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汉语简答题(六)及答案.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60433562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汉语简答题(六)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六)1.请按顺序写出守温三十字母2.什么是韵部?什么是韵目?3.什么是洪音、细音?4.根据中古分韵的标准,汉字“巴把霸家贾嫁夸垮跨”可以分成几个韵(可借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回答)?为什么?5.什么叫舒声?什么叫促声?6.汉字“巴把霸家贾嫁夸垮跨”可以归为几个韵母?(可借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回答)?为什么?7.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切法,它的原则是什么?8.按反切的一般原则用普通话拼读,为什么有的反切读不准?9.用汉语拼音字母写出下列反切拼音式1)窨,於禁切;(2)符,防无切(3)变,彼眷切10.用汉语拼音字母写出下列反切的拼音式1)逋,博孤切;(2)暮,莫故切;(3)刊,苦塞切11.《广韵》三十六字母的唇音与传统三十六字母的唇音有何区别?12.什么叫平水韵?13.从中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到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举例说明14.韵书中的“上平声”、“下平声”指的是阴平和阳平吗,为什么?15.为什么普通话中声母是m、n、l、r的音节没有阴平字(“妈”、“拉”属例外字)?16.如何利用普通话读音分清中古的平声字、仄声字?17.在研究上古韵部方面,“同谐声者必同部”的理论是什么意思?18.“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经·邶风·谷风》)句中的“匍匐”一词,在古书的引用中有的作“扶服”,有的作“蒲服”,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19.“澄”以“登”为声符,“都”以“者”为声符,可是“澄”与“登”,“都”与“者”的声母却都不一样,为什么?20.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声母在唇音方面的显著特点是什么?21.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声母在舌音方面的显著特点是什么?22.古音通假有哪几种类型?23.古音通假的原则是什么?24.何谓“古无轻唇音”?25.以“非”为声符的字有“辈”、“排”等,可是,“非”是轻唇音“非”母,“辈”和“排”分别是重唇音“帮”母和“滂”母,这是为什么?26.何谓“古无舌上音”?27.默写王力上古三十韵部。

      28.简述自顾炎武至王力对上古韵部的划分29.什么叫古音通假?30.举例说明什么叫同音通假?古代汉语简答题(六)答案1.不芳并明;端透定泥;知彻澄日;见溪群来疑;精清从;审穿禅照;心邪晓;匣喻影2.韵部是同韵字的称谓,古书中把所有同韵的字汇聚到一起,便成为一个韵部韵目就是韵的标目,古代无标音符号,就从同韵的若干个字中选出一个来作代表,这个代表字就叫韵目3.洪音、细音是根据呼读时音量大小而对韵母进行的分类:凡是开口呼(没有韵头而且韵腹又不是i、u、y)和合口呼(以u为韵腹的)这两类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大,声音洪亮,故称洪音;凡是齐齿呼(以i为韵头或韵腹的)和撮口呼(以u为韵头或韵腹的)的韵母,呼读时口型的共鸣腔小,声音较细,故称细音4.可以归为三个韵,即“巴、家、夸”为一韵;“把、贾、垮”为一韵;“霸、稼、跨”为一韵因为韵是不计韵头而讲究声调的5.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调类,其中平声、上声、去声三种调类所属的音节没有塞音韵尾,音长较长,听感舒缓,故统称为舒声;入声所属的音节有塞音韵尾,音长较短,听感急迫,故称促音6.可以归为三个韵母,即“巴、把、霸”为一个韵母(a);“家、贾、嫁”为一个韵母(ia);“夸、垮、跨”为一个韵母(ua)。

      因为韵母是讲究韵头而不计声调的7.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其原则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就得出了被反切字的读音8.反切是古代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其原则是用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拼,就得出被反切字的读音了但由于语音的变化,从古到今,声母、韵母、声调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用普通话解读,有的反切就读不准了9.(1)窨,於禁切:y(u)+(j)in->yìn(2)符,防无切:f(ang)+(w)ǘ->fǘ(3)变,彼眷切:b(i)+(j)uàn->biàn10.(1)逋,博孤切:b(o)+(g)ū->bū(2)暮,莫故切:m(o)+(g)ù->mù(3)刊,苦寒切:k(u)+(h)án->kān11.《广韵》时代轻重唇不分,只有重唇音“帮、旁、并、明”四个声母,而传统三十六个字母已从重唇音当中分化出了“非、敷、奉、微”四个轻唇音12.《广韵》分206韵,过于琐细,不完全符合当时的口语从唐时开始,诗人们作诗时就有相邻韵同用的规定到了南宋,江北平水人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起来,分成107韵其后又有人对其作进一步合并,成106韵,这106韵就是平水韵,又叫诗韵。

      13.变化规律有三条:(1)平分阴阳;(2)浊上归去;(3)入派三声例从略)14.不是上平”和“下平”是《广韵》、《平水韵》因平声字多而对平声字的分卷,“上平”等于“平声上卷”,“下平”等于“平声下卷”;而阴平、阳平是四声的两种调类15.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的语音演变中,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分化条件是:浊声母的平声字读阳平,清声母的平声字读阴平普通话的声母m、n、l、r是浊声母,它们的平声字都读作阳平,所以没有读阴平的字16.普通话读阴平、阳平的字是中古的平声字和一部分入声字只要记住读阴平、阳平的入声字,把它们划入仄声,则其余的读阴平、阳平的字就是古今平声字;普通话读上声、去声的字,加上读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是中古的仄声字17.同谐声者必同部,就是凡谐声字必与所谐之声同声、同韵所以看一个字的声旁,就可以知道这个字的声母和韵部句号前后各得1分)18.古无轻唇音,即在上古,“葡”、“扶”、“蒲”都读重唇音, 所以可通用(“古无轻唇音”一句及其解释各得1分)19.因为古无舌上音在古代, “澄”的声母应同“登”的声母一样,同为舌头音;同样,“者”的声母与“都”的声母一样,都读舌头音古无舌上音”及其后解释各得1分)20.古无轻唇音。

      21.古无舌上音22.古音通假分为同音通假和近音通假两类,其中近音通假又可分为双声通假和叠韵通假若答为同音通假、双音通假、叠韵通假也对)(每类得1分)23.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每项1分)24.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唇音分两类,即重唇音“帮、旁、并、明”和轻唇音“非、敷、奉、微”而在上古则轻、重唇音不分,一律读作重唇音25.声母有轻唇、重唇之分,是中古以后的事情在上古并无轻唇音,一律读作重唇音非”在中古虽是轻唇音,但在上古,它的声母也和“辈”、“排”一样,同读重唇音26.三十六字母中,舌音分舌头音“端、透、定、泥”和舌上音“知、彻、澄、娘”两类而钱大昕认为,中古的舌上音在上古与舌头音为一类声母,即都读舌头音27.之职蒸,幽觉冬,霄药,侯屋本,鱼锋阳,支锡耕,脂质真,微物文,歌月元,缉侵,叶谈28.顾炎武把古韵分为十部,江永分为十三部,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戴震分为二十五部,孔广森分为十八部,王念孙、江有浩分为廿一部,朱骏声分为十八部,章炳麟分为廿三部,黄侃分为廿八部,王力分为廿九、三十部29.古音通假是指古代书面语言中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来应该使用的字叫本字,临时借用的音近或音同的字叫通假字。

      如“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句中的“惠”就是临时借用的通假字,本字应该是“慧”30.通假字和本字的声、韵、调完全相同叫同音通假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就是同音通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卫生与保育》形考任务1-3+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教育学》期末大作业参考答案.docx 25秋国家开放大学《Android核心开发技术》形考任务1-7参考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大作业答案.docx 国开2025年秋季《形势与政策》专题测验1-5答案.docx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内蒙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贵州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1月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测试物理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甘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答案).doc 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卷1(原卷+答案).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