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转本江苏材料作文写作.doc
52页二、材料作文写作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1、概念不同: 所谓材料作文是相对于命题型议论文而言的,即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写议论文,其特点是要求作者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其特点是思考时围绕一则材料(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全面拓展思维空间 2、作用不同: 传统的给材料作文,作文的主题必须直接从材料中提炼、挖掘,并且材料必须运用到写作中,作论据使用话题作文的主题则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从话题引发出来的,材料的作用在于阐发话题,启发学生作文思路,就材料本身而言,既可以运用到写作中,也可以不加采用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比较,在命题形式和要求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事实上,话题作文提供的是一个主题的范围而话题作文中对材料的运用比议论文的材料运用更为灵活,更具创造性,不像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是作为引出论点的楔子 3、写作的思路不同: 议论文的主题大体上是固定的,所以给材料作文,一般而言,先要读懂原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材料所蕴含的几个方面的意思对于只有一个中心意思的材料而言,要围绕这个中心意思确立一个中心观点,在写作时在文首高度概述材料,快速切题,提出中心论点。
接着,在正文部分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在运用原材料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再旁征博引,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局再紧扣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希望 话题作文不明确规定主题,只要求作文主题与“话题”相关审题时应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限制内容和开放内容,确定选材范围和和所要表现的主题特别不能放过 “话题阐述” ,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对话题阐述的理解把握比研读材料更重要因为阐述部分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会受到约束因为阐述的材料涉及面比材料本身广阔得多,引导考生思路的意图很明显而且作为衔接材料与话题的枢纽,其对话题的阐释既明确又要丰富这就避免了考生对话题内涵理解上的单一不仅如此,审题时,不能割裂材料与话题之间的有机联系 4、构思技巧不同 材料作文一般巧妙地运用引——议——联——结四个步骤话题作文的构思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1).发散思维,打开思路;(2).集中思路,确立主题;(3).选择合适的文体;(4).选取适用且新鲜的素材 扮靓作文的语言语言的运用,是写作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只有文采飞扬,方显佳作本色一篇好的文章,或主题深刻,或情节感人,或形象生动,或感情细腻,或幽默风趣,或论说严密,或介绍具体,关键离不开恰当的表述,要能做到用语言把读者深深地吸引住。
一篇读起来如同嚼蜡的文章,肯定让读者不屑一顾对于平淡无奇的语言,我们需要对它涂脂抹粉进行包装润色,让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生动悦耳,看起来靓丽照人语言运用的要求包括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等一. 妙用词语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词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语言的表达效果 1 .选词要具有音乐感和动感汉语的词句带给读者的音乐享受不仅表现在诗、辞、歌、赋等韵文体裁中,还表现在其他文体中老舍先生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中说:“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每个字的声音……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语言音律的高度重视例如:“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做文章,则夸夸其谈地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中:“ 一大串”和“ 一大篇”,“之意” 和“之心”,都是平仄相和;又在“实”“坚”“一”“飞”等字的平声音流中,间以“是” 字仄韵,致使句群整体声调铿锵,节奏起伏,很好地体现了政论语体的口语特色,使听者易听,读者乐读。
文章中弹跳的动词,犹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能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扉鲁迅先生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 ,《社戏》中的“ 撑船”,《孔乙己》中的“打酒”,《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寻“蟹和尚” 所用的动词准确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动感2 .叠词的运用、同义词的复用、反义词的配用使用叠词能很好地抒发情感,展开画面,或减缓语气,且具有音乐美感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 《声声慢》)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自然妥帖,既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又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节奏上形成凄厉激越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渲染了阴冷、凄凉、孤寂的气氛,生动、贴切地表现出词人愁苦、悲惨的心情再如“ 堆堆雪浪,点点白帆,声声海鸥,串串笑声四个叠词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碧海、小舟、翔鸥、游人这样一幅海滨图画,色彩鲜明,动感清新同义词复用可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有时结合语境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心里默念: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从字面上看, “我的叔叔”就是“ 父亲的弟弟”,作者在这里复用同义词,既表达了“我”对叔叔的同情,对父母的不满,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六亲不认、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此句中 “远”和“ 近”、“洪大” 和“细切”是反义词配用,细腻地刻画了万籁俱寂中的切身感受3 .结合语境仿词仿词的使用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广告、幽默、漫画中像“居高淋(临)下”“默默无蚊(闻)”等等在写作中,我们可结合语境仿词我惴惴不安一次次把脑袋架在刀下,又一回‘死里逃生''.考完了,终于考完了,作为发泄,我与朋友去地铁商场猛逛一圈,去肯德基猛吃一回,回家猛睡一觉,晚上却爬起来猛看一通电视文中的“猛吃”属规范用语,而“ 猛睡”“ 猛逛”“猛看”却似“生造”,不合情理,但结合语境看,这几个词正好充分表达了“ 我”考完后身心极大解放的轻松感,完全合情合理4 .活用词性活用词性既能使语言新奇生动,又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他很青春” (名作形),“他天天山珍海味地吃”(句作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 (名用形)二. 活用句式1 .整句、散句的运用 整句可以给读者结构匀称、语脉贯通、气势恢宏的语言美感整句用于抒情,感情充沛,意荡神驰;用于论说,逻辑严密,增强气势例如“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用两个字数相等的分句,既写出了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的激愤情绪,又表达了对刘和珍的无比赞佩之情。
散句所表达的内容不像整句那么集中,但散而不乱,也比较灵活,容易避免单调、呆板,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此段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短促而简洁,活泼而明快,很有魅力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2 .倒装句的运用各种语序不同的句式都有其潜在的表达功能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这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前置的谓语把智叟那种轻蔑、嘲笑、讽刺、挖苦之能事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此句中后置的定语强调了小草质地的柔软,颜色的鲜亮,突出了小草可爱的情态3 .排比句的运用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格,运用排比句能够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四个排比句语气贯通,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高尚的情操,可爱之情溢于言表。
让排比成为亮点怎样使排比成为文章的亮点呢?这里有四种方法可供同学们参考一、叙写时运用排比,增强美感一位学生在题为《我渴望永远年轻》的作文中这样叙述时间的推移:“花开,蝉鸣,叶落,雪飘两字一句,四个主谓句结构相同,构成排比,这是形象美与形式美的结合描写时运用排比,能使事物的美得以凸现例如另一位同学这样描写:“一片深深的蓝,一轮圆圆的月,几点闪闪的星,一股净净的气息,西藏——世界屋脊的美就在她的原始纯净,她的怪异神秘,它的空灵圣洁《看雪域胜景,我倍受震撼》的作者两用排比,将雪域高原独特的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二、抒情时运用排比,增强力度有一篇题为《兴趣》的作文,开头先亮出一段抒情的“题记” :“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作者运用“当……,……便……”这样的句式构成排比,尽情倾吐弹奏钢琴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对钢琴的钟爱之情跃然纸上 另一位同学的同题作文也运用排比手法写“题记”:“ 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如你选择了道路,就不要渴望一马平川;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这里抒写的是另一种激情——对所追求的兴趣的执著。
排比成为诗意化抒情的理想载体三、议论时运用排比,增强语势一位同学在题为《假如断桥没有断》的作文中针对“断桥是断情桥” 这一浅薄观点发表议论:“断桥告诉我月亮不会长圆,不然怎么会有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断桥告诉我失败是美的,不然我们怎么会在失败中愈挫愈勇;断桥告诉我断桥是一种残缺的美,不然断臂维纳斯怎会引来无数人的啧啧赞赏!”排比的运用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增强了语势,充分显示了语言“包装” 的魅力四、说明时运用排比,增强情趣实验方程式:交往+虚伪=痛苦+极有害物质交往+钱与权=烦恼+有害物质交往+真心=快乐+朋友”这是一位同学在题为《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的作文中写的一段说明文字,作者用结构相同的等式构成排比,说明交往因不同的条件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极富情趣让语言多一点“嚼头”写文章,除了让语言通顺流畅外,还应当让它含蓄生动一点这样的语言才有“嚼头” ,而咀嚼才会让人回味无穷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巧修辞例如某考生的满分作文《语文,从我心中出发》中,考生这么写道:“矿山的黑脸注解你的朴质,草原的马背张扬着你的灵性,农妇的家常聊着你的闲适,渔夫的鼾声枕着你的恬静,牛背上竹笛吹出原版的童话,槐树下老叟的絮语装订着再版的《诗经》。
这段语言运用拟人的手法含蓄而又生动地告诉人们:语文无处不在,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多么清新俊美的文字,它是何等的耐人咀嚼,耐人品味!二、妙留白我们首先来读马克吐温的一篇小小说《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同她共进一顿晚餐……(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这篇小小说采用“留白” 的手法来叙述“ 丈夫”某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经历,我们读后可以想象出具体情节:“丈夫” 招聘年轻女打字员后与其关系不够正常被妻子发现,并遭到严厉的斥责丈夫”为了弥补过失,就给夫人及岳母买高档的衣服讨好,以求宽待(可能他是靠岳母家的资产发的迹),还遵照妻子的教导辞退了年轻打字员并重新招了年纪大的打字员……这些留白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和想象,给文章增添了含蓄、蕴藉之美,让人回味无穷三、用谐音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是这样描写三味书屋的中堂的: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只梅花鹿行礼奇怪,既是书塾为什么没有孔子牌位?更为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还要对挂有“伏”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