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docx
30页晚唐五代及北宋词第一讲 晚唐五代词第一节 词的起源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兴起的1、 燕(宴)乐的兴起:燕乐,是包括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胡乐)等多种因索的乐Illi,其种类繁多、兼容 并包的特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场合(雅俗)、不同阶层人的娱乐需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2、 词的名称:曲子词(曲子、曲、子、词)(音乐与文词:字、句、韵数、韵位);诗馀(谓其不登大雅之堂的消闲之作); 长短句:(句式参差,但与诗之长短不同:诗之长短不固定,词的长短不固定);乐府(入乐、合乐与乐府诗同,二者又有不同: 乐府诗先有歌词,后有曲:词,先有曲,后有文词另有乐章、笛谱、歌辞、琴趣、寓声乐府等3、词的待点: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扌山來填词的,又叫依声1)词有调名(音乐性),决定了句、字、韵等2)多数分片(遍、阕)——音乐唱完了一遍3)韵位不固定4) 多为长短句形式5)声调配合严密,平仄固定,有时阴阳平、上去入都不能互用今天,“词”的概念已不同于唐宋时期,它已脱离了音乐,成为具备一定格律的、和近体诗有差别的诗体它是律化的、长 短句的、字句数和韵数、韵位都固定的诗——只作为一种文学体裁4、 诗与词的差异:王国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5、 词的忧患意识:爱情、青春、人生、国家、人民6、 词的悲剧性:(1)题材: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国愁家恨、世路艰难、英雄老去、报国无门、韶华难驻、盛时不再2) 人物:痴男怨女、思妇愁客、失意的漂泊者、失路的英雄(3)伤感性的字眼:泪、梦、愁、恨、怨、叹7、 南方文学的特征:产地、作家、背景、风格8、 词所反映的共同社会心理:及时行乐和亨受心理、春心荡漾的恋情心理、忧患人生的伤感心理、看穿人生的归隐心理第二节敦煌曲子词敦煌Illi子词的发现解决了山诗而词,词发展史上悬而未决的疑问词也如其他题材的文字一样,是山民间发展而來的最早 词集《云谣集杂曲子》,收词三十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律上较粗糙,用语朴拙,带有明显的草创之痕不同于后來文人 词单一的特点敦煌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望江南》(莫扳我)第三节文人词一、 中唐文人词初盛唐时,民间词已广泛传唱,文人也开始模仿创作如相传李白作的《忆秦娥》、《菩萨蛮》二词,被称为“帀代词曲之 祖”,虽可能不是李口所为,但艺术水平高,已相当成熟中唐时,文人词已渐渐成为气候,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都有词传世文人词比起民间词來,清丽优美,闘熟典雅。
中唐 以前的词传世的很少词到了中唐开始从走向了自觉二、 晚唐五代词1、“温韦”与“花间词人”《花间集》,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910)编成,共十卷,选录词人18位,凡500首,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此集崇尚雕饰、 追求妩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 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萸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欧阳炯《花间集•序》:"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 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婭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列于《花间集》之首,入选作品66首其词题材狭窄,以绮闺 阁为主,开词为艳科的先河风格绮丽婉约其词具有类似工艺品的装饰性特征,诉诸感官直觉,其意蕴悄思,主要靠暗示,显 得含蓄深隐韦庄,山唐入蜀为相,是后蜀词人中成就最高者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花间集》收词48首其词清丽秀艳温词 绵密而韦词疏朗,温词雕饰而韦词自然"其词“似直而纤,似达而郁”(《口雨斋词话》),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背诵), 结尾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深婉悲郁之致。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二人之《菩萨蛮》可证代表作《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2、冯延巴、李煜与南唐词人冯延巴,字正中,存词九十多首,为五代词人之最其词以男女之情、离别相思为主,然己去掉了许多香艳,往往通过情景 表现人物的心境他虽然仕宦显达,但身在朋党倾轧中,内心忧患苦危,使其词的内涵愈深名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 金门》)李璟,存词四首较冯延巳更庄垂,忧患意识更强著名的有《浣溪纱》(细南梦冋鸡塞远)李煜,李璟第六子,字重光,不幸而为皇帝青少年时代及在位后十五年,富贵荣华(975):宋破金陵,为俘,有《破阵子》(四十年來家国)写道:“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存词30余首,首首俱佳,他在诗文书画乐上, 均有很高的造诣因为阅世甚浅,他始终性格纯真,词的可贵特点也是“真”本色而不雕琢,不矫饰,多用I」语和白描,然因为 亡国破家之恨重,感慨深邃,丽质天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把亡国之痛与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切,不加掩饰地流 蘇出故国之思,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浪淘沙》是对I人I徙生活的不堪和无限的故国之思,“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寄慨深广,扩展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最能引发普遍性的共鸣再有《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燉滋味在心头陈廷焯说其词“呜咽缠绵,满纸血泪词的特色:1、纯真2、帝王气派3、多愁善感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1、 后期词山前期的艳情而至家国之痛、人生感慨且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表达出來2、 由含蓄婉媚而至直抒胸臆,突破了词的抒写内容,拓宽了词境3、 风格清丽典雅王国维:“词至后主而眼光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虽然以宋为主,但是,南唐词深厚绵长的情致,对宋词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二讲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第一节晏殊及其它词人一、 宋初词坛概况宋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宋初四五十年间,词作者不过10人,作品仅存33首,而且缺乏开 拓性,尚未形成一种独特的时代风貌,但晚唐五代词中那种对男女之情的热烈、大祖、萇至直露的表现,在宋初词中己然消失, 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直到II世纪上半叶(主要是真宗、仁宗两朝),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 道。
与柳永同时的著名词人有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人他们的词作代表着II世纪上半叶词坛的垠高成就和发展趋势, 即因袭与开拓二、 晏殊与《珠玉词》1、 晏殊的生平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景徳二年(1005)以神童石试,赐同进士出身仕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爱好文学,发现并提拔了一批政治和文学方血的人才有词集《珠玉词》一卷2、 晏殊词作的内容:表现优裕生活、闲情逸绪代表作为[浣溪沙]:3、 晏殊词的艺术特色:A. 提侶空贵而不俗的格调B. 对词境的开拓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 右匝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如[蝶恋花]C. 温润秀洁的词风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 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可以说,晏殊词进一步奠定了疏淡清丽、精致柔婉的风格在宋词中的基调,也把宋词语言进一步推向文 人化、典雅化但同时也就意味着文人词与民间词向更远的距离偏离4、晏殊词在宋代词史上的地位晏殊的年辈较早,政治地位又显赫,欧阳修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他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
三、 欧阳修的词创作1、欧阳修词风与诗风、文风之别欧阳修诗文洗挣浮艳,重在写景抒怀,而词却主要存在着士大夫共同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他的诗文洗净浮艳,但在词中却以秀 逸的字句抒发其旖旎的情怀,体现看言情的旨趣如《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愛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問“双鸳鸯字怎生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其間多有與花間陽春相混者亦有鄙亵之語一二刖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也这段评价颇能说明 欧阳修词迥异于诗文其实,欧阳修其至还打破宋初文人词的习惯,继承唐代民间作品,以俚语入词,如[怨春郎](为伊家)2、欧词的渊源欧阳修的接近晏殊,同样受到冯延巳《阳春集》的影响,萇至《踏莎行》两见与冯、欧名下具有婉丽的特征,但意境更为深水,有时还露出放旷的气息故刘熙载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3、 欧词的多样风格疏隽明朗,如[朝中措]《平山堂》深婉幽曲,如[蝶恋花]:4、 欧阳修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主要继承晩唐五代词,以典雅的风格为主但也有创新之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A. 他常在词中表现个人身世之感,这是当时词人写得很少的题材,对于狭隘的风气有所突破。
拉近了小词创作与上层文人的心理距 离B. 俚语入词C. 其词所用的曲调比当时的一般文人多,现存241首词中有68种,大多是宋代才有的以其懂音乐,且勇于创新故D. 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呼应E. 另外也写过很少的较长的慢词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疏爲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四、 张先词1、 张先的生平张先(990—1078),字子野,为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以秘书丞知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 县)晏殊知永兴军,辟为通判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晚年优游于杭州、吴兴间,常泛扁舟,垂钓为乐苏轼守杭时,与之交往甚密 有《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2、 张先词的特点A.张先词以小令为主,多写男女之情B. 以恬静朦胧的词境表达人生感触,“韵高”,如[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醵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题作“春恨”词写伤春兼寓伤别其中“云破月來花弄影”句,以写景如画著称;合并“娇柔嫩 起,帘圧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二句,为时人称作“张三影”。
又因作品多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故有“张三 中”之谓见胡仔《苕溪漁隐从话•前集》卷三十七引《古今词话》)又有:"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T-影c,张先的慢词创作张先熟悉市井生活,较早地接触到了市井流行的乐调,谱写了一些慢词,如[山亭宴慢]、[少年游慢]、[谢池春慢]、[剪牡丹]、[倾 怀]、[熙州慢]等这些慢词对都市生活的描写较多夸张与铺叙,特别是对物象与心理上某些细节的粘微刻価,更显得突出但在层次、 结构上还不够细密,显示出长调慢词初兴,尚未成熟的特点长调在张先手里逐渐兴盛起來3、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他既追随五代词人的步伐,又表现市井生活,与柳水相似是晏、欧与柳、苏之间的桥梁五、 晏几道:1、 生平事迹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生平在仕途上不得意:,曾任颖昌府许III镇(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 监,职位低微其词与乃父齐名,号称“二晏”,风格更接近《花间》有《小山词》(原名《乐府补亡》)2、 晏几道的词作内容多写爱情,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