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检测方法.doc
9页水泥检测方法作业指导书JW-03.3一. 适用范围:适用于通用硅酸盐水泥和白色硅酸盐水泥试验方法,包括强胶砂度、细度、胶砂流动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二.引用标准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GB/2015-2005《白色硅酸盐水泥》GB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GB/T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三. 检测仪器3.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仪器设备试验筛 0.9mm 方孔筛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仪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 , 雷氏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 1mm量水器 最小刻度为 0.1ml 精度 1%湿气养护箱 应能使温度控制在 20±1ºC,湿度不低于 90%天平 最大称量为 1000g,分度值不大于 1g3.2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试验仪器设备试验筛 80μm负压筛析仪(调节范围为 4000-6000Pa)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0.01g3.3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 勃氏法试验仪器设备勃氏比表面积透气仪。
分析天平,分度值为 0.001g3.4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试验仪器设备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3.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试验仪器设备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试件成型振实台抗压强度试验机 测量精度±1%;抗折试验机 测量精度±1%;四.一般的技术规定4.1 试验室温湿度的要求: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20℃±2℃,相对湿度不低于 50%,养护箱保持在 20℃±1℃,相对湿度不低于 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 20℃±1℃的范围内试验室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 4h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减至一天记录两次4.2 试样制备: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 0.9mm 方孔筛,当检测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时,再在 110℃±5℃下烘干 1b 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五 检验项目与方法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1.1 水泥净浆的拌制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 5s~10s 内小心将称好的 500g 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搅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 120s,停 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 停机。
1.2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 25mm 直径刀轻拍五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 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 30s 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 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mm±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1.3 凝结时间的测定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试件的准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 4.1 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 30min 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 1s~2s 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 30s 时指针的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 4mm±1m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见图 le]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 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 15min 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 0.5mm 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在不同部位测二次,结果相同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时,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 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 5min 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 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1.4 安定性的测定(标准法)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试样需成型两个试件,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75g~85g 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内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雷氏夹试件的成型: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浆一次装满雷氏夹,装浆时一只手轻轻扶持雷氏夹,另一只手用宽约 10mm 的小刀插捣数次,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件移至湿气养护箱内养护 24h±2h煮沸: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 30min±5min 内升至沸腾,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 ,精确到 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然后在 30min±5min 内加热至沸并恒沸 180min±5min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测量雷氏指针尖端的距离(C) ,准确至0.5mm,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 5.0mm 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 4.0mm 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新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为安定性不合格1.5 安定性的测定(代用法)测定前的准备工作: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 100mm×100mm 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试饼的成型方法: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 70mm~80mm、中心厚约 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 24h±2h沸煮: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 30min±5min 内升至沸腾,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然后在30min±5min 内加热至沸并恒沸 180min±5min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等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样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末发现裂缝,用钢直尺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1.6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时间、终凝时间、雷氏夹膨胀值或试饼的裂缝、弯曲形态等所有的试验结果2. 水泥细度(负压筛法)试验2.1 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 4000-6000Pa 范围内.2.2 称取试样 25g,精确至 0.01g,置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 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筛盖上,可轻轻敲击,筛毕,用天平称量余物。
2.3 试验筛必须常保持洁净,筛孔畅通,使用 10 次后要进行清洗,如筛孔被水泥堵影响筛余物时,不可用弱酸浸泡,用毛刷轻轻地刷洗,用淡水冲净,凉干2.4 试验结果2.4.1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比按下式计算:F=Rs/w x 100式中:F ——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 Rs —— 水泥筛余的质量gw —— 水泥试样的质量结果计算至 0.1%2.4.2 筛余结果的修正应采用试验筛修正系数方法修正 2.4.1 条的计算结果2.5 试验修正系数测定方法2.5.1 用一种已知 80μm 标准筛筛余百分数粉状试样(该试样受环境影响筛余百分数不发生变化)作为标准样2.5.2 按第 2 章操作测定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的筛余百分数2.5.3 试验筛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C=Fn/Ft式中:C — 试验筛修正系数,Fn — 标准样给定的筛余百分数.%Ft — 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的筛余百分数 %修正系数计算至 0.01修正系数 C 超出 0.80-1.20 的试验筛不能用作水泥细度检验2.5.4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结果修正按式(B2)计算FC=C.F式中:FC —— 水泥试样修正后筛余百分数 %C —— 试样筛修正系数F —— 水泥试样修正前的筛余百分数%3. 水泥比表面积勃氏法试验3.1 试料层制备:将穿孔板放入透气圆筒和突缘上,用捣棒把一片虑纸放到穿空板上边缘放平并压紧。
称取按 m=pv(1-ε)确定的试样量,精确到 0.001g倒入圆筒,轻敲圆筒的边,使水泥层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虑纸,用捣器均匀捣实试料直至捣器的支持环与圆筒边缘接触并旋转 1-2 圈慢慢取出捣器,穿孔板上的虑纸为中心 Ф12.7mm 边缘光滑的圆形虑纸片,每次测定需用新的虑纸片3.2 把装有试件料层的透气圆筒下锥面涂一薄层活塞油脂,然后把它插入压力计顶端锥型磨口处,旋转 1-2 圈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的试料层3.3 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门当压力计内液面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该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记录,并记录下试验时的温度(℃)每次透气试验,就重新制备试料层3.4 试验结果:水泥比表面积由二次透气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如二次试验结果相差 2%以上时,重新试验,计算结果精确至 10cm2/g4.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4.1 试验前准备:跳桌在试验前先进行空转 25 次,以检验各部位是否正常在制备胶砂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邮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胺砂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井用潮湿棉布覆盖。
4.2 试样制备:水泥 540g,标准砂 1350g,水量按预定水灰比计算,按第5 条有关规定进行胶砂制备4.3 将拌好的胶砂分两层迅速装入流动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 5 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 15 次,随后,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 20mm,用小刀划 5 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 10 次,捣压后胶砂略高于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己捣实底层表面装胶砂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 4.4 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间向边缘分两次将高出截锥圆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擦去落在桌面上的胶砂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约每秒钟一次频率,在 25±1s 内完成 25 次跳动 4.5 跳动完毕,用卡尺测量胶砂底面最大扩散直径及与其垂直的直径,计算平均值,取整数,用 mm 为单位表示即为该水量的水泥胶砂流动度流动度试验, .从胶砂拌和开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