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奥数细节公式六年级数学数学小学教育教育专区.doc
16页小学奥数公式 一、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 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二、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两端都要植树,那么:点比段多一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点等于段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两端都不植树,那么: 段比点多一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 那么: 点等于段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三、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另一种结果,由于分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1、一盈一亏:(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组数 2、两盈:(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组数 3、 两亏:(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组数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四、 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 项数:等差数列所有数的个数;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 数列的和:一个数列全部数字的和;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1乘公差看首项,多就减少就加; 数列求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五、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总数量的差 ÷ 单位差 = 某个个数基本公式: ①假设全是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假设全是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六、 定义新运算 基本概念:定义一种新的运算符号,这个新的运算符号包含有多种基本(混合)运算 基本思路: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运算规则,把已知的数代入,转化为加减乘除的运算,然后按照基本运算过程、规律进行运算关键问题: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注意事项:1、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2、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七、 容斥问题基本概念:包容与排斥 分为二类容斥和三类容斥做题方法:找东东,画圈圈,记公式找大圈,找小圈(二类没有小圈),照中间,找总数(总和+笨蛋),找总和(所有区域加在一起),照笨蛋(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干)公式;二类容斥:总和=两个大圈的和-中间的 三类容斥:总和=(三个大圈的和)-(三个小圈的和)+中间的八、 找规律1、 基本概念:3个以上才是找规律;2、 做题方法;前小后大用“+”或“×”; 前大后小用“-”或“÷”; 有些要跳着看; 兔子数列3、 兔子数列:从第3个数字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2个数的和 如: 1.上楼梯每次可以上1~2个台阶......... 2.蜜蜂过房子.......... 3.十根木条最短的是1厘米,最长的是89厘米.......... 4. ................九、 年龄问题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解题方法:几年后=大小年龄之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十、 还原问题基本概念:还原问题又叫逆推问题,已知一个数的结果,再经过逆运算反求原数。
做题方法: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类型:1、一般还原 (从后往前做) 2、特殊还原:a、线段还原 b、表格还原(给来给去,总数不变)十一、 一笔画和多笔画1、 图形中没有奇数点的一定可以一笔化成;2、 图形中有两个奇数点一定可以一笔化成,以一个奇数点为起点,另一个奇数点为终点;3、 图形中奇数点的个数多于两个时,肯定不能一笔画成十二、 周期问题基本概念:按照某种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周期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闰年:一年有366天:1、年份能被4整除;2、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天:1、年份不能被4整除;2、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十三、平均数 (必须知道总数和份数)基本公式: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十四、归一问题基本概念: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十五、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新草量=(多天×相应牛头数-少天×相应牛头数)÷(多天-少天); 原草量=多天×相应牛头数-多天×新草; 给牛问天:原草÷(给牛数-新草) 给天问牛:(原草+给天数×新草)÷给天数十六、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抽屉原则二: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1、有n/m个物体,当n能被m整除时; 2、有【n/m】+1个物体,当n不能被m整除时 关键问题:构造物体和抽屉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说明:应用抽屉原则解题,要从最坏的情况去思考十七、行程问题基本概念:走路、行车等匀速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叫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根据题目的内容、性质所需要解答案的问题,又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等。
解答各类行程问题的基础,要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量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十八、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或人,同时或不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或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要解答相遇问题,掌握以下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速度甲=速度乙十九、追及问题运动的物体或人同向而不同时出发,后出发的速度快,经过一段时间追上先出发的,这样的问题叫做追及问题,解答追及问题的基本条件是“追及路程”和“速度差”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二十、流水问题船在江河里航行,前进的速度与水流动的速度有关系船在流水中行程问题,叫做行船问题(也叫流水问题)船顺流而下的速度和逆流而上的速度与船速、水速的关系是: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由于顺水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水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因此行船问题就是和差问题,所以解答行船问题有时需要驼用和差问题的数量关系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因为行船问题也是行程问题,所以在行船问题中也反映了行程问题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顺水路程=顺水速度×时间 逆水路程=逆水速度×时间二十一、火车过桥问题过桥问题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二十二、火车行程问题火车过桥 路程是一个火车的长度加一个桥的长度火车和人:1.人不动 火车遇到人并且离开人 火车走了一个火车长 2.人活动 A.火车和人反向而行,火车遇到人并且离开人 火车和人 共同走了一个火车长 (速度和) B.火车和人同向而行,火车遇到人并且离开人 火车比人 多走了一个火车长 (速度差)火车和火车:1.A火车和B火车反向而行,A火车遇到B火车并且两火车车尾离 开,两个火车合走两个火车的长度速度和) 2.A火车和B火车同向而行,A火车遇到B火车并且A火车超过B 火车,A火车比B火车多走两个火车的长度。
速度和)二十三、多次相遇问题基本概念:相遇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都是多次相遇问题;重点:考虑两个人合走全程的个数 相遇一次合走一个全程 相遇两次和走三个全程 相遇三次合走五个全程 相遇四次和走七个全程 相遇n次合走n×2-1个全程 多次相遇公式:全程个数=相遇次数×2-1二十四、在环形跑道上跑步 1、同时同地背向而行 是直线上的相遇问题 2、同时同地同向而行 当快的追上慢的.快的比慢的多跑一圈二十五、图形计算公式:1、长方形 周长公式=(长+宽)×2 面积公式=长×宽2、正方形 周长公式=边长×4 面积公式=边长×边长=对角线 × 对角线 ÷ 2 3、梯形 面积公式=(上底+下底)× 高 ÷ 2 =中位线 × 高 ÷ 2 4、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任意一条边都可求出面积斜边的平方除以4等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5、梯形对角线连线后,两腰部分面积相等这点是蝴蝶定理 6、三角形图形中看到45度就想正方形7、三角形图形中看到四边形第一反应就。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