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特金斯大连国际生态卫星城产业及空间概念规划设计.ppt.pptx
173页城市发展现状,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 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东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天然区位条件与海陆空交通网络体系仍然是大连市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增强区域合作与经济联系是大连市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大连,国际大连,经济大连,时尚大连,多彩大连,活力大连,大连鲜明的城市个性与独特的文化特征将形成巨大的城市吸引力,聚集更多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连,地区发展的龙头城市,定位:大连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区域,同时在环渤海经济圈内,为落实国家战略大连定位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 期冀:随着兰州新区、南沙新区相继上升成为国家级新区,成为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已经成为大连城市竞争的发展目标,,背靠沈大: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港口龙头:以东北地区作为经济腹地,大连市三面临海的地理特征,使城市北拓成为空间发展的唯一可能 丘陵山地使大面积的土地资源更为稀缺 大连市城镇空间结构:“一轴两翼、一核多节点”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挖掘腹地的发展空间,并增强沿海地带与腹地的经济联系,形成纵横联系的发展网络,而汽车物流城将成为大连城市北拓的重要承接地之一,西进北拓 全域城市化发展,借力——空港海港 保税物流,大窑湾保税区—强大的航运能力与政策优势,保税区的周围环绕着六大港口码头: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港、鲇鱼湾油港、大连湾渔港、和尚岛煤港和北良港。
大连港口为北方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距离大连汽车物流城30公里,拟规划填海造地面积20.87平方公里,预期旅客吞吐量3600万人次以上,并成为枢纽机场金州新区—金州湾国际机场及良好产业基础,,金州新区、大窑湾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将成为新市区南部的发展集群,互相支撑,合力发展大连汽车物流城需要借助周边的便利交通与自身的政策优势与产业基础,聚集高端要素,成为区域的发展服务核心后发优势 错位发展,基地可作为大连主城区与普湾新区之间的城市功能发展节点,充分发挥其保税政策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特色新城普湾新区:“次中心”和未来行政中心,保税区:产业集群主导和保税政策下的区域对外开放窗口,金州新区:现代核心产业基地,“六问”卫星城,I 审视: 项目整体开发环境是什么? II 盘点:项目的核心驱动优势在哪里? III 创造:如何确定新城整体开发思路? VI 吸引:如何塑造地区发展引擎? V 生态:如何塑造新城生态特征? VI 预留:如何为开发预留调整弹性?,技术路线,大连市三次产业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2010年,大连市利用外资中,第三产业占71%,第二产业占28%,第一产业仅占1% 大连市外资主要投资在房地产、居民服务、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2010年,大连市利用外资中,房地产占比34%,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占18%,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12%,以上三者占比64%, 而科研、技术服务等仅占总额的3%数据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2011),ATKINS分析,大连FDI行业分布不均,高附加值的科研、技术服务占比较低,大连市进口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额占比近60%,其次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各占17% 大连市形成了以进料加工贸易占主导的格局2011年,进料加工贸易占比50%,其次为一般贸易30%,来料加工装配贸易14%,保税区仓储转口4%,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2%数据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2011),ATKINS分析,贸易处于产业链低端,进料加工占主导,大连进出口尴尬局面: 大连市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导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占了53%,其次是高新技术产品14% 大连市进口产品形成了以机电产品和原油为主的格局2011年,机电产品和原油产品进口额占比62%,数据来源:大连市统计年鉴(2011),ATKINS分析,进出口贸易:进口原材料和高附加值成品,出口低附加值组装成品,基于对大连市目前在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模式,重点引进跨国企业研发部门来提高生产能力,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部分。
初期发展汽车中间产品国际贸易,逐步发展制造业最终产品国际贸易,和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展示中心,东亚国际分工模式主要分为雁形模式和产业内垂直分工模式,两种模式都反映出发达国家处于价值链高端,而发展中国家处于价值链低端 大连市在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简单加工环节,附加值低,目标:打破国际化分工模式,铸就高科技大连,,数据来源:2011年各地市统计公报,ATKINS分析,大连市作为辽宁省东北亚窗口的地位不可动摇 整体经济遥遥领先2011年辽宁省14地市中,大连市位居第一,达6150亿元,近年来大连市GDP占辽宁省比重稳定在28%-29% 人均产值高2011年,大连市人均GDP达91924万元,位居辽宁省14地市首位 地均产值高2011年,大连市地均产值达4646万元/平方公里,位居14地市首位,经济指标居首,辽宁省东北亚窗口名副其实,大连市产业以物流业、金融业等三产在辽宁省优势显著,一二产无优势 大连市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一、二产业在辽宁省竞争力弱作为港口城市,其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优势明显,区位熵为1.42;其次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优势也较显著,区位熵均大于1,数据来源:大连市&辽宁省统计年鉴(2011),ATKINS分析,2010年大连市各行业区位熵系数,产业竞争力分析:第二产业竞争力弱,大连第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 作为东北亚的重要窗口,其主导工业仍是重化工业,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现代服务业特色不明显,高附加值产业待挖掘,选取比较城市的标准:城市经济总量与大连相当,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大连市三产结构逐步改善,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52:42 第二产业波动较大,大连市第二产业仍以装备制造、石化、船舶制造等重化工业为主导, 产业升级换代亟待解决 第三产业波动发展,第二产业波动增长的影响下,第三产业增长率相对偏低,数据来源:2006-2011年大连市统计公报,ATKINS分析,三次产业结构:三产的发展受限于重化工业为主的二产,二产升级是关键,目前,大连的石化、船舶制造等重化工业主要密集的布置于沿黄海岸线上,而从大连“十二五”规划的工业重点项目布局可看出来,沿黄海岸线将引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高污染和高能耗的重化工业将慢慢迁移至沿渤海岸线的大连新市区。
在此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基地作为保税港区和整个沿黄海产业带的腹地,可承担研发先进制造业技术等生产服务活动,和休闲购物等生活服务活动重化工业的外迁:城市与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机遇,基地作为保税港区的后勤基地是大连市海陆空转运的一个最佳节点,基地西邻金州空港,南与各大海港,距离都在50公里内,位居海陆空的中心节点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对保税港区的要求:“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离岸金融8个方面的业务积极承接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离岸金融中心、国际中转中心,实现港口、航运、物流和加工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基地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保税港区的建设要求,基地可以发展制造业技术的研发,国际贸易、和物流转运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海陆空的最佳节点,成就国际化自由贸易区,金州新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缺乏研发环节,为基地带来了机遇;现代服务业类别多而全,但缺乏特色产业,基地可从中发掘以互补,如文化创意产业 基地位于金州新区地理上的相对中心位置,与金州新区的十大园区形成互补发展,成为联动十大园区的中心节点,10大产业园区规划发展重点,金州新区是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地,本基地可为其提供制造业技术研发,物流服务。
同时,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本基地可以与其互补发展基地,区域竞合:基地与金州新区互动发展,普湾新区未来规划图,普湾新区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和船舶配套等为主体的优势产业体系,基地可为其提供技术研发 普湾新区未来将是大连市行政次中心和新市区组团的核心,基地可为其提供国际商贸和物流服务等,以补充完善其城市功能,增强其新核心在大连市域范围的影响力,普湾新区由传统低附加值的中间部件加工为主导的二产格局,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业转型,向未来新市区核心和行政中心的靠拢,本基地国际商贸和物流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为其城市功能完善补充,基地,,,,,区域竞合:为普湾新区大连次中心城市功能完善补充,保税区作为“两头在外”的特殊经济区域,以港航服务业、市场贸易和加工业为主的产业附加值低,本基地可发展技术研发、国际商贸及物流服务等为其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引领保税区成功转型,成为保税区产业强大支撑后盾,大连市保税区作为唯一集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经济区,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塑料、家用电器为主的加工产业,以汽车为主体的国际贸易大市场;同时,形成了以其配套服务的仓储物流体系 2010年,二十里堡街道、亮甲店街道整建制移交保税区托管,使全区面积从原来的64平方公里扩大到251.3平方公里,并将后备用地规划建设成汽车物流城,未来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汽车相关服务及物流为核心的产业体系 保税港区是汽车产业制造基地,是汽车产业的前台,基地作为保税港区后备用地,可承载汽车产业的后台,包括研发、展示等,区域竞合:保税区的后台,加工制造的展示、教育培训、研发基地,基地可为汽车物流城提供“城”的服务, 发展汽车物流相关高科技现代服务产业,为汽车物流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将其打造成大连市甚至辽宁省汽车物流高端服务新核心 ,促进汽车物流业向国际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大连汽车物流城作为保税港区的后备用地,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保税港区的后方支撑作用 亮马店工业区承担着汽车物流城中“物流”的重任 基地所在的中心城区作为汽车物流城中的核心城区,一方面承担必要的城市生活居住功能,另一方面为汽车产业和物流产业提供研发、服务、展示等功能,区域竞合:承担汽车物流城“城”的功能,南:钻石海湾 中:白金三角 北:普湾新区,未来空间发展格局构想,。
充分发挥基地的区位、自然优势,统筹区域资源,以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大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以行政办公、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居住、生态休闲为核心的城市功能集群,构建多元化的大连北部新城区,总体发展目标,战略定位,生 态 宜 居 之城 智 慧 产 业 之城 文 化 旅 游 之城,形象定位,”世界一流、中国顶级”生态新城,汽车产业是大连市保税区的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近85%( 《大连保税区十二五规划》P13 ),考虑到汽车产业与其他工业产业的进出影响,以汽车产业产值为标准计算吸纳人口 大连市保税区汽车产业工业产值2020年达1800亿元(大连市保税区规划远景),可带动第三产业产值达218亿元,吸纳就业人口23万人,吸纳总人口60万人,汽车工业产业前向关联测算吸纳人口(投入产出法),数据来源:大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ATKINS分析,汽车行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带动人口,规模预测,项目区作为保税区产业后备用地,汽车物流城的“城”的功能,考虑到保税区第三产业空间布局将是保税区港区、汽车产业区、物流园区和本基地四个园区,所以未来基地第三产业产值占保税区假定可达1/4 项目区吸纳就业人口5.8万人(保税区吸纳就业人口数*1/4),吸纳总人口15万人,汽车工业产业前向关联测算吸纳人口(投入产出法),项目区带动人口,规模预测,,构建以商务服务与智慧研发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和基地社区服务为辅助的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构建,注:各功能板块合计建设规模(不含道路及公共绿地)约7.96平方公里,产业体系构建,功能板块,科技研发,产业体系构建,智慧研发,商务服务,产业体系构建,商贸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构建,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体系构建,社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