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ppt
51页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金川区中医院 王国海¡提出:¡ 中医药管理局¡ 归口:¡ 中国针灸学会¡ 起草:¡ 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石现 关玲 刘清国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2008年4月23日发布¡2008年7月01日实施¡发布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术语和定义¡1 穴位acupoint¡ 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2 穴位埋线 ¡ thread-embedding applied to a point¡ ¡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术语和定义¡3 线 thread¡ 各种型号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术语和定义¡4 套管针 trocar¡ 内有针芯的管形针具术语和定义¡5 埋线针 thread-embedding needle¡ 一种针尖底部有一小缺口的专用埋线针具。
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1工具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和操作部位选择不同种类和型号的埋线工具和医用线¡ 其中套管针一般可由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配适当粗细的磨平针尖的针灸针改造而成¡ 或用适当型号的腰椎穿刺针代替¡ 也可以选用一次性成品注射埋线针,或其他合适的替代物带有花纹的针柄,易于夹持和进针针体的刻度使深度易于掌握在针芯上设有弹簧,针芯自然弹起,易于置入线体特殊的针尖和针芯设计,方便刺入并避免夹线一次性埋线针¡1 施术前准备¡ 1.1工具选择¡ 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应符合GB15811的要求;¡ 针灸针应符合GB2024的要求;¡ 腰椎穿刺针应符合YY/T91148的要求;¡ 医用缝合针应符合YY0043的要求;¡ 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应符合YY1116的要求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 2 穴位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取适当的穴位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3体位选择¡ 选择患者舒适的体位¡ 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 三段九折专用体位床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4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专门的治疗室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5 消毒¡ 1.5.1 器械消毒¡ 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消毒或灭菌方法,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以及消毒与灭菌标准¡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还应符合GB15980的有关规定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5 消毒¡ 1.5.2部位消毒¡ 用0.5%的碘伏在施术部位由中 ¡ 心向外环形消毒¡ 也可采用2%碘酒擦拭,然后戴¡ 无菌手套操作步骤与要求 ¡2 施术方法¡ 2.1 套管针埋线法操作步骤与要求 ¡对拟操作的穴位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后,取一般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穴位,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
操作步骤与要求 ¡ 在穴位旁开一定距离处选择进针点,局部皮肤消毒后施行局部麻醉取适当长度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一手持镊将线中央置于麻醉点上,另一手持埋线针,缺口向下压线,以15-45角刺入,将线推入皮内(或将线套在埋线针尖后的缺口上,两端用血管钳夹住一手持针,另一手持钳,针尖缺口向下以15-45角刺入皮内)当针头的缺口进入皮内后,持续进针直至线头完全埋入穴位的皮下,再适当进针后把针退出,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宜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d-5d¡2 施术方法¡ 2.2埋线针线法¡2 施术方法¡ 2.3 医用缝合针埋线法操作步骤与要求 在拟埋线穴位的两侧1cm-2cm处,皮肤消毒后,施行局部麻醉一手用持针器夹住穿有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的皮肤缝合针,另一手捏起两局麻点之间的皮肤,将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肌层或皮下组织,从对侧局麻点穿出,紧贴皮肤剪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柔局部,使线头完全入皮下用无菌干棉球(签)按压针孔止血宜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d-5d.穴位埋线常用麻醉方法¡常用麻醉方法:局部浸润麻醉¡常用药物:¡ 0.25%-0.5%盐酸利多卡因注射¡ 液,50mg-300mg。
穴位埋线常用麻醉方法¡操作方法:¡ 在拟操作的部位皮内注药形成一皮丘如需扩大范围,则再从皮丘边缘进针注药形成第二个皮丘,最终形成一连串皮丘带故局麻药只有第一针刺入时才有痛感,此即为“一针技术”¡ 必要时作分层注射,即由皮丘按解剖层次向四周及深部浸润范围每次注药前应回抽注射器,以免注入血管内线头暴露体外的处理¡1 如果采用的是套管针埋线,可将线头抽出重新操作线头暴露体外的处理¡2 如果采用的是缝合针埋线,有一端线头暴露,可用持针器将暴露的线头适度向外牵拉,用剪刀紧贴皮肤剪断暴露的部分,再用一手手指按住未暴露一端的线头部位,另一手提起剪断线头处的皮肤,可使线头置于皮下如果两端线头均暴露在外,可先用持针器将一端暴露的线头适度向外牵拉,使另一端线头进入皮下后,再按照上述方法操作,使两端线头均进入皮下 穴位埋线的适应症¡应该根据疾病的特点、病人的病情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埋线疗法多用于治疗慢性性疾病疗程的确定¡治疗间隔及疗程根据病情以及所选部位对线的吸收程度而定¡间隔时间可为1个星期至1个月;疗程可为1次-5次 ¡推荐:间隔2周,3次一疗程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1 在术后1d-5d内,由于损伤及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人反应较重,伤口处有少量渗出液,此为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若渗液较多,可按疖肿化脓处理,进行局部的排脓、消毒、换药,直至愈合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2 局部出现血肿一般先予以冷敷止血,再行热敷消瘀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3 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 表现为埋线后4h-24h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度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d-4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如出现高热不退,应酌情给予消炎、退热药物治疗穴位埋线术后反应的处理¡4 如病人对线过敏,治疗后出现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较为严重,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线体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必要时切开取线注意事项¡1 线¡ 在使用前可用适当的药液、生理盐水或75%乙醇浸泡一定时间,应保证溶液的安全无毒和清洁无菌注意事项¡2 无菌操作¡ 应保持无菌操作,埋线后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注意事项¡3 晕针¡ 若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按照晕针处理注意事项¡4 线头¡ 穴位埋线后,拟留置体内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线头不应露出体外,如果暴露体外,应给予相应处理注意事项¡5 随访¡ 埋线后应该进行定期随访,并及时处理术后反应。
注意事项¡6 慎用¡ 孕妇的小腹部和腰骶部¡ 患者精神紧张¡ 大汗、劳累后¡ 饥饿时¡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慎用埋线疗法禁忌¡禁忌1¡ 埋线时应根据不同穴位选择适当的深度和角度;¡ 埋线的部位不应妨碍机体的正常功能和活动;¡ 应避免伤及内脏、脊髓、大血管和神经干;¡ 不应埋入关节腔内禁忌¡禁忌 2¡ 不应在皮肤局部有皮肤病;¡ 有炎症或溃疡;¡ 破损处 埋线禁忌¡禁忌 3¡ 由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疾病导致皮肤和 ¡ 皮下组织吸收和修复功能障碍者¡ 不应使用埋线疗法埋线针具风风门血海 肺俞膈俞 寒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腰阳关 火曲池大椎合谷太冲 湿丰隆阴陵泉水分水道脾俞三焦俞肺俞关元气海燥三阴交太溪血海足三里 痰丰隆阴陵泉水分水道脾俞三焦俞肺俞关元气海郁肝俞阳陵泉气海血海太冲 瘀肝俞脾俞肾俞膈俞三阴交血海子宫 阴虚肾俞三阴交足三里血海阴陵泉太溪 阳虚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 气虚气海关元肾俞足三里脾俞肺俞 血虚三阴交血海脾俞肾俞膈俞 辩证取穴肝肝俞阳陵泉三阴交太冲 心心俞内关血海膈俞至阳脾俞膻中 脾脾俞三阴交血海公孙天枢足三里大横阴陵泉地机肺肺俞风门大椎膻中曲池 肾肾俞太溪三阴交关元腰阳关命门 胆胆俞阳陵泉太冲 胃胃俞内关天枢足三里丰隆中脘建里上中下脘梁门大肠曲池合谷天枢大肠俞 三焦支沟三焦俞 辩证取穴背部埋线治疗腹部穴位治疗治疗治疗推荐书籍推荐书籍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