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学培养方案精品.doc
15页产业经济学Industr ia I Economics(020205)•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学习研究,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工 作能力的高级经济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毕业学生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和实际应用、操作能力,适含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经 营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工作二) 研究方向1、 产业理论与政策 Industrial Theory and Policy2、 金融与资金市场 Market of Finance and Funds3、 企业经营管理 Business Op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三) 学制三年(四) 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 学位公共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第-•夕卜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2) 学位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Marxist Economics andStudy of Socialist Economic Theory西方经济学 Micro-Economics金融理论与实务专题Finance: Theory and Practice统计方法与技术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Statistics(3)学位专业课:流通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rculation产业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Industrial Economy: Theory, Policy and Practice产业经济思想史 Hist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 Thought专业夕卜语 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专题讲座 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2、 选修课程:营销决策与策划 Marketing Decision and Planing价格理论与应JII Pri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中外财政税制研究 Study on Chinese and Foreign Financial and Tax System证券与期货市场研究 Research of Security and Futures Market 企业经营与风险防范Business and Risk Reduction 公司战略 Corporation Strategy3、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补修课程会计学原理 Principle of Accounting财政金融基础理论Fundamentals of Finance工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4、 实习5、 社会实践活动(五) 教学和培养方式教学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教学和实践,每生在三 年内完成2至3个研究题目,其中至少有一项被采用或发表每生在挂钩 单位从事1至2项兼职工作,累计不少于三个月六) 成绩考核采用闭卷、开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分为优、良、中、 及格、不及格五等必修课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 学位课程三分之二以上须全部达到及格以上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七) 学位论文撰写1、第四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2、 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有一定的 创意和前沿性3、 正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外文摘要2000个字符,中文摘要800字4、 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 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I)国别(或时 代),(2)作者(译者),(3)书刊名称,(4)卷次(章节),(5)页码,(6) 出版社,(7)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5、 论文行距应较宽松,使用4号字或小4号字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1、 论文答辩(1) 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 员2)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 )职称的专家评阅。
3) 答辩委员会由4-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 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 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 书上签字2、 学位授予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 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精深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理 论,从而正确理解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有关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的经 济改革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 基本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常学说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两大部分,也包括邓小平经济思想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研究第一章研究方法第二章劳动价值论第三章价值转形理论第四章生产劳动理论第一五章再生产理论第六章流通、金融、地租理论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第二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木质和基木经济制度第二章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章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分配关系第一五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政府调节(三)主要参考资料《资本论》(1・3卷)、《剩余价值学说史》,马克思,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杨瑞龙等,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系列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经济理论》(摘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国经济出版社《邓小平经济思想研究》,李治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待出版四) 任课教师:李治国(五) 总时数:54学时(六) 考核方式:部分闭卷+小论文☆现代西方经济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在较高水平上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 法,在熟练使用抽象的逻辑推理、严格的数学证明基础上,有效地认识、 解决经济运行(尤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重点要求学生掌握:1、 经济模型及其数学推导2、 西方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与最新发展(二)基本教学内容中级西方经济学由微观、宏观两大部分组成中级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局部市场均衡模型及数学推导第二章 消费者最优化行为及推广到n个变量第三章 厂商最优化行为及推广到n个变量第四章完全、不完全市场竞争模型及政府微观政策第五章不确定条件下微观主体行为研究第六章要素市场均衡模型第七章一般均衡模型与福利经济学第八章微观经济学前沿专题一、 博弈论与非对称信息二、 委托人一代理人理论三、 新企业理论一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四、 外部性问题五、 公共产品效率与决策机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流派之争与共通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衡第三章总供求均衡的宏观模型第四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模型第一五章宏观经济问题与宏观经济政策第六章宏观经济学前沿专题一、 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二、 宏观经济的动态模型三、 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宏观模型四、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模型(三)主要参考资料《经济学》(上、下朋),[美]斯蒂格利茨,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7年6月第一版。
《微观经济学》,朱善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美]詹姆斯・M・亨德森 理杏 德・E・匡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宏观经济学》,欧阳明、袁志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8月第一版《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著,上海:上海三 联书店出版,1991年12月第一版《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陈郁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樊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4月 第一版《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袁志刚,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四) 任课教师:马龙官、方胜春等(五) 总时数:120学时(六) 考核方式:开卷☆金融理论与实务专题(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资本国际化、企业投资国际化、证券国际化、 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都构成了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基础特别是新的资木运 行方式的出现,更说明了研究、学习金融学的重要性,这也是跨世纪人才 培养所必备的专门知识。
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主要讲授木专业的特点、基础理论以及有 实务的操作运行过程,并讨论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1、 教学目的通过木课程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 力,特别运用基木理论分析20世纪后期以来的金融大事件2、 教学要求大量阅读相关的金融基本理论著作,具有西方经济理论的坚实基础注重讨论,进行各热点案例分析二)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金融学概论第二章金融市场框架分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第三章同业拆借第四章证券操作(债券、股票)笫一五章票据贴现第八早外汇与汇率第七章金融创新工具和风险管理第八章保险理论概述第九章保险通行原则第十章国际保险市场与运行程序第十一章国际金融改革与展望(三) 主要参考资料《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彼得•林德特,北京大学出版社《国际金融》,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保险概论》,陆爱勤,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四) 任课教师:薛和生、陆爱勤等(五) 总时数:54学时(六) 考核方式:论文☆统计方法与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现代经济研究尤其是定景实证研究中,统计方法已成为愈来愈重要 的有效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常 用方法以及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解决理论和实际问 题,同时为今后对统计方法的进一步学习研究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要领与原理,熟练运用统计指标和 统计图表来描述统计结果,理解参数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假 设检验、回归分析的思想和原理,对实际数据具有一定的建立回归模型的 能力,并能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经济问题二) 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概率论基础第二章描述统计第三章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第四章假设检验第五章回归分析与预测第六章相关分析第七章常用统计软件的运用(三) 主要参考资料《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等,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常用统计方法》,王玲玲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统计分析》,李展一等,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P. J. Bickel, K. A. Doksum, Mathematical Statis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