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越剧调研报告12页.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文库****9
  • 文档编号:174456516
  • 上传时间:2021-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拿什么来拯救你,越剧关于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越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一直以其清悠婉丽的声腔,真切动人的表演,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而为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目的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包括越剧教育在内的戏曲教育开始面临困境随着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兴起,越剧演出愈来愈面临观众减少、专业剧团难以生存的尴尬局面,许多剧团已纷纷停演或转业从种种迹象来看,越剧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通过对越剧发源地——嵊州市市民的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了解越剧在发源地的发展状况,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二、越剧之现状虽然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保护越剧的传承和发展,但是越剧的前景仍是令人担心全国的专业越剧院团已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26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不足35家而大多数的民间职业越剧团则以农村市场为主,但由于市场较小,剧团得不到较大的发展而受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影响较大的城镇地区,则前来观看的观众较少,并基本集中在40岁上下,而年轻一代少有人问津三、调查、统计通过对200位嵊州市市民分年龄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越剧的观众越来越趋向老龄化,年轻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在受调查的市民中会唱越剧的比例随年龄的递减而减少在200位受访者中,有78.72%的50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越剧,且有70.21%会经常观看越剧节目,更有53.19%会唱越剧,而且几乎每人都会哼几句36~50岁的受访者有66.67%喜欢越剧,并且有51.11%的市民会经常观看越剧节目,42.22%会偶尔观看,并有51.11%的市民会唱越剧,60%的市民校课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越剧特色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市民的广泛支持在对200位嵊州市有必要的有近40.3%的10~25 岁的受访者表示喜欢越剧,并有19.3%的人表示会观看越剧,42%的人会唱一点越剧,并有63%的人表示愿意去学习越剧四、数据分析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文化品类的丰富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多样化发展,越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越剧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更多的嵊州学生从小接触越剧,学习越剧,培养了他们对越剧的兴趣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情况依然很严峻,不会唱越剧的比例正在迅速增长,同时会唱的比例却在迅速下降我们可以预测将来越剧很有可能面临泛而不精,缺少高水平演员的尴尬局面,甚至重演男班后继无人而被取代的悲剧。

      因此,虽然越剧教育有利于越剧的推广和普及,但是仍不能解决其生存的根本问题同时,随着现代流行的娱乐节目的增加,使得大批的青年观众不再关注越剧的相关节目,导致其收视率远没有其他节目的高同时还缺少一些大型的越剧活动吸引观众种种以上这些使越剧在年轻人中缺少影响力,从而失去了一大片的市场因此,越剧求发展求生存的突破口就在这年轻的一代五、对越剧发展的建议越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需要有新的血液加入想要吸引年轻一代加入越剧的行列,越剧本身就应该有其特有的魅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后继之人越剧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地方剧种,不能仅仅局限于地方,应该追求更大的舞台越剧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嵊州每天有成百上千的越剧戏迷自发的在文化广场等处自娱自乐,另外,还有百余个民间职业越剧团常年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所有这些使越剧这样一个地方剧种具有开放性而越剧在艺术题材、表现手段等方面也具有世界性,且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飘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至今还深受世界各地听众的青睐越剧的表演风格讲求唯美主义,如细腻婉约的表演程式,绢、丝、绸等极具东方特色的服饰,都是越剧富有抒情性,并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倾向。

      越剧源于嵊州,却繁于上海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中国面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完全可以担负起作为越剧面走向世界的跳板作用以上种种都赋予了越剧闯世界的“资本”同时,越剧的编导们不能局限于现有的剧本,应该不断的挖掘现实中的材料,结合时代意义,创作出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越剧演员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不断摸索新的演唱方式方法,向兄弟剧种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越剧的各个方面越剧只有不断完善现有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保留原来的特有风格,面向全国观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前景,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越剧事业中来,才能使越剧有更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六、尾声越剧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曾经风靡一时,但终究敌不过岁月的变迁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冲击,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使得包括越剧在内的许多剧种处在后继无人,观众迅速减少的巨大的危机之中如果任其发展,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优秀文化遗产流失的惨痛现实为此,希望所有喜爱越剧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动员所有的人加入到保护越剧的行列中来,为越剧的传承和发展,为拯救越剧,为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贡献附:关于越剧普及现象的问卷调查1. 您的年龄a. 10~25 b.26~35 c.36~50 d.51~2.您是否喜欢越剧a. 喜欢 b.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3.您是否会去观看越剧节目a. 经常 b.偶尔 c.从不4.您是否会唱越剧a. 会 b.会一点 c.不会5.您是否愿意在业余时间学习越剧a,愿意 b.不愿意6.您是否了解越剧的发展情况a. 了解 b.不了解7.您认为现在越剧的发展情况怎样a. 好 b.不好8.对在小学开展越剧教育,您认为是否有必要a. 有 b.没有9.对越剧现在的发展状况,您有什么看法.10.越剧,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和发扬越剧.篇二:新时期越剧表演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新时期越剧表演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王 涛(《艺海》,2011年4月)摘 要:以浙江省越剧院团为主要调查对象,在对新时期越剧表演人才需求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并分析了不同类型越剧院团人才需求情况,并简单提出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越剧表演;人才需求;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复合型国家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自1980年起开始部署至今已有30年,相关越剧团在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对自身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剧艺术各领域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尤其是对越剧舞台表演人才能力要求方面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深入了解新时期越剧表演人才需求现状,进一步理清思路,制定和完善越剧表演专业教育发展规划,以新的理念和姿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课题组于2010年7-10月份以浙江省各越剧团为主要对象对越剧表演人才(演员)需求及人才规格要求进行了全面调研课题组采取实地走访、重点抽样、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咨询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调研结果表示:新时期,越剧院团对表演人才的专业技能、文化修养、艺术气质、舞台表现力、艺术鉴赏力等素质都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总结起来,新时期需要全能复合型、创新型的越剧表演人才,其中尤以实践和创新两个能力为首选一、越剧表演人才现状此次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在戏曲艺术的不景气、多元文化的冲击、体制改革的推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越剧表演人才正逐步的流失,无论是国有越剧团还是民营越剧团都面临着表演人才匮乏的问题。

      现时期越剧表演人才(演员)青黄不接,总体状况不佳各个剧团均表现为台柱子少且主要演员年龄趋向“高龄”;年轻演员较多,但学历偏低,经验不足难当大任,磨合和再教育投入巨大等情况这种情况尤以规模小的地县级越剧团为甚课题组曾抽样调查了相关地县级越剧团,也都呈现出上述状况,如下表:以上抽样数据虽不是所有越剧团尤其是省市大越剧团表演人才状况,但却也说明了一个情况:当下越剧团的越剧表演人才无论是结构状况还是能力状况都有待提高和调正,否则难以适应新时期艺术、文化发展的需要二、越剧表演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知,新时期急需以实践和创新两个能力为重点的全能复合型越剧表演人才当然,根据越剧院团本身属性和院团艺术风格,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不同一)国有越剧院团需要个性鲜明、发展强劲的优秀演员每一个剧院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艺术传统,有自己追寻的艺术境界对于新进人才,院团对他们有一个再教育的过程,在不断的磨合中,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去糙取精,继承剧院的艺术传统在本次调研中,课题组特别对省级、市级、地县级的国有越剧院团进行了抽样调查,被抽样剧团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团、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嵊州市越剧团抽样调查显示,根据剧团行当需求,剧团表演艺术风格的继承要求,院团除对演员要求道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娴熟外,鲜明的艺术个性,更是院团频频提及的字眼。

      然在现今,原本的戏曲教育规律渐渐被冲淡,表面上看是越剧表演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可实际上鲜明艺术个性却在消褪在艺术院团体制改革的推进下,越剧院团对演员的能力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越剧团的演员必须具备适应新的竞争机制的强劲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介于院团艺术风格和体制改革的要求,新时期越剧表演人才总体来说要求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劲的发展能力,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表演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但专业技能必须极致化;2、根据院团艺术风格的继承和发扬要求,演员要从应用型转向复合型,要具备初步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3、根据体制改革的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新进的演员要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剧团已无太多时间去对新进人才进行磨合和再教育)与继续深造的学习能力(这是舞台表演与时俱进的需求,也是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的人员转岗安置问题的未雨绸缪)二)民营越剧团需要通才演员浙江农村有着广泛的戏剧基础,文化需求旺盛,人们崇尚聚会式的集中消费方式,节庆、婚丧活动性文化消费强劲于是看戏成为许多人、特别是老人生活中的消费目标所以在国有越剧团普遍遭遇生存困境的情况下,民营越剧团却大多经营状况良好,像烂漫的山花,开遍了浙江农村。

      来自浙江省文化厅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浙江全省目前共有登记在册的民营越剧团452家以越剧之乡嵊州为例,2006年民营剧团共101个,其中常年演出的剧团30多个,季节性演出的剧团50多个,临时性演出的剧团近20个,从业人员3600余人,全年演出1.6万场左右,收入约5000万元民营越剧团,已成为越剧艺术事业中的一个亮点面对特殊的消费需求和自身的营运状况,民营越剧团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有别于国有越剧团的要求,更趋于“通才”,主要原因如下:1、你点什么,我唱什么,观众的要求就是剧团的标准为满足观众要求,一般的民营越剧团必须具备50个以上剧目及不同种类的戏如生日戏、周岁戏、寿年戏、体面戏、吉利戏、彩头戏、庆贺戏、造屋戏、乔迁戏、庙会戏等等,甚至一些歌舞节目所以民营越剧团的演员除要掌握大量的剧目外,还需精通副业,能歌善舞同时,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希望能看新剧目的心理,演员要能赶编一些现代小戏,丰富演出剧目,因此具备一定的创作和应变能力是对民营越剧演员的又一要求2、民营越剧团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人员十分精简,每团平均演职员25人,“一个演员顶数角,一条马鞭当万马”,主要演员更是通才演员除了“应工”外,还要掌握其他行当的技能,甚至有时候还要掌握一些乐器伴奏如司鼓、主胡等技术,以备不需之用。

      尽管民营剧团运营良好,但介于以上原因,人才缺乏问题较于国有剧团更为突出虽然培养“角儿”并不是民营剧团的主要目标,但近几年,民营剧团在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