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变态反应药.docx
3页抗变态反应只涉及 H1 受体拮抗剂(可统一记忆),用于皮肤黏膜变态反应疾病,还可用于止吐,防治晕动症、镇 静催眠、预防偏头痛等 分类: 第一代,经典的(产生中枢抑制和镇静不良反应); 第二代,非镇静的 组胺H1受体拮抗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类型9个代表药按结构类型分五类:1•氨基醚类: 盐酸苯海拉明; 2.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3.三环类:盐酸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富马酸酮 替芬; 4.哌啶类:诺阿司咪唑、非索非那定; 5.哌嗪类:盐酸西替利嗪H1受体拮抗药1苯海拉明氨基醚类 氨基醚结构(0与N间隔两个C)②醚在酸性下水解生成二苯甲醇不溶于水(体内与葡糖醛酸结合,排出)叔胺N原子与生物碱试剂反应③竞争性阻断组胺 H1 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显著有镇静、防晕动和止吐作用用 于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瘙痒等皮肤黏模变态性疾病,预防晕动症及治疗妊娠呕吐2氯苯那敏(扑尔敏)丙胺类1个手性碳,S异构体的活性比外消旋体强2倍,R构型活性低,临床用外消旋体;二甲氨基 碱性;含吡啶,可升华,显叔胺类反应,癫痫病人禁用S( +)强但临床用消旋体,药物相互作用:与中 枢系统抑制药同用时,可增强前者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增强金刚烷胺、氟哌啶醇、抗胆碱药、三环类抗抑 郁药、吩噻嗪类、拟交感神经药、氯喹的药效。
不宜与哌替啶、阿托品同用3赛庚啶三环类 1.双环与哌啶双键连接 2.含结晶水,溶解过程有乳化现象 有刺激食欲的作用 3.可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代谢产物无活性,除从尿液和粪便外,还可经汗液、乳液排出4•作用机制:对组胺H1受体的抑制作用比马来酸氯苯那敏和异丙嗪强同时,也有抗 5-羟色胺和抗胆碱作用,并可抑制醛固酮和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的分泌,故亦可用于治疗偏头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及肢端肥大症 5.用途:除抗过敏,可用 作为食欲刺激剂,用于神经性厌食4氯雷他定三环类①赛庚啶的8位引入Cl原子,含吡啶环②哌啶环上的N甲基替换为乙氧羰基(酯基),可加 热分解③ 不通过血脑屏障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4代谢产物是地绿雷他定5地氯雷他定三环类1•氯雷他定代谢产物(N去羧乙氧基)2•口服,长效3•选择性的抗外周H1受体作用,亲和力较氯雷他定强,可抑制各种过敏性致炎的化学介质释放三环类 ①赛庚啶以噻酚替代苯,乙撑基(七元环)上引入羰基,具酮类鉴别反应 ②H1受体拮抗、 过敏介质释放,预防和治疗哮喘③中枢副作用,嗜睡7诺阿司咪唑哌啶类 1. 苯并咪唑 含 F 2.阿司咪唑的活性代谢产物,心脏毒性副作用小 3 无中枢镇静无抗胆碱作用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8非索非那定哌啶类1个手性c (左右旋体等效)1•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产物2•半衰期长(1次/日)3.不透过血脑屏障,非镇静类H1受体拮抗剂4.用于减轻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9西替利嗪|哌啶类 1.哌嗪环(遇光分解) 2.安定药羟嗪的主要代谢产物,羟基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无镇静性作用,非镇静类;左旋体左西替利嗪已上市构效总结:l.Arl为苯环、杂环或取代杂环,Ar2为另一个芳环或芳甲基,Ari和Ar2可桥连成三环化 合物。
Ari和Ar2的亲脂性及它们的空间排列与活性相关很多药物光学和几何异构体抗组胺活性不同, 如 氯 苯 那 敏 , 右 旋 体 活 性 大 于 左 旋 体 , 西 替 利 嗪 反 之 2. NRiR2 一 般 是 叔 胺 , 也 可 以 是 环 系 统 的 一 部 分 , 常 见 的 是 二 甲 氨 基 3. X为0、N、或C (氨基醚类、丙胺类、哌嗪类、三环类)4•连接段碳链n通常为2,(芳环与叔N原子距离) 不良反应总结:中枢抑制(嗜睡)、抗胆碱(口干、舌燥)、心脏毒性和体重增加四大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