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云鲫红细胞大小及同工酶分析.pdf
5页湘云鲫红细胞大小及同工酶分析 董仕1 王 茜1孟宪军2 ( t 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3 0 0 3 8 4 2 .天津市泽业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 0 0 3 0 0 ) 摘要本实验利用水平武淀粉凝胶电泳法对1 8 尾湘云鲫进行了A A T 、F A S T 、C t —G P D 、 G P I 、L D H 、M D H 、P G M 等7 种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测量了红细胞及核的长径,并与 彭泽鲫、红鲫、鲫鲤杂交子代等的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同工酶电泳结果清晰地显示出湘云 鲫肌内的G P I 和L D H 同工酶由来自于鲤鲫双方的遗传物质的支配,红细胞及核的长径与三 倍体鲤鱼或三倍体鲫鱼相近 关奠词湘云鲫,同工酶,红血球长径 A b s t r a c t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o fi s o z y m e s 从T ,E S l 、,a —G P D ,G P I ,L D H ,M D Ha n dp G M w e r e c a r f i e dO U t ,a n dt h em a i o rd i a m e t e ro fe r y t h r o c y t ea n dn u c l e u so fe r y t h r o c y t ew e r em e a s u r e di n X i a n g y u nc r u e i a nc a r p ,C a r a s s i u sa u r a t u sX i a n g y u n ( T r i p l o i d ) .T h er e s u l t sm 0 0 m p a r e dw i t h t h o s eo fP f ! n 髀c r u c i a nc a r p ,r e dc r u c i a nc a r pa n do f f s p r i n go fc O n M T I O nc a r pxc r u c i a nc a r p . T h ee l e c t r o p h o r e t i cp a t t e r n so fG P Ia n dL D Ho fX i a r t g y u nc r u c i a nc a r p ( T f i p l o i d ) i n d i c a t e d t h a tg e n e sc o d i n gG P Ia n dL D Ho ft h o s ef i s hh a v eo r i g i h a t e di nO O l T l m o nc a r pa n dc r u c i a nc a r p . T h em a j o rd i a m e t e ro fe r y t h r o e y t ea n dn u c l e u so fe r y t h r o c y t eo ft h o s ef i s hw e r es i m i l a rw i t ht h o s e o ft r i p l o i dc r u c i a nc a r pa n dt r i p l o i dc o r m n o nc a r p . K e yw o r d sX i a n g y u ne r u e i a ne a t r p ( T r i p l o i d ) ,i s o z y m e ,e r y t h r o c y t i es i z e 湘云鲫是由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与湖南省湘阴县东湖渔场合作,由刘筠院士为首的 课题研究小组,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的高新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三倍体的新型 鲫鱼,由自鲫( 旱) 四倍体鱼( 舍) 的杂交获得,其四倍体氩为鲤鲫远缘杂交种。
在国家 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年生产鱼苗可达1 亿尾,推广养殖达2 0 个省市,受 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5 .6J 近年,各地已有很多关于鲤鱼和二倍体鲫鱼杂交子一代的研究报道【8 0 或生产单位用于 养殖生产这些杂交子一代的生产、.养殖在极大地促进养殖事业发展的同时,由于鲤鲫杂交 子一代与湘云鲫在外形上基本相近,难于区分,给成鱼养殖单位带来困难特别是在幼鱼阶 段如能有效地将湘云鲫与其他鲤鲫杂交种及鲤鱼或鲫鱼分开,对于保护湘云鲫的声誉和生产 者利益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湘云鲫遗传物质来自于鲤鲫双方并为三倍体,所以其同工酶谱应 具有鲤鲫双方的特性,红细胞及核的长径应具与三倍体鲤、鲫鱼相近 同工酶作为一种生化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鱼类种韵鉴别、种内不同群体间遗传差异的 比较、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克隆的鉴别等u ,4 1 ( 董仕,1 9 9 6 ,1 9 9 9 ) 红纽胞及核的长径 的大小可以鉴别三倍体( 小野里坦,1 9 8 3 ;楼允东,1 9 9 9 ) 本实验以分析湘云鲫同工酶的遗传组成状况,找出判别湘云鲫的理论依据为目的,应 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的同工酶检测技术分析了天津市某淡水鱼养殖场的1 8 尾湘云鲫, 并测量了红细胞及核的长径。
其结果与彭泽鲫、红鲫、鲤、鲤鲫的杂交子代等进行了比 较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鱼 1 8 尾湘云鲫取自天津市某淡水鱼养殖场( 苗种来源为湖南省某水产养殖场) 实验鱼带 回实验室后,从尾柄部取血作成血涂片,测量体长、体重后,置于一2 0 ℃冰箱中冷冻保存备 用实验鱼平均体长为2 3 .7C 1 T I ,平均体重为4 6 2 9 1 .2 凝胶的制备及同工酶电泳 同工酶检测方法参照谷口顺彦等人( 1 9 8 0 ) 和董仕等人( 1 9 9 9 ) 的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 法进行用水解淀粉和土豆淀粉加入柠檬酸一氨丙基吗啡啉( C —A P M ,p H6 .0 ) 缓冲液, 制成浓度为1 0 .5 %的凝胶以冷冻湘云鲫的肌肉和肝脏为检测样品调节电流为4 r n A /c m 2 凝胶,在4 ℃下电泳4 h 检测的同工酶种类、编号( S h a k l e e ,1 9 9 0 ) 、所取组织见表I 衰1 检一的同工酶种类、电渌用组织以及缓冲藏 1 .3 红细胞厦棱长径的测量 制成的血涂片经吉姆萨染色液染色,在1 6 父1 0 0 倍O l y m p u s 显微镜下测量红细胞及核的 长径。
2 结果与分析 2 .1 同工一电泳结果 1 8 尾湘云坪肌瞻或肝脏的7 种同工酶电泳,均得到了清晰的电泳图谱经与红鲫、鲤 鲫杂交子一代及鳃鱼的电泳结果比较,湘云鲫肌肉的葡糖磷酸异构酶( G P I ,:二聚体酶) 以 及乳酸脱氢酶( L D H ,‘四聚体酶) 两种酶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于红鲫、鲤鱼,与鲫( 早) x 鲤( 舍) 和鲤( 早) X 鲫( 舍) 的杂交子代相似2 ’1 7 1 在G P I 同工酶图谱巾,湘云鲫的电泳带在阳极、阴极均出现,而鲫鱼的G P I 电泳带在 凝胶缓冲液为C —A P M tp H6 .0 时出现在阳极( 本文命名为坤基因) ,鲤夤出现在阴极( 本 文命名为德基因) 在凝胶缓冲蒗为柠糠酸一三羟甲基氨基甲斌( T —C ,8 .0 ) 缓冲液时, 红舅的电泳带朝向阳极的移动度明显地大,鲤( 旱) X 红鲫( 台) 杂交子一代的电泳带在点 样点附近( 图1 ) U 田埔矧几 圈郴暮●● ^_巳麓制目|0露蜊0 ^ n z]藿性目|0疆巽车m量驯u ^累6I.革捌目J0《m棘越曩嚣∞驯冥曩咐襞《 暴}匝嚣卿龌H匿匿o『I豳 , 艟 l:‘ I f 1● ll ● I ● ’ 气I r ’ ● ■●● ● 《 ● l :l l ,I 一一—..........................................。
..........L 屠驯 # m 蜃鞋 在I .D H 同工酶图谱中,湘云鲫较清晰及染色较深的电泳带有7 条,从阳极到阴极电泳带 长、宽逐渐加大,电泳带的间距基本相同且小于鲫、鲤的电泳带的间距而鲫鱼电泳带有5 条,阴极一侧电泳带的起始点不同于鲤鱼及鲤鲫杂交子一代鲤鱼阴极一侧电泳带的起始点虽 与湘云鲫相同但电泳带间距以及电泳带数量明显不同于湘云鲫和鲤鲫杂交子一带( 图2 ) 图2L D H 同工酶电泳图谱 A :湘云■和鲤B :鲤鲫及其子代( 引自董仕,1 9 9 6 )C :鲤■子代和柙( 引自文献[ 2 ] ) 不同类型鱼的其它种类同工酶电泳图谱之间的差异不太显著 2 .2 红细胞及核的长径 从每尾湘云鲫血涂片中选取1 0 个红细胞,测量其细胞的长径及核的长径,结果见表2 裹2 红细胞殛核的长径( 平均值,肚m ) * 1 引自文献[ 2 ] ;* 2引自文献[ 7 ] 由表2 可以看出湘云鲫的红细胞及核的长径分别为1 6 .2 t L m 和7 .2 弘m ,与彭泽鲫、三倍 体鲤鱼相近,明显大于二倍体的红鲫、鲤鲫杂交子代小野里坦( 1 9 8 3 ) 报道了鲫鱼的红细 胞长径与倍数性的关系。
红细胞长径小于1 5 } a n 的为二倍体,1 5 ~1 9 9 i n 的为三倍体1 9 p m 以上的为四倍体由此可以认为本实验使用的实验鱼为三倍体类型 本实验结果显示本实验中使用的1 8 尾实验鱼符合湘云鲫来自于白鲫( 旱) 四倍体鱼 ( 舍) ,其四倍体鱼为鲤鲫远缘杂交种的报道;湘云鲫的G P I 和L D H 同工酶由来自于鲤鲫双 方的遗传物质的支配;其红细胞及核的长径与三倍体鲤、鲫相近G P I 、L D H 同工酶电泳结 合红细胞长径的测量可以作为鉴别湘云鲫的方法 参考文献 ( 1 ] 王可玲.张堵军,刘兰英,尤锋,徐成.中国近海带鱼分种的研究.海洋科学,1 9 9 3 .1 5 ( 2 ) :7 7 ~ 8 3 [ 2 ] 王茜彭泽鲫遗传特性的研究.青岛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 0 0 1 [ 3 ) 朱桂华.湘云鲫( 白■旱四倍体鱼舌) 生长的初步研究淡水渔业,1 9 9 9 ,2 9 ( 9 ) :1 2 —1 3 ( 4 ] 李恩发.吴力钊.芏强,仇潜如,陈永乐等.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麓、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上海: 上海科举技术出版社1 9 9 0 ( 5 】吴仲庆.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 第三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杜,2 0 0 0 [ 6 ] 周工健.湘云■.谢患明主编。
见:优质螂鱼养殖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9 9 .2 1 8 - - 2 3 8 ( 7 ] 陶炳春.董仕.乔秀串.二、三倍体键龟红细胞( 核) 大小、D N A 含量及血液性状比较的研究.中国 水产学会编,见:全冒首届青年水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 9 9 5 .3 5 4 - - 3 6 1 [ 8 ] 谢忠明主编.优质钾鱼养殖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9 9 [ 9 ] 谷口顺彦,冈田容典.7 歹彳力生化学的多型I :关中6 遗传学的研究.日本水产学会志,1 9 8 0 ,4 6 : 4 3 7 4 4 3 , [ 1 0 】董仕谷口顺彦.了,r 力同质三倍体匕异质三倍体o7 ,口妒彳厶.成长括土扩形态 日本) 水产增 殖,1 9 9 3 .4 1 ( 1 ) :3 5 ~4 3 ( 1 1 ] S h a l d e eJ .B .A l e n d o f f ,1 z .W .M o l i z o tD .C .a n dW h i t t .G .S .C .r e n en o m e n c l a t u r ef o rp r o t e i n — c o d i n g l o c l i n f i s hT m n m e t l o n s o f t h e A m e x i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