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教材.ppt
44页朝核问题与六方会谈,,朝核危机的历史背景,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危机凸显,迄今已两次险酿破局究其原因,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严重的现实动因 1959年9月,与苏联签署《关于双方和平利用原子能协定》后,朝鲜正式在宁边地区建立原子能研究所朝鲜从80年代起即着手研发核武技术朝鲜面对失去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国内经济困境加剧、外部环境险恶的严峻形势,从生存战略出发,谋求与美国签订和平协定、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 美国从未改变对朝敌视遏制战略美国不但拒绝与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而且继续在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制裁、军事上封锁朝鲜朝鲜于1985年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1991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署《全面安全保障协定》,并于1992年与韩国签署《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1993年,在美国要求对朝核设施实施全面核查的压力下,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而美朝剑拔弩张,第一次朝核危机发生1994年10月,克林顿政府与朝鲜签署日内瓦核框架协议,但是是以“朝鲜很快崩溃这一预测为前提的”,实际并未准备履行协议以致后来美朝相互指责对方首先违约 布什政府上台后盘否定克林顿政府与朝鲜达成的日内瓦核框架协议,而且把朝鲜定性为“邪恶轴心”国家,在其《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将朝鲜列为先发制核打击对象,同时还声言改造金正日政权。
2002年10月,美国宣布朝鲜承认秘密开发浓缩铀计划,致使美朝关系再度紧张 2003年1月,随着朝鲜再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朝展开新一轮较量,朝核危机再次升温朝核危机的现状,朝核危机发生在东北亚这个历来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区,而且是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敏感地区中国与俄罗斯是朝鲜的两大邻国,日本则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而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在这个地区长期驻军 2003年初朝核问题升温以来,在以中国为首的多边穿梭外交的斡旋下,相继在北京举行了一轮旨在解决朝核危机的“中美朝三方会谈”和六轮“中美朝俄韩日六方会谈”,使朝核危机基本回到以和平方式解决的轨道上来美国的对朝政策,2003年年初,美对朝采取无条件地放弃开发核武器、同时以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相威胁的强硬姿态,提前修订了对朝作战5027计划,进而出台了5030计划 布什为寻求连任,面对从伊拉克战后泥潭中难以自拔、国内渐升的反战情绪,调整了对朝谈判战术从六方会谈后美政府内发出信息频率看,主和性的远高于主战性的,美强调无意攻击和入侵朝,也无意更迭朝政权朝鲜的核边缘外交,朝加大实施核计划的力度,相继开启核设施的封条、驱逐核查人员、宣布推出核不扩散条约,力图通过使事态不断升级的方式找到突破困局的出路。
朝近期和长远安全并无实质保证,从国家存亡考虑虽然需要核威慑,但更需避免重蹈萨达姆覆辙在有关各国“半岛无核化”政策压力下,朝在重视自身安全保障的同时开始讲策略,认为继续坚持强硬姿态,有可能使自己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为美等国借此收紧对朝包围圈提供口实 朝在六方会谈中首次表明“无核化是朝鲜的总目标,拥核不是目的”的官方姿态朝显示与以往不同立场的意图主要为了迎合六方会谈的主流气氛朝鲜核试验的意图,一是对外抗衡大国,应对美、日、韩同盟威胁二战后,朝鲜不仅面对美国继续在朝鲜半岛驻军、长期部署战术核武器的现实,而且还经受美韩每年举行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的刺激 二是对内鼓舞民心在朝鲜看来,核武器是国家科技水平和实力地位的象征,拥有核武器不仅标志“强盛大国”目标实现,而且可以增强民众对朝鲜体制的信心,朝核问题的基本走向,外交解决是当前的首选美为实现压朝弃核的目标,已成功地联合韩、日,拉住中、俄,将朝核问题推上多边会谈的轨道这不仅可使美国单独承担风险,也是日、韩、中、俄都接受的外交解决办法 美朝在解决问题的步骤方面的分歧较大,会谈结果如何尚难预测,不能排除谈判中途破裂的可能封锁与制裁相机而行目前,以朝导弹扩散、参与贩毒走私和制造假币为由,美日澳已就海上封锁的法律等问题进行磋商。
美韩日澳针对朝的海上监控与封锁实际开始实施,如日截查朝“万景峰号”、澳拦截朝载毒船只等美将视朝态度决定全面制裁、封锁,以限其贸易,切断经济来源,迫朝接受外交解决武力解决将是最后一步美需先消化伊拉克乱局、伊朗核危机问题及巴以冲突等一大堆遗留问题; 军事上要减少美军大量伤亡,尚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目前美对朝动武的政治时机并成熟从美、朝政策诉求及其战略思维特点和行为模式看,朝核问题滑向武力解决的危险不能排除采取打伊方式的现实性较小,如朝不甘就范、进而刺激局势,美使出“外科手术式”打击的可能性则随时存在2008年美朝关系明显缓和,朝发射导弹,进行核试,导致安理会通过1695号、1718号两项对朝制裁决议 “2·13共同文件”签署后,朝核问题和平解决进程进入“行动对行动”阶段 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更趋务实,进一步放宽了与朝双边接触的限制 继柏林会谈之后,举行纽约会谈,平壤会谈,日内瓦会谈在主要问题上互做让步,2500万美元澳门汇业银行资金返还 承诺为朝鲜提供的100万t重油启动 朝鲜开始关闭核设施并实施去功能化 美国同意将朝从支恐名单除名 开始讨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 美朝关系正常化“迈出历史性一步” 美考虑对朝终止适用“敌国贸易条款”,08年朝核问题取得新进展,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于10月3日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 一是朝鲜同意在年底前实现宁边核反应堆、后处理厂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的去功能化,并全面、准确地申报全部核计划; 二是美国同意启动将朝鲜从“支恐国家”中除名的程序及推动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并为朝核设施去功能化提供起步资金; 三是各方同意向朝提供相当于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与人道主义援助。
10.3共同文件”一旦得以落实,将进一步增加美朝互信,改善朝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南北关系的发展以及推动瓦解东北亚冷战格局 落实过程中将面临朝鲜能否如实申报钚物质和浓缩铀项目、美国是否会把朝鲜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删除以及朝鲜人权问题升温等不确定因素09年朝核局势一波三折,4月5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二号卫星” 安理会主席声明谴责朝鲜违背1718决议 朝鲜宣布不参加六方会谈 5月25日,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 6月15日,安理会通过1874号对朝制裁决议 美日韩加紧实施对朝制裁,,8月5日,克林顿访朝带回2名美籍女记者 10月5,温总理访朝,有条件重返6方会谈 24日,朝外务省美国局长李根访美 11月19日,美宣布朝鲜事务特别代表博斯沃思12月访朝 新一轮朝美对话启动,朝核局势趋缓 朝鲜要价抬高,核国家身份难被认可,朝鲜缘何对美投怀送抱,消除来自美国的武力威胁 结束停战状态,签署和平协定 对中国和俄罗斯不信任根深蒂固 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建立外关系 获取国际社会的大规模经济援助 改变国内政治经济的调零状态 通过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两化”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 朝鲜与美日关系正常化,“两态”问题,朝鲜半岛仍处于停战状态 朝鲜半岛仍未摆脱冷战状态,“两堆”问题,宁边的石墨核反应堆(5兆瓦) 两座轻水反应堆(各1000兆瓦) 等于一辆吉普换两辆奔驰,四大问题,朝鲜能否崩溃(金正日政权维持多久) 朝鲜能否弃核(核威慑战术能走多远) 美国能否打朝(改造不成需军事手段) 中国是否需朝(战略屏障或历史包袱),美国对朝政策三部曲,1.朝鲜政权“崩溃论”(克林顿时期) 2.朝鲜政权“改造论”(布什时期) 3.朝鲜政权“军毁论”(后布什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渊源,隋炀帝三伐高句丽招致身死国灭。
隋灭南陈、破突厥后,将统一目标对准高句丽四年三征高句丽,迫使高句丽遣使请降,但也导致隋国力亏空 一是精锐部队丧失殆尽,统治能力萎缩隋首次东征,30万军队战死萨水(今清川江),二次东征“殿军多败”,三次东征“人多流亡”二是耗尽民脂民膏隋全国总人口900万户,而炀帝却征用100多万军队和200多万壮丁征伐高句丽隋横征暴敛依,向“天下富人”课税,打造战船,锻造兵器 三是政权内部分裂贵族、地主纷纷武装叛乱炀帝征伐高句丽,造成国内空虚,天下大乱,致使各贵族、地主认为有机可乘,纷纷阴谋取而代之618年隋将宇文化及缢杀炀帝于江都,隋亡明遣兵援朝抗倭,女真政权坐大,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入侵朝鲜朝开城、汉城等接连失陷,形势危急明顾虑到朝为藩国,且是防倭的战略屏障,征调全国兵马,援朝抗倭 1598年倭在明、朝联军打击下撤军回国抗倭援朝的胜利维护了朝鲜王朝,巩固了中朝宗藩朝贡关系,但明倾全国之力,“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却未能完败倭军,大幅削弱了明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其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乘机统一各部,壮大势力,并逐步打击、排挤明在东北及朝鲜半岛地区的政治、军事力量1644年,努尔哈赤之子多尔衮率兵进入山海关,占领中原。
明王朝遂宣告灭亡日本为排挤清在朝势力, 挑起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朝鲜东学党领袖全准号召教徒和农民举行起义,但被朝、清联手镇压日本借机增兵半岛,迫使其宣称“朝为自主之国,不再(向清)朝贡”,并命日军驱逐在朝清军 7月25日,日军攻击清运兵船“高升”号,遂爆发甲午战争虽清军将士奋勇抗敌,但因政府腐败无能,战前轻敌且准备不足,战争爆发后又选择消极避战,导致日军从朝鲜一路打到旅顺,数万驻朝清军伤亡,连清最精锐的北洋水师也丧失殆尽,被迫与日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后, 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一是被迫放弃对朝宗主权《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标志着中朝宗藩关系最终瓦解 二是割让台湾、澎湖列岛《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后来,中国虽然以三千万两白银购回辽东半岛,但台湾、澎湖列岛却被日殖民统治长达50年之久三是经济命脉为西方列强所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为赔偿日本军费及购回辽东半岛,中国向日本赔款本息共计2.5亿两白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仅为8000万两白银)。
巨额赔款一方面加剧了中国国民的经济负担和国内动乱,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导致中国的经济命脉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日本确立东亚大国地位, 侵华野心不断膨胀,一方面,日本得到大笔赔款(约等于日本8年财政收入总和)后,迅速在甲午战争后恢复元气,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军事力量,进而为侵略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另方面,在清朝承认朝鲜独立地位后不久,日本又发动日俄战争,全面控制朝鲜,并获取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日本吞并朝鲜后,进一步准备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抗美援朝有积极意义 但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美加快实施全面遏制中国的战略 一是政治孤立中国参战后,美对华政策立即转为强硬,除拒绝承认新中国外,还全力阻止新中国继承联合国代表资格及与西方国家建交,操纵第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指控”中国“侵略”朝鲜的决议二是军事包围战争结束后,美与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各国分别签署《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在阿留申群岛、日本、琉球、菲律宾保留军事基地,构建遏制中国的远东防御区;直接介入越南战争,防止东南亚出现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效应;签署《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大幅度放宽对日本军事管制,将其列为遏制中国的战略前沿。
三是经济封锁美国禁绝对华贸易,冻结中国在美资产,不允许美国或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进出中国港口,强迫日本停止对华贸易,还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禁止向中国运送战略物资,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从1951年上半年的3.82亿美元急剧萎缩至下半年的1.41亿美元在美实施经济封锁期间,中国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达7500万美元,间接损失无法估算四是在我境内策动分裂活动为减轻正面战场上的压力,美竭力在中国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