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水诗的美学特征.docx

1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12025652
  • 上传时间:2024-02-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57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中国山水诗的美学内涵摘要: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山水诗既是对自然山水美的艺术提炼 ,又是诗人审美创造 的结果,因此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关键词:山水诗;源流;审美;美感;意蕴千山竞秀,万壑争荣,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祖国山水的灵秀俊美,处处触发诗人的灵感, 激荡诗人的情怀,使许多清丽的佳句从诗人的笔底流泻而出;“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 溪诗”,在龚自珍的笔下,黄山的山水风物就是美丽的画,优美的诗;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指诗人游览山水名胜后有感而发,从而留下的诗句词章;山水诗, 不仅是诗人心灵的火花,智慧的结晶,也是对自然山水美的精华的艺术提炼 ,因此具有独特 的美学内涵;一、中国山水诗源流中国最早认识山水审美价值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庄子和孔子;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人对自然美的审美意识的觉醒 ;他继 承了老子“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认为大自然的山水包含着美的内容和美 的法则;他在庄子•知北游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 不说;”庄子认为,大自然的美是最美的,最合乎法则的,因此,他要求人们的一切行动,都要 顺乎自然,返朴归真;“山林与,皋垠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庄子所向往的乃 自然山水之美,他追求的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向往'旧 出而作,日人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了 •让王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对大自 然的崇拜,对自然美的发现,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追求,扩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对于人 的自然美的意识的形成和觉醒,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以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认识和发现自然山水之美的;他在 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里,孔子以山 水的优美和壮美,喻指君子仁人的品格,如巍巍之高山,气宇轩昂,岿然不动;如浩荡之流水, 生生不息,长久永恒;孔子所祟尚的,是人与自然的相亲共融、和谐共处,并把自然美当作人 格美的参照物;他祟尚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对其他学生的人生志 向皆不以为然,惟独对曾哲的述志感兴趣:幕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味而归;论语•先进这正是孔子所祟尚的人生境界:贴近大自然,追求自然美;在清清的河水中嬉戏游泳,在 凉爽的和风中舞蹈歌吟,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情怀,这是多么愉悦的精神境界;在孔子的诸 多论述中,虽然重在自然美对人格美的塑造陶冶作用,但却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发现;庄子与孔子的思想,标志着中国自然山水审美观的形成,从而汇成了我国山水美学思想 的源流;中国的山水诗人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浸润下,将审美的目光投向了自然山水,并从中抒发 个人,山游‘众的情怀;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为名山这是李白留下的诗句; “会当凌绝 顶,一览小”,这是杜甫在泰山留下的绝唱;他们或徜徉山水,或行吟泽畔,借诗抒发人生情怀, 给山水增添光彩,赋人生予壮丽;而大自然也像一位多情的少女,吸引着诗人投人其怀抱,使 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刘想文心雕龙•神 思篇诗人之神思与风云并驱,诗情与山海为一体,物我两忘,情景交融,所思所感,形诸文字, 发而为诗;山水诗在诗人的创造下,如姥紫嫣红的烂漫山花,开遍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成了历 史长河中一枝枝艺术奇葩;追溯中国的山水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最先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对自然风物的描写,生动传神,情景交融,成了山水诗的名句,广为流 传;如“兼蔑苍苍,白露为霜”,“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兴视 夜,明星有烂”,“绿竹琦椅”,“习习谷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等等;到了楚辞、汉赋,更是有大量的自然山水的描写 ,且色彩绚丽,奇伟诡橘,如屈原的桔 颂、湘夫人等;从此,自然山水以不停息的步履,进人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唤起人们对自然美 的审美意识的觉醒;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山水诗形成的自觉时期;“老庄告退,而山水方 滋”文心雕龙•明诗,晋宋之间,随着玄谈之风的渐退,诗文的风格改变了,写山水诗的文人 多了起来,出现了陶渊明、谢灵运、谢眺、鲍照等山水诗名家 ;他们的山水诗包括田园诗 , 清新隽美,恬淡自然,意境深远,把自然山水描写得传神逼真,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陶、谢 等诗人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自然山水诗正式形成并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唐代是我国山水诗 的成熟繁盛期,当时名家辈出,诗海如潮;“唐初四杰”吟诵风月的山水诗给初唐文坛带来的 清新诗风,古今称道;李白所歌咏的巴山蜀水、长江黄河、天姥、九华,杜甫所眷恋的泰山极 顶、锦江花岸、湘水洞庭,王维山水诗的辆川烟雨,孟浩然笔底的荆襄湖泊、早春花落,白居 易醉心的西湖堤景、匡庐桃花,刘禹锡的巫山神女、西塞风光,韩愈描绘的山石以及岭南风 光,柳宗元笔下的湘山桂水,杜牧的江南烟雨,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摘的“鸡声茅店月” , 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都是千古传唱的诗句;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歌唱,王之焕在鹤鹊楼头 远眺西山的落日,崔颖在黄鹤楼上的题诗,也为人们津津乐道;还有王昌龄塞上风光的描写, 高适、岑参雄壮悲凉的边塞诗……都是以美的画卷激荡人们的情怀,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 不胜收;从此,中国山水诗成浩荡之势,并汇成了滚滚向前发展的洪流;二、山水诗的美感生成大自然名山胜水的壮丽秀美,“造化钟神秀”,古往今来的山水诗人的生花妙笔,妙造自 然,使得山水诗与山水美交相辉映,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审美光彩;着名诗人歌德说:“艺术要 通过一种完整的整体向世界说话;但这种完整体不是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心智 的果实,或者说是一种丰富的神圣的精神贯注生气的结果;”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 137 页这 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美感生成的根源;山水诗创作也是如此,创作者必须把个体的精神性灵贯 注到对象的描写中,做到物我合一、情景交融,从而创造出一种比自然山水更美、更完整、 更动人的审美境界;中国诗学家也十分注重这个问题,他们在主张“师法造化”的同时,又提 倡“妙造自然”,在描写山川景物的时候,注重注人诗人的“心智”和“生气”,从而妙造“第 二自然”;中国的山水诗,尤其是优秀的作品,总是诗人对山川审美观照的产物;它写的是美 的山川,显示出来的却是山川之美,里面有诗人的审美理想,还有巧妙的创造,因此,它往往 比美的山川更美,给人提供的是独特的审美享受 ;李白的山水诗奇伟瑰丽 ,气势惊天动地, “落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其给人的审美震撼力是强烈的;山水诗是“人化自然”的产品, 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体现;吴景旭的历代诗话卷四十九“香”条载:竹初无香,杜甫有“雨洗涓涓静,风吹细细香”之句;雪初无香,李白有“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之句; 云初无香,卢象有“云气香水流”之句;妙在不香说香,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本来竹叶、雪花、云气皆无香气,可是经过诗人的点化,却香气四溢,构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其实这是诗人的审美创造的结果;请欣赏王维的山中和杜牧的山行:荆澳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远上寒山石径科,白云深外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这两首山水诗,写的都是山中的枫叶和深秋的景色 ,渲染了自然山水的清幽静美 ;不过 王维写得空檬飘忽,意境朦胧,扑朔迷离,重在点染山中空翠欲滴、沁人心脾的美好景色;杜 牧重在写山中的红叶以衬托深秋景色 :它们层层簇簇,漫山遍野,比起早春二月的鲜花还要 艳丽;它们与青山白云交相辉映,色彩更显绚丽多姿,使人流连忘返;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 景色的描写,都加人了艺术创造的成分,锦上添花,镶金砌玉,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 创造出一个比自然更美的“第二自然”;由此可知,山水诗因得天地的灵气和造化的神妙,又渗人了诗人的慧心兰质和审美创造, 故而具有丰厚的、多层次的美感;三、山水诗的美学内涵历代山水诗成就有高低,但就总体来看,它们总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把握各种名山大川 的外在特征和内在蕴涵,挖掘它们的审美价值,并表现出诗人的审美评价,寄托他们的审美 理想,从而提供给人的是丰富的美学内涵 :或雄伟壮丽,或清新秀丽,或纯朴自然 ,或幽邀深 远,或恬淡空灵,或绚丽纤稼……阅读山水诗,犹如漫步美丽的画廊,又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心旷神怡,使人获得多种美感享受;当代着名的散文作家秦牧在星湖鼎湖诗选序里写道:“我 觉得,一首好诗就象是一闭美妙的音乐,或者象是一颗味道甘美的橄榄,它可以常常陪人走 一段很长的路,细细吟哦,不断体会,余韵在舌,余味在心;我自己反复背诵人们的一首好诗 时,往往可以意趣盎然地走一段很长的山路;……人们一面探胜寻幽,一面诵它几首,指点江 山,印证美句,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这段话用“余韵”、“余味”和“意趣盎然”等词,形 象地道出了山水诗的美感内涵;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山水诗的美学内涵;1. 美的丰富性;山水诗的美学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令人赏心悦目的;有时同一首诗的内 容,也显示出多样的美感内涵;如欧阳修写的采桑子词十首,总题为西湖念语,是诗人在颖州 西湖的记游词,分别写到了西湖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昼夜变化及近景远景等十种景观,显 示出不同的妙处:“轻舟短掉西湖好;”坐着小船在绿水清波上荡漾,“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 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在动中赏景,自有一番雅趣闲情;“春深雨过西湖好”;雨过天晴,四野清新;“百卉争妍厂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燃;” 春雨滋润了花草,唤醒了大地,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尤其是被晴日催放的红花像火焰般 的艳丽,给人以生意盎然的美感;“画船载酒西湖好;”在画船上饮宴,欢歌曼舞,“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 眠;”带着一双醉眼观景,觉得“行云却在行舟下”,“疑是湖中别有天”;湖中的倒影造成 的幻觉,营造了一种朦胧之美;“群芳过后西湖好”;春末夏初,“狼籍残红,飞絮檬檬”时游湖,另有一种清淡空阔的 感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与春光明媚的景致又是一种不同的美;“何人解赏西湖好;”一个人静观远眺,获得更多的感受;“谁知闲凭栏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引人遐想;“清明上巳西湖好”;红男绿女,倾城而出,到湖畔踏青,过清明上巳节,“满目繁华,争 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铀车''熙熙攘攘,非常热闹,“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置身于这热烈的人流中,增加浓厚的美感;“荷花开后西湖好”;夏日赏荷,“画船撑人花深处,香泛金影,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 归;”美酒醉人,荷香也醉人,在烟雨朦胧中带着醉意归来,有着十分畅意的美感;“天容水色西湖好”;秋日的西湖,“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骏莺升仙而去人 在舟中便是仙”;秋天月色下的湖面,像“一片琼田”,这时夜游最美,有飘飘欲仙的感觉;还有“残霞夕照西湖好”;在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时刻到湖上游玩,会感到一种人去湖空, “野岸无人舟自横”的宁静美 ,等等;后人在评欧阳修这组山水诗时说 :“十词无一重复之 意;”龙榆生编唐宋名家词选第 70页真是写尽了颖州西湖的湖光山色之美,显示了山水诗丰 富的美学内涵;2. 声色之美;中国山水诗注重声情并茂,绘影传神,尽展山水神韵之美,使自然景色更加 绚丽多姿;在诗经里,诗人就开始利用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富有色彩感的句子 ,来表现自然的 声色美;诗经的第一首关难的“关关堆鸿”,“关关”二字,便是象声词,表现水鸟鸣叫的优 美声音;还有“习习谷风”,“河水洋洋”,“杨柳依依”,“灼灼其华”,等等,无不表现出 声色之美;后来的诗人继承并发扬这个传统,使我国的山水诗,充满了花香鸟语,山水清音,万紫千 红,色彩斑斓;如白居易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