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方法及公式(配古代诗歌意象归类).doc
14页古代诗歌鉴赏复习——答题方法及公式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答题方法【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歌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 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整理,回忆整理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整理、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 (2) 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写明白:此诗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二、 试题类型及答题公式■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或: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答题步骤 :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公式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见后面知识总结)❤❤答题示例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问:词人为何写杜鹃的啼叫声? [参考答案]诗人用杜鹃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觉到它哀切的啼声 ,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委婉含蓄地(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流落天涯,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整理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整理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答题公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步骤一)这首诗写了整理“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三)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问(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问(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类(含情感及寄寓义)●常式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变式问: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塞奇特风光、艰苦生活、战争→立功报国的乐观豪迈的精神、思乡、思归、思亲→情景交融、夸张、比喻、引用典故、以古喻今、对偶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自然风光→喜悦,恬静→表达隐居,逃避现实→借景抒情、拟人、烘托对比、反衬、托物言志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⑼婉约派:男女恋情→离愁别绪、婉转缠绵、深沉幽怨、凄凉寂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虚实相生 ⑽豪放派:立功报国、豪情壮志、爱国热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直抒胸臆、以古喻今、引用典故●答题公式: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整理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步骤一)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步骤三)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问:整理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步骤一)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二)整理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诗歌题目已经说明整理想家的情感■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或: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1.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⒍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⒊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第三种: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答题公式: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或者: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步骤一)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二)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三)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