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传奇昭示着日本侵华的不得人心.docx
5页一段传奇,昭示着日本侵华的不得人心 ──抗日战斗时期老子的传奇故事 山东 张爱华 “1931年,日本经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据了我国东三省此后又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历史故事展现一下这是我在一节历史课中的开场白此后同学们结合课前的筹备叙述了七七事变、平津保卫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教材内外的一些日本侵华事变和中华人民的抗日故事展现过程中同学们无不对日本的残暴生气填膺随着展现的进行,这种愤慨心情也更剧烈展现完毕后我借机发问:“假如你生活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年月,面对以上日本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你该如何做?”这一问题如同一石击水,使同学们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激起火花有的说加入国民党,利用其优良的武器装备奋勇抗日;也有的说加入共产党,投身抗日洪流,打击日本侵略军;此外还有的说假如是商人,就多为抗日捐款捐物支持抗日……听着同学们的慷慨陈词,我准时作了引导:“在民族危亡之际,老子也站出来抗日,你知道吗?同学一脸的愕然和怀疑有的还嘀咕“老子尸骨早已化成灰烬,怎会抗日?” 我有意不理睬他们的表情,只管讲着那段老子的现代传奇故事我国河南鹿邑县是老子的故里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位于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天,因而得名。
那段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38年6月1日,一队日本鬼子向河南周口鹿邑县城开进,由于当时县城内并无高大建筑,老君台上古木森森,突出引人注目日军以为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事,向老君台连发13颗炮弹竟无一爆炸,莫非有神灵相助?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炮击吓得日军苍慌撤退,惊呼;“中华的老祖宗显灵了”后来有人说,是老子老君爷的功力法术把炮弹的威力给抵消了;有人说,是由于日本工人厌战,有意把炮弹做成了“哑弹”、“臭弹”,所以这十三发炮弹都未响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解释出这其中的缘由,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那十三颗炸弹射向了何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发出了疑问后来,人们到老君台上发觉,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十二发,其中两发炮弹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了老君像前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 梁架和树杈上的炮弹,都保存了很久,后来梁架和神龛上的两颗炮弹已被取了下来,而且神龛已被换成新的树杈上的一颗炮弹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才取下来,那棵柏树树杈上至今仍留有清楚的弹痕印,大殿东山墙和东偏殿的墙上还留有清楚的弹痕若有一炮打响,后果不堪设想,由于当时大殿后的炼丹房尚在,房中满满的全是黑色火药,假如一发打响,可引起炸药爆炸,不但老君台会化为废墟,四周建筑也难幸免。
那么还有一颗落在了什么地方?”张新追根究底的问道这个疑问存了几十年,也查找了几十年,这个谜团直到2022年才被解开2022年年底至2022年,老君台进行修理在坍塌砖土的清理中,工作人员发觉了一枚已经生锈的炮弹,有一尺二寸长工作人员非常惊讶,经过层层请示并经有关技术人员鉴定,为日军攻击鹿邑老君台时使用的几十年的谜底最终揭开,没有找到的那发炮弹也打到了老君台上,只是打到了土里这些炮弹是当年日军炮击老君台的哑弹直到现在,老君台上还摆放着几颗锈迹斑斑的老式60迫击炮弹4发上面记载,1938年6月1日,侵华日军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共打13发炮弹,无一发爆炸 此时同学们一脸的释然我立即向同学们补充了老子对于战斗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认为战斗是“天下无道 ”的现象但是老子并不反对一切战斗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就是说:慈祥,用来征战就能成功,用来保卫就能巩固,正所谓“仁者无敌”同学们对此也感慨万分:“可见他是反对侵略战斗,支持正义战斗的日本对中华发动的战斗是侵略性的,是无道之举,我国人民的抗日是正义的,是用“慈祥”所进行的保卫战斗,因此是无敌的,必胜的。
……接下来,爱国教育仍在进行着,历史奇迹仍在演绎着……简介:张爱华,山东省肥城仪阳中学一级老师,自1996年工作以来,有数篇学科教学论文和班级管理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相关刊物上发表,课件多次荣获泰安市一等奖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