转化率:乙>甲;的转化率:乙>甲;B的的转化率:甲>乙;转化率:甲>乙;甲、丙相比:甲、丙相比:A相同,甲中相同,甲中B比丙中少比丙中少1 mol,,A的转化率:丙>甲;的转化率:丙>甲;B的的转化率:甲>丙;转化率:甲>丙;乙、丁相比:乙、丁相比:A相同,丁中相同,丁中B比乙中多比乙中多1 mol,,A的转化率:丁>乙;的转化率:丁>乙;B的的转化率:乙>丁;转化率:乙>丁;丙、丁相比:丙、丁相比:B相同,丙中相同,丙中A比丁中多比丁中多1 mol,,A的转化率:丁>丙;的转化率:丁>丙;B的的转化率:丙>丁;转化率:丙>丁;A的转化率:丁的转化率:丁>> 乙>丙乙>丙>甲;>甲;B的转化率:的转化率: 甲甲>>乙>丙乙>丙>丁>丁BC ⒈⒈五看图像五看图像(五要素)(五要素)⑴⑴一看面:即明确横纵坐标的意义(一看面:即明确横纵坐标的意义(有几个变量,是反应物还是有几个变量,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的,条件?生成物的,条件?))⑵⑵二看线:了解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二看线:了解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⑶⑶三看点:即起点、交点、终点、拐点与极值点三看点:即起点、交点、终点、拐点与极值点‘等;等;⑷⑷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⑸⑸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温度、压强的变化等。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温度、压强的变化等 图像题是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题型,这类题目是考查自变量(如图像题是化学平衡中的常见题型,这类题目是考查自变量(如时间、温度、压强时间、温度、压强等)与因变量(如等)与因变量(如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转化率)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 ⒉⒉分析判断分析判断(三步骤)(三步骤)⑴⑴根据到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长短,达平衡的时间长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判断温度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判断温度的高低或压强的大小;的高低或压强的大小;⑵⑵根据图像中根据图像中量的变化量的变化判断判断平衡移动的平衡移动的方向方向,,结合结合平衡移动平衡移动原原理理,,分析分析可逆反应可逆反应的的特点特点(是气体分子数增大还是减小的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还是减小的反应;或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或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⑶⑶定一议二定一议二:若图像中有三个量,要先固定一个自变量,再讨:若图像中有三个量,要先固定一个自变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思维要全面,要注意变换定量与变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思维要全面,要注意变换定量与变量,最后下综合结论。

      量,最后下综合结论 V正正V逆逆V'正正V'逆逆V时间时间V正正V逆逆V'正正V'逆逆时间时间V该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该反应从逆反应开始降温或减压降温或减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应开始?然后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然后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动?该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该反应从正反应开始 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说出反应起始时是从正反应;还是从逆反应开始?然后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然后是改变什么条件?化学平衡向什么方向移动?V正正V逆逆V'正正V'逆逆=突变突变正、逆反应同时开始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加催化剂或加压(体加催化剂或加压(体积不变的反应)积不变的反应)平衡不移动平衡不移动时间时间V起始起始 量不为量不为0 aA温度温度01.01 107Pa1.01 106Pa1.01 105Pa((1 1)转化率)转化率————压强压强( (温度)温度)————温度曲线温度曲线TmA(g)+nB(g) pC(g)+qD(g)等温线等温线•正反应正反应 热热 m+n p+q>放放200200 C C300300 C C100100 C Ca aA A压强压强0 0P等压线等压线•正反应正反应 热热 m+n p+q吸吸> 0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NO+O2 2 2NO 2NO2 2,,△△H<0 H<0 中中NO 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中坐标有A A、、B B、、C C、、D D、、E 5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态且V V正正>V>V逆逆的点是的点是 ABCEDC C点点TNO转转化化率率 200 C300 C100 C 0A或或BC时间时间浓度t1 t2 t3此图在此图在t t2 2时,如果是加时,如果是加热,那么正反应是放热热,那么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还是吸热?如果是减压,那么如果是减压,那么m+nm+n与与p+qp+q的关系?的关系?((5 5)浓度)浓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mA(g)+nB(gmA(g)+nB(g) ) pC(g)+qD(gpC(g)+qD(g) ) 其它:其它:Tvv逆逆v正正T1T2•正反应正反应____Tvv正正v逆逆•正反应正反应____TC%C%450℃•正反应正反应____PA%A%P1•m+n__p+q对于反应对于反应mAmA(g)(g)+nB+nB(g(g) ) pCpC(g)(g)+qD+qD(g(g) )吸热吸热吸热吸热放热放热< 1、在恒温、在恒温时,一固定容,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达平衡,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相比,NO2的体的体积分数分数(    )A.减少.减少 B.增大.增大C.不.不变 D.无法判断.无法判断[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可利用放大缩小思想分析。

      可利用放大缩小思想分析[听课记录听课记录]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如右图所示,假设原容器内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问题如右图所示,假设原容器内有一可以滑动的隔板,原来左侧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现在右侧加入适量有一可以滑动的隔板,原来左侧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现在右侧加入适量的的NO2也达到与原平衡相同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将右侧的活塞压到也达到与原平衡相同的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将右侧的活塞压到X处,并撤去隔板,保证与原平衡时温度和体积相同,此时相对于原平处,并撤去隔板,保证与原平衡时温度和体积相同,此时相对于原平衡增大了体系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衡增大了体系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减小的体积分数减小答案答案】】  A 2..α1和和α2分分别为A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 2B(g)和和2A(g) B(g)的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      均减小      B..α1、、α2均增大均增大C..α1减小,减小,α2增大增大 D..α1增大,增大,α2减小减小解析解析:对于固定容积的容器中的两反应,增大:对于固定容积的容器中的两反应,增大A的物质的量,体系压强的物质的量,体系压强增大,增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对增大,增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对A(g) 2B(g)向向左移动,左移动,2A(g) B(g)向右移动。

      向右移动答案答案::C 如如图所示所示为装有活塞的密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容器,内盛22.4 mL NO若通入11.2 mL氧气氧气(气体体气体体积均在均在标准状况下准状况下测定定),保持温度、,保持温度、压强强不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为(    )A.等于.等于1.369 g/LB.等于.等于2.054 g/LC.在.在1.369 g/L和和2.054 g/L之之间D.大于.大于2.054 g/L【【错因分析错因分析】】  根据反应根据反应2NO++O2===2NO2进行计算,由题设条件知,进行计算,由题设条件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混合气体的质量为:0.001 mol×30 g/mol++0.000 5 mol×32 g/mol==0.046 g,此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此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046 g/0.022 4 L≈2.054 g/L,选,选B忽略忽略隐含条件或反含条件或反应造成造成计算算错误 【【正确解法正确解法】】  上述错解中忽略上述错解中忽略2NO2 N2O4(隐含的平衡隐含的平衡)这一反应这一反应。

      由于这一平衡的存在,且题设条件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平衡会右移,由于这一平衡的存在,且题设条件中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平衡会右移,使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使得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22.4 mL,故其密度必大于,故其密度必大于2.054 g/L答案答案】】  D 练习、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有平衡体练习、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中有平衡体系:系:N N2 2O O4 4(g) 2NO(g) 2NO2 2, ,向容器中在加向容器中在加入等量的入等量的N N2 2O O4 4, ,再达平衡时再达平衡时c(NOc(NO2 2) )与与c(Nc(N2 2O O4 4) )的的比值与原平衡相比比值与原平衡相比A A、减小、减小 B B、增大、增大 C C、不变、不变 D D、不能、不能确定确定((1 1)容积不变)容积不变((2 2)压强不)压强不变变AC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