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教学课件(全).pptx

251页
  • 卖家[上传人]:sat****105
  • 文档编号:309788546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30.67MB
  • / 2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目录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论2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3 理解声音4画面传播的基本原理5CONTENTS目录广播电视新闻节目6广播电视文艺节目7广播电视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8广播电视传播伦理9CONTENTS学习广播电视概论相关内容的意义:1.理解广播电视媒体运作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广播业务”电视编辑”等课程打下理论基础;2.提升自己关于广播电视媒介的素养,能以一种健康、独立的眼光和心态解读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全面研究广播电视媒介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眼光和事业,主要包括:传播学、社会学、符号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方法:1.感性直观的思考路径:对广播电视文本的直观;对广播电视媒介生产以及广播电视传播所产生的社会现象的直观;2.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研究路径: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4.社会学的研究路径:广播电视的社会化与社会的广播电视化;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与人的社会化5.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导论: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和方法思考题:1.举例描述广播电视媒介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2.理解传播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思考这些理论和广播电视研究之间的关系。

      导论: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意义和方法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1内容提要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遵循的逻辑线索:传播技术发明传播政策和制度完善生活方式的形成经典的广播电视文本的出现广播电视文化的成熟而从20世纪20年代,广播事业诞生以来,广播电视媒介几乎见证了20世纪发生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记录现实的有力工具同时,广播电视媒介还大力发展文艺和娱乐类节目,为受众提供消遣,并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从历史进步的角度理解广播电视媒介:首先,广播电视媒介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它们都曾因人类新锐技术的发明走上历史舞台,并一再因技术革新而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其次,广播电视媒介是在一定社会体制的作用下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社会装置”,它“镶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并为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发挥着重要功能;最后,广播电视媒介因为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状态,于是,特定的广播电视文化形成了本章将通过对世界广播电视媒介发展历史的扫描,渐次分析以下三种范式的广播电视媒介,即作为技术的广播电视媒介、作为事业(社会装置)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作为文化的广播电视媒介,从而为总结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规律奠定基础。

      第一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论从“人类需求”的层面上来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满足了人类一种本能的需求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这一需求的本质在于人类对自身不断拓展的渴望媒介技术的发明得益于人类以下两种内驱力(本能)的作用:一、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克服空间限制,意味着人类有能力了解和掌控更宽广的地理范畴,这就需要增加物质形态的传递和信息形态的传播两种能力在拉丁语系中,“Communication”既有“交通”(人类社会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意义,又有“传播”(信息的流动)的含义若想克服空间限制,只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亲自到达远方;二是通过各种传播工具了解远方的信息关于前者,人类不断发明各种交通工具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古代的原始车辆到今日的宇宙飞船,人类社会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发达,所占有的空间也不断扩大;关于后者,人类则不断发明更有效的传播媒介以满足需求,而每一种新媒介的发明,都导致了人类能够更快、更远地获取信息整个人类传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克服空间限制的历史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图像传播图像的信息沟通功能不仅体现在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原始人的“自我传播”中,即人以图像为工具进行各种心灵活动。

      此时,图像就是一种象征的符号体系原始社会图像传播的限制:一方面,图像传播的信息不明确,即图像传播具有很强的含混性;另一方面,原始社会的图像符号都是固定在洞穴、树木等固体物上的,极不利于信息的传递它要求人要亲自走到信息面前才能够开始传播是人走向信息符号,而不是符号走向人,这种传播方式非常原始和低效率的语言传播语言首先是以口语的形式出现的口语是一种有声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于图像,它的优势在于语言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可以依附人的肉身(喉咙和耳朵)而存在于是,人自身作为传播媒介,走到哪里,语言就会被带到哪里口语传播的劣势:信息过耳不留,无法保存同时,由于口语传播依靠传播主体的肉身作为传播媒介,所以传播的范围十分有限案例:许多优秀的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曾经是靠面传心授、口耳相传一代代传承,然而,随着某一位艺人的离世,伴随着这位艺人共生的许多技艺都将面临失传和消亡艺人自身既是“信源”,又是“媒介”,传播的广度极为有限,信息也不易保留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最大的意义在于,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抽象而逻辑严密的象征世界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记录变得很方便,更重要的是,文字可以记录复杂的内容,而且文字信息的准确性也比图像强得多。

      承载图像和文字的媒介是笨重的和难以传递的,因为信息传递的速度取决于人类搬运物质的能力“偏向”于时间的媒介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印刷传播文字的发明使信息变得轻便和简单,而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则将这种轻便和简单真正地发挥出来人类的传播第一次大规模地突破地理的限制,真正“偏向于空间”的媒介诞生了纸张和印刷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制造出结实耐用的植物纤维纸7世纪的唐代,中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之后的1045年,宋代的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中国的这两项发明广泛流传到东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纸张轻巧,携带简单,运输传递也十分方便印刷术使得大规模的信息复制成为可能,于是,信息(知识)由垄断走向普及,随之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电子传播电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的传播能力又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传播的广度来看,人类“无远弗届”的传播梦想真正成为可能电”用于传播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空间的障碍被大大地突破了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使得信息首先能以光速在电线上传播;波波夫、马可尼等人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又使信息可以脱离电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而不需要依附任何有形的材料;随后萨尔诺夫等人将广播技术推向成熟。

      几乎与广播发展同一阶段,在法国人勒布朗,德国工程师尼普可夫、威勒,英国人贝尔德,美国发明家詹金斯等人的努力下,电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于是,通过无线电,人们不仅能够传播声音的信息,而且还可以传递图像的信息电子传播颠覆了文字信息和印刷媒介的传播逻辑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就是电子媒介使人类社会重新“部落化”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遵循的方向: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空间越来越广这样,人类将可以了解更多更远的信息,获取更为丰富的见识,从而为更有效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基础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人类会不断地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复制客观现实,即人有利用自身模仿能力创造模仿物的能力人类社会从图像开始的媒介变革,一方面大大提升了人们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利用符号手段模仿客观世界、模仿自然的能力模仿,也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总的来看,这种行为有助于拓展人类“知(认知,如科学活动)、情(情感愉悦,如审美活动)、意(伦理和道德,如信仰活动)”三方面的能力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能够促进人们更多更好地认知客观现实。

      思想家早已通过各种方式证实,人类很多发明都是通过模仿自然界来完成的据此可以最终推断,模仿具有发现真理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模仿是孩子认知周遭环境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人类不仅仅通过单纯地模仿自然界的表面现象来使自己的认知范围更宽广,同时他们还会模仿自然界中隐含的深层次的道理和规则,即将这种模仿上升到理性层面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通过模仿自然界来完成的比如,借助模仿鱼鳃使鱼沉浮的原理,人类发明了潜水艇,而对于潜水艇来说,密封舱就是一个巨大的人工鱼鳃;通过模仿蝙蝠利用超声波辨别方向的本领,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样就可以发现辽远的天空中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这说明模仿是人类通向理性世界,获得科学认知的通路之一其次,模仿有“善”的指向,即在所有的“模仿”中,模仿“应该是”的东西是人类“模仿”的价值指向亚里士多德诗学里早就提到,戏剧不仅仅要模仿“事物本来的样子”,还要模仿“事物应该有的样子”,这里所谓的“应该有”其实就是一种道德指向最后,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即模仿具有美学意义“内模仿”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人类模仿的能力不断获得提升。

      首先表现在模仿的逼真性越来越强原始人刻画在岩壁、树木、陶器上的图画,是对客观现实最直接的模仿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把像与不像作为模仿技艺高低的标准这种推崇在摄影术诞生后终结了,但摄影只能拍摄静态的画面,于是人类又发明了电影和电视,记录流动的影像为了更加真实地模仿和复制现实,人类又自觉地发展各种音频技术,将声音的制作和复制与流动的画面结合起来,这就是有声电影的诞生随着色彩进人电影和电视,人类对世界的复制达到更为逼真的程度,即更倾向于一种全息复制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模仿外界事物的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影视作品中的高科技特技可以完全欺骗人们的视听感官,在其他领域,这种探索也从未止步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其次是模仿的层次越来越深入文字诞生后,人类开始有能力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模仿,即不仅模仿世界的外观,而且通过文字语言的叙述不断激发自身的想象和思考,进而模仿客观世界的内部逻辑或者人的主观心灵过程这样一些没有特定外形表现的内容理论思考、科学研究其实都起源于这种模仿印刷术诞生以后,人类的模仿能力发展成复制能力,单个的作品开始被大规模地复制和扩散。

      如果说,圣经用文字符号模仿了一个“上帝的世界”,那么印刷术就将这个模仿的世界推广到了可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电子传媒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使得人们复制的能力更加强大,电影、电视、广播用声音和画面营造(模仿)了一个全息的、活生生的世界模仿的能力在传媒技术的推动下不断进步,最终发生了一种性质上的“逆转”,即从模仿变成了“仿拟”模仿一定是有一个原本的,对原本的模仿形成了所谓的“摹本”但当人类的模仿技术足够发达之后,就可以脱离客观世界,即脱离“原本”创造一个完全是自己想象中的世界这种脱离原本的纯粹的符号创作,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称之为“仿拟”,仿拟出来的符号作品被称为“拟像”在当下社会中,影视中的卡通人物,电脑游戏中的虚幻故事,包括大量的影视作品,都是典型的拟像,即这些形象都是由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对应着一个真实的范本可见,是模仿技术(同样也是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导致人类的创造力得到了最深刻和自由的发挥第一节 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轨迹1901年英国的无线电报能发送到大西洋彼岸;1902年英国与加拿大之间正式开通了越洋无线电报通信电路,使国际电报通信跃入一个新阶段。

      由于无线电通信不需要昂贵的地面通信线路和海底电缆,因而很快受到人们的重视它首先被用于海上通信第一艘装有无线电台的船只是美国的“圣保罗”号邮船后来,海上无线电通信接连在援救遇险船只的行动中发挥作用,初露头角1912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引发了社会普通公众对无线电传播技术的浓厚兴趣1898年无线电通信史上的第一次实际应用英国举行了一次游艇赛,都柏林快报特聘马可尼为信息员他在赛程终点用自己发明的无线电报机向岸上的观众及时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