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2000字.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凹**
  • 文档编号:161482085
  • 上传时间:2021-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0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2000字   摘要: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梯度分析法分别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不仅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同时也根据云南省的具体省情及区域经济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以期能对云南省经济快速均衡发展有所裨益 毕业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主成分分析法;梯度分析法    一、引言  省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立足于省情具体情况,做好省区经济战略规划,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整体战略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将从定量和动性两个角度来分析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差异定性分析我们用梯度分析法从人均GDP、产业结构、相关指标来比较不同的区域经济差异,定量分析则是借助竞争要素分析法从影响地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来考量地区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  二、对云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差异的分析  本部分借助统计软件spss15.0,采用主成分的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各地州区域经济竞争力作实证分析数据均来自“云南省统计年鉴2009”(2008数据)指标的选择应具备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行性马力、史锦风(2006)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

      其指标体系包括: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第一产业人员的比重张欣莉(2006)、蔡国梁、廖为鲲、涂文涛(2005)等人也从不同的衡量指标体系对区域经济差异作出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将从人均GDP(元)、人均第一产业总(元)、人均第二产业值(元)、人均第三产业值(元)、人均财政收入(元)、人均年末储蓄余额(元)、人均消费品零售总(元)、人均固定资产投(元)8个指标来衡量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情况因人均批标更加准确和客观,所以本文对所用指标均采取了人均处理篇幅受限,略去原始数据)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后由SPSS用主成分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特征与方差比表和因素得分表,如表1、表2所示  所以根据公式可得到云南省各地州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指数,如表3所示  根据竞争力指数的含义,判断竞争力强弱的标准为:C>1表示具有强的竞争力,0<C≤1表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弱竞争力),而C<0则表示较弱的竞争力,由上结果可知除昆明、玉溪外其他地区均竞争不强或很弱,这说明云南不仅经济欠发展,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

        三、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分析  我们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运用有关竞争力指标将云南省区域经济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高梯度)由昆明、玉溪组成,第二梯度(中梯度)由曲靖、西双版纳、迪庆组成,其他为第三梯度(低梯度)再分别从人均GDP、产业结构2003年和2008年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对比,数据分别来自“云南统计年鉴2004”和“云南统计年鉴2009”各梯度人均值是由各梯度相关指标求和后再比上各梯度总人口得到  (一)人均GDP梯度分析  云南省16(州)市人均GDP比较,如表4所示  由表4知2003年高中低三梯度人均GDP之比为3.96:1.37:1,而2008年其相应比值为3.09:1.58:1,可以看出虽然第一梯度与第二梯度间的人均GDP差距有所缩小,但第二梯度和第三梯度间的人均GDP却有所扩大同时从整体看,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且各区域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二)产业结构差异分析  经计算我们得到云南省16(州)市三梯度2003年及2008年产业结构,如表5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高梯度地区的产业结构2003年和2008的比值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结构相对较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低,只有8%。

      而中低梯度的三次产业结构较不合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这也比另一方面说明了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很大的梯度差异  四、结束语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对云南省经济发展提出几下同点意见:一是根据云南省“1145”的有关空间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云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滇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进一步优化提升云南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云南产业升级;三是依托面向东南亚的有利区位优势,有选择地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四是抓住国家正在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更大活力  参考文献:  1、徐新,相丽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17).  2、周国富,张佳伟.天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J].天津经济,2007(10).  3、阮桂海.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应用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