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TVB金庸剧改编原著的特点与价值.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52124686
  • 上传时间:2023-1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9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TVB金庸剧改编原著的特点与价值 姜春辉提起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大陆的观众可能首先想到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琼瑶剧,或者世纪之交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四大名著改编剧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剧集虽然仍然保持着典范地位,但经过反复地大浪淘沙,再次观看它们,也许不再像当年看到的那样熠熠生辉了不过还是有一类被观众无视已久的文学改编剧,至今还能够带给观众久违的惊喜与追剧的热情,这便是香港无线电视〔TVB〕在20世纪拍摄的一组根据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假设干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金庸先生一共写过14部长篇武侠小说,根据其书名的首字,恰好形成一副七言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TVB并没有将这14部武侠小说均改写成影视作品,但选取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进行拍摄,从而奠定了其在金庸武侠剧拍摄史中的地位从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互动来看,TVB对于金庸原著的影视改写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学术界对于这一领域的讨论较少,即使有几篇涉及这一话题的论文,也大多是就某一个案展开的研究,还没有通过宏观视角来进行研究的成果本文考虑到TVB所拍摄的金庸剧的重要影响,就其改编原著的特点与价值进行论述,不当之处还请专家读者指正。

      一、TVB金庸剧改编原著的特点任何一部电视剧都无法准确复原原著的所有内容,这并不是由导演或编剧的能力所决定的,而是由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特性所决定的文学作品使用文字手段来叙事抒情,较少受到其他技术手段的束缚;而影视作品那么借助舞台表演来描写故事、表达感情,受到技术手段的较大约束正如美国影评家福格斯〔T.B.Focus〕所說的那样,“高超的导演能够将原著的主要精神与面貌加以反映,同时对原著的主要事件与情节加以呈现〞【1】TVB对于金庸原著的改写,恰好符合福格斯的这一看法总体来看,TVB金庸剧改编原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简化原著复杂的情节线路众所周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善于驾驭大场面,往往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置在民族存亡之秋,所以往往具备着异常丰富的情节以西方叙事学的眼光来看,可将这种特点表述为“复杂的情节线路〞〔complicatedstorylines〕如此错综复杂的情节线路,显然无法逐一在电视剧中得到展现,所以TVB在拍摄金庸剧时,往往将原著复杂的情节删繁就简,起到了非常凝练的效果例如1994年由张智霖和朱茵领衔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就非常高超地将原著的复杂情节简化为三条故事主线:郭靖武功的修习历程,郭靖与黄蓉的情感开展,蒙古与大宋的战略形势。

      第一条线路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是确保郭靖成为大侠的必要情节;第二条线路展示的是“侠之大者〞应有的儿女情长,也必不可少;第三条线路那么将大侠安置在了民族危亡之秋,为其施展才能提供宏大的舞台所以原著中丰富的情节在进入电视剧以后,很多便遭到了删汰,仅保存了这三条与主线相关的情节洪七公传授郭靖降龙十八掌的情节保存了下来,但江南七侠传授郭靖武功的情节那么被省略了;郭靖与黄蓉由相识到热恋的情节保存了下来,而他在大漠与华筝的青梅竹马却受到了最大程度的压缩这些类似的处理手段,足见该剧对于原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编1995年由古天乐、李假设彤拍摄的?神雕侠侣?也使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由于杨过与小龙女失散之后的情节对于塑造杨过的形象没有太大价值,整部剧只安排了6集的容量来呈现这些内容,而二人失散前的情节那么尽可能完整地被保存下来了,所以看过电视剧版?神雕侠侣?的观众无不为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而动容〔二〕丰富原著人物的性格特征原著的人物特征已经通过文字的描述加以凸显,成功的影视剧那么会在原著的根底上借助影视改写,对这些性格特征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仍以?神雕侠侣?为例,原著在杨过了解了其父杨康是被黄蓉所杀之后,决定向郭靖夫妇寻仇,但都是在非常光明正大的环境中进行的。

      而TVB版?神雕侠侣?那么增加了一个丰富杨过性格特征的小情节,即杨过使用迷迭香将郭靖夫妇迷倒,正要下手时,又突然想起郭靖誓死保卫大宋襄阳城,假设只因一己私仇而杀害为国为民的大侠,是太不理智的行为,于是他放弃了报父仇的时机这一情节在原著中是没有的,但电视剧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添加,丰富了杨过的性格特征——在大我和小我面前,选择放弃小我而成就大我〔三〕增加彰显原著精神的情节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无不表达了高尚伟大的人文精神据金庸先生的自述,他最负盛名的“射雕三部曲〞已完成了对“侠〞之精神的最终诠释:“?射雕英雄传?诠释的是儒侠,郭靖身上代表的是传统儒家一直强调的忠君爱国;?神雕侠侣?诠释的是道侠,杨过身上的离经叛道与追求自由是传统道家一直强调的道法自然;?倚天屠龙记?诠释的是佛侠,张无忌身上的上乘般假设是传统佛家一直强调的无上智慧但无论儒侠、道侠,还是佛侠,我要写的始终是侠,郭、杨、张表现的正是侠之大者应有的三个维度〞【2】TVB对这三部曲都进行过改写,?射雕??神雕?已在上文涉及,此处着重谈一下由吴启华、佘诗曼领衔主演的?倚天屠龙记?,这部剧于2000年首映,容量到达了46集,代表了TVB拍摄金庸剧的巅峰。

      该剧的不少情节不见于原著,是编剧为了彰显原著精神而增加的例如在小说中,张无忌在获得了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武穆遗书?后,直接转赠给了对抗蒙古的汉人徐达,这当然是一种非常伟大的侠义精神但为了将这一精神深化,电视剧增加了张无忌为了保护?武穆遗书?而遭受玄冥二老暗算的情节,这就更加凸显了张无忌为了保全?武穆遗书?,不惜身受重伤的侠义情怀这类情节虽然都不见于原著,但电视剧的改写无疑更加彰显了原著的精神,是成功的改写二、TVB金庸剧改编原著的价值TVB改编的金庸剧一直作为典范存在于香港和大陆的影视界,至今寒暑假期间,仍有不少地方卫视重新播放此类剧集这一事实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些剧集的魅力众所周知,大陆也曾经翻拍过不少金庸武侠剧,但客观来讲,获得的评价并不是太高金庸是香港作家,他的作品中所表达出的香港文化特色固然为同处于这一文化背景下的香港编剧和导演所熟悉,因此,他们的剧集能够较好地呈现出金庸的主题;而大陆导演那么不具备这一层文化方面的优势不过这绝非唯一的原因,亦非根本的原因TVB改编拍摄的金庸剧之所以大获成功,其实主要是、得益于他们对于原著的深入研究与了解,这种研究与了解落实到具体的改编工作中,便发挥了强大的能动性,这便是此类剧集在改编原著方面的价值所在。

      详细而言,TVB对于金庸作品的改编价值至少表现在三个突出的方面〔一〕为同类影视剧的制作提供艺术经验如果从1983年黄日华主演?射雕英雄传?算起,直到2021年黄日华主演?天龙八部?,TVB这20年间的金庸剧拍摄经历了相当辉煌的历程他们对于金庸原著的精准拿捏,为同类影视剧的制作提供了艺术经验,例如对原著情节的删繁就简,对人物性格的精深刻画,对原著精神的发挥,包括特技应用的方式,都是相当有意义的尝试现在提起特技应用,人们已经没有任何惊异之处,但回到20世纪80至90年代,TVB对特技的使用,确实给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1994年?射雕英雄传?中的“降龙十八掌〞,2000年?笑傲江湖?中的“独孤九剑〞,2021年?倚天屠龙记?中的“乾坤大挪移〞,这些靓丽的电脑特技对于展现原著丰富的想象力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艺术层面,TVB对于金庸作品的创造性改编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这些经验足够为同类影视剧的拍摄提供启发稍显可惜的是,TVB由于较早实现了金庸剧的巅峰状态,所以进入21世纪以来,便不再拍摄新的金庸剧,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此前拍摄的多部同类剧集,已经足够代表香港古装剧的艺术巅峰了。

      〔二〕使原著的精神得到演艺层面的升华一部以文学作品为根底的影视剧,如果仅仅考虑是否真实复原了原著的情节,还远远不够真正成功的改写应该是将原著的精神进行演艺层面的升华文学作品是文字的艺术,电视剧那么是演艺层面的艺术TVB将金庸小说的文字改编为影视演艺,不仅对原著的重要情节、人物精神、人物性格与人文关心进行了全面的复原,在此根底上还对原著进行了演藝层面的升华天龙八部?中的乔峰,?碧血剑?中的阿九,?雪山飞狐?中的胡斐,都在黄日华、佘诗曼等实力派演员的演绎中,变得更加真实饱满某些在原著中或许还略显单调的人物形象,如?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在电视剧中那么成为有趣的调料,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增进了观众阅读原著的兴趣相信仍有不少金庸原著的读者最早先是金庸剧的观众,他们在观看了精彩的金庸剧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原著的所有情节,从而开启了一段阅读的历程在这样一种互动中,影视剧对于文学原著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到了非常明确的表达这也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呈现了出来:文学作品为影视作品提供了改编的根底文本,影视作品那么为文学作品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潜在读者最终实现了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互利共赢,这种互动,无论对于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是对TVB导演的一系列金庸剧的价值概括,也为内地的武侠片制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语TVB对于金庸作品的改编既有鲜明的特色,也有不朽的价值这个题目如果加以深入研究,势必牵涉到艺术史、电影史及文学史等多个学科,这样的容量绝非本文所能容纳本文只是本着抛砖引玉的期望,希望引起学界对这一专题的重视,从而就其具体内容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理论研究逐步深化的同时,也以不断更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当前的影视剧制作,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参考文献:【1】ThiloBoymieFocus.TheArtofDirectorsImag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21:361.陈述[M]//周策纵.明报四十年访谈录.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26-2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