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刺频次的探讨.docx
2页针刺频次的探讨 摘要】通过整合总结针刺频次的研究现状、不同疾病的频次选择、组织病理愈合情况以及古代文献的研究,探讨针刺频次的临床应用是否存在一个合理标准与指针,为广阔学者进行针刺频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关键词】针刺;频次;针灸治疗现在作为被广泛接受的一种疾病治疗手段,拥有其独特的优势,针灸简、便、廉、验,越早使用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越好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治疗频繁、单次治疗时间长,这成为很多人惧怕针灸治疗的原因之一针刺频次是指针刺治疗的频率和次数针刺频次包括了两次针刺间隔时间和总体针刺次数两个方面而关于不同针刺频次治疗疾病的文献资料尚较为缺乏,增加了本次探讨的必要性1针刺频次的研究现状经过查阅文献发现,在大部疾病的治疗中,毫针治疗频次根本为1日1次,而在疗程方面有7日1疗程,也有10日1疗程以及5日1疗程、2周1疗程等说法[1-4]其它疾病的毫针治疗频次虽也大多为1日1次,但仍有医师选择了不同的方案2不同疾病的针刺频次存在差异税素华【5】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发现,每日治疗1次与每周治疗2次的疗效、治愈率差异符仲华等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后第3天开始针刺治疗,经比拟观察蔡红将4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针灸疗法,发现每周1次治疗组骨密度无变化,每周2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均能提高腰椎和股骨骨密度,而且两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邢艳丽以头针治疗脑堵塞后偏瘫患者60例,发现以日针3次较日针2次为佳。
综上可见,在一般疾病的治疗中,大多数文献中针刀、毫针刺均遵循教材中所提出的治疗频次,得出的治疗效果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在一些疾病的不同病理状态、病程的不同时期时,针刺的频次对疾病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但这些研究均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进一步探讨,同时也缺乏针刺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对人体的皮肤肌肉组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受损组织的恢复速度那么成为了针刺频次选择的依据之一现在认为,无论伤口的类型、愈合的时间以及伤口处理的方式有何不同,伤口愈合过程都有5个根本局部:①炎症反响①局部因素:血液供给①肌肉组织的再生能力弱,损伤后常被瘢痕组织所替代②肌腱的再生能力強,断裂的肌腱经过适宜的外科处理后能很好的修复③筋膜的修复快速而强大,可以无痕愈合因此,任何人体组织受到创伤后的修复都会经历这些类似的过程针刺虽然造成的切口很小,但仍使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组织的修复能力的差异①?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灵枢终始?:人迎一盛,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二泻一补,日一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脉口三盛,泻足大阴而补足阳明,二补一泻,日二取之,必切而验之,躁取之上,气和乃止。
②?太素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九针要道:……右主推之,左推之而御持之,气至而去……刺之害,中不去那么精泄,不中而去那么致气……太素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二?:三刺:……久病者邪气入深,刺久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刺法: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可再也经过近些年的开展和研究,以及对临床医生操作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针刺频次选择依据之一是那么是根据某些组织的恢复时间来决定,例如一些叩刺放血、刺络法等;其三便是临床上医者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开展阶段以及病人的个人时间安排来灵活调整针刺频次作为临床针灸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如今这个高速开展的社会,经常缺乏细致、系统的评定,没有很好的将古代文献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目前医用教材中针灸治疗一般1天1次而这个频次是否适用于所有疾病、所有个体、所有部位及深度,那么有待商榷一套系统的,结合了现代医学与古代文献的针刺频次选择依据,将会是以后广阔学者们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参考文献】观察[J].中医杂志,2021,56〔12〕:1034-1037.【2】朱德军,彭兴甫,袁婉丽,杜位良,万川,张岱权.中医针灸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13〔23〕:4506-4509.【3】王会刚,武善亮,牟琳,李宗涛.针灸推拿加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9〔05〕:511-513.【4】陶亚杰,应海舟,刘遵勇.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3〔09〕:2290-2292.【5】税素华.不同针刺频次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2021.26〔2〕:105-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